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二四


  9.保存革命火種

  南昌起義的成功,使國民黨反共勢力大為驚恐。但南昌不宜久留,因為趙義軍處在朱培德、張發奎部隊的四面包圍中。

  面對如此不利形勢,前敵委員會決定:起義軍立即按中央原定計劃撤出南昌,南下廣東,實行土地革命,重建革命根據地,再來一次北伐,以統一全國。南征的具體目標是廣東的東江流域和潮汕地區。因為那裡的農民運動正在蓬勃發展,共產黨在那裡有較好的群眾基矗而且,佔領了汕頭就有了出海口,可以爭取到國際的援助。

  參加起義的兵力約二萬二千人。起義成功後,前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名義來號召革命。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下轄第十一軍、第二十軍、第九軍。第九軍原是在江西的滇軍的番號。滇軍參加起義的兵力不多,只有軍官教育團的三個連。滇軍中有一個師長叫韋杵,那時是國民黨左派。起義前朱德曾同他交談過國是,韋杵抱著同情的態度。朱德建議由韋件擔任第九軍軍長,自己任副軍長。起義的第二天,革命委員會根據朱德的建議,作出任命。不料,韋杵在起義前夕因病赴武漢治療,不在軍內。八月三日起義軍撤離南昌時,又改任朱德為第九軍軍長。他根據前委指示,一面著手組建第九軍的指揮機構,一面整編參加起義的軍官教育團,並吸收一部分鐵路工人和青年學生,組成第九軍教育團。

  起義前夕,朱德曾分別寫信給他在滇軍中的老同學和老同事,包括:駐在韶關的第十六軍軍長范石生、駐九江的第九軍軍長金漢鼎、駐吉安的第十九師師長楊池生、駐臨川的第二十六師師長楊如軒,曉以革命大義,勸他們棄暗投明,一起南下廣東。但他們或態度曖昧,或公開反對。起義軍南下的前夕,朱德又派人給楊如軒送去一信:「我們最近在南昌開會,共推宋慶齡領導,揭起反對獨夫民賊蔣介石的大旗。現決定去廣州開闢新的革命策源地。賀龍、葉挺走一路,弟與兄走一路。兄穿須須銷,弟拿大旗。時間緊迫,盼即日答覆。」然而,楊如軒仍顧慮重重,一怕反不成被殺頭;二怕朱德吃掉他。所以,沒有回信,只是說:「請轉告玉階兄,望他多保重,我自有主見。」匆匆支走了送信的客人。

  八月三日上午,起義軍開始撤離南昌。朱德擔負了一項重要任務:被任命為先遣司令。他帶著第九軍教育團作為先遣隊,比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二十五師早兩天踏上南下的征途。

  臨川,舊稱撫州,距南昌一百九十裡,是起義軍南下時經過的第一個重要城市。從南昌到臨川,一路上沒有遇到敵軍的抵抗。先遣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向沿途群眾作宣傳,籌措糧草和安排宿營。朱德說:「我從自南昌出發,就走在前頭,做政治工作,宣傳工作,找尋糧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惲代英、郭沫若,我們只帶了兩連人,有一些學生,一路宣傳一路走,又是政治隊,又是先遣支隊,又是糧秣隊。」駐臨川的楊如軒得知起義軍要路過那裡時,考慮到同朱德多年同窗和袍澤的關係,又「懾于革命聲威,同時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便把部隊撤到城外,悄悄地給起義軍讓出一條南下的大路。八月六日,朱德率起義軍先遣隊到達臨川,全城各界群眾集結在大道兩旁歡迎起義軍,還為部隊準備了涼篷和茶水。

  八月的江西,一向酷熱難忍。起義軍各部隊因暑天行軍,途中減員較多,在臨川休整了幾天。部隊進城後,中共臨川縣委召開党團員活動分子會,號召党團員、工人糾察隊員和農民自衛軍參加起義軍。臨川中學有三百多師生報名參加了第九軍宣傳隊。還有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數百人,在李井泉、蕭志戎帶領下,也參加了起義軍的行列。隨軍南征的這支地方武裝,在壬田戰鬥後編入了第九軍。

  起義軍在臨川經過將近一周的休整,於八月十二日告別臨川,揮戈南進,經過宜黃、廣昌,直指瑞金、會昌。這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錢大鈞部兩個師加兩個團共九千人,已從贛州調往瑞金、會昌一帶,準備攔擊起義軍。他的兩個前哨團駐在瑞金以北三十裡的王田市。桂軍黃紹竑部十個團也正趕來增援。面對這樣的局勢,起義軍指揮部決定將第二十軍的第三師撥歸負責先遣任務的朱德指揮。八月二十五日,朱德率第二十軍第三師的一個營,作為前衛營南下,在壬田同錢大鈞部兩個團開始激戰,堅持到賀龍率第二十軍主力趕到,在第二天清晨將錢大鈞部的這兩個團擊潰,乘勝進佔瑞金。

  在瑞金,繳獲了敵軍許多文件,得知錢大鈞、黃紹竑兩部集結的計劃。

  起義軍指揮部為了避免在繼續南下時遭到強大敵人從背後襲擊,決定乘黃紹竑部尚未趕到、敵人兵力尚未集中之時,先擊破會昌的錢大鈞部,再行南下。

  打會昌,是起義軍南下途中第一場惡戰。在這場戰鬥中,葉挺指揮的第十一軍二十四師和二十五師為右縱隊,攻擊會昌西北的山頭陣地;歸朱德指揮的第二十軍第三師為左縱隊,向會昌東北高地進攻;賀龍率第二十軍的第一師和第二師為總預備隊,駐守瑞金附近,以策應和支援各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