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朱德傳 | 上頁 下頁


  接奉(蔡)總司令命令:以我孤軍深入,朱(德)團曹(之驊)營除去休息,火速兼程前進。」為了儘快趕到前線,朱德率領第六支隊,以每日八九十裡甚至一百多裡的速度趕往前方。

  「二月十五日,朱德率部「抵永甯,即聞前軍憤事,因寡眾之故,以至炮陣失守。即奉蔡公檄委飭其星夜前進,趕接步二團事務」。「步二團」是滇軍原來的編制序列,即董鴻勳任支隊長的護國軍第一軍第二梯團第三支隊,也就是朱德在蒙自時指揮的那個團。

  這時,「張(敬堯)軍全隊均到,乃用重兵憑高下壓,我軍眾寡懸絕,有一部不能支持,已退至納城東。而羅佩金趨前誓眾曰,設一部退走,則全軍俱覆,無論如何必當死守,縱死亦同死於是處。於是全體臥下,伏於東門外小堤之內,而敵軍愈接愈近,彈如雨下。」第三支隊已處在最危急的時刻。二月十六日午前十一時,朱德率所部曹之驊營趕到納溪,「渡河入城,後奉總參謀長(羅佩金)命令:以本日棉花埂陣地,敵人新增兵力,著即前往增加戰鬥。枵腹逐行,未逞食也。」朱德不久又接任第三支隊的指揮任務。他立即指揮隊伍衝鋒前進,將敵軍擊退約二三裡,將部隊佈防在棉花坡正面高地,同據守紅廟高地的北洋軍對峙。

  棉花坡是納溪城東山岡中一處地理位置重要的山坡,離納溪城約五公里,滬州通往納溪的大道就從這裡通過,是兩軍必爭之地,雙方爭奪異常激烈。北洋軍在這裡集中的兵力有張敬堯、熊祥生等部。他們依仗械彈充足,晝夜不停地以猛烈火力向護國軍陣地轟擊,山地小松林大多被轟擊得傾倒在地上,擊落的松針在地上厚積數寸。朱德支隊是抗擊的主力。他鼓勵部隊說:「北軍不經一打,他們從平原跑到山地來,連走路都成問題,而且我們反袁是義師,他們是師出無名。所以勝利一定是我們的。」他組織部隊以白刃戰和夜戰,頑強地抗擊北洋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終於守住了陣地。但這次戰役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營長曹之驊在十八日中彈穿腸,兩天后犧牲,遺職由副營長楊如軒代理。

  為了實行「攻勢防禦」,護國軍分三路進行反擊。其中朱德率兩營,附一個炮兵連和機槍排,從棉花坡向菱角塘進攻。雙方交火後,北洋軍憑藉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和堅固的防禦工事拼死抵抗。朱德採用「側攻」戰術,以一個營從正面用猛烈的炮火牽制敵人,而將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敵人側面進行攻擊。北洋軍遭到出其不意的打擊,損失慘重,隨即組織更多兵力向朱部正面陣地猛烈反撲,突破了幾個缺口。朱德在友軍支援下,恢復了失去的陣地。

  由於朱德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指揮才能,第二天羅佩金又把護國川軍的一個營交給他指揮。

  護國軍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戰績,但雙方兵力畢竟懸殊,而經過三天鏖戰,部隊傷亡嚴重,減員頗多,因此,蔡鍔命令護國軍從二十二日起暫時改取防禦。

  二月二十三日,蔡鍔從永寧來到納溪前線。護國第二、三梯團的第四、五、六支隊也先後開抵納溪。由於這裡已成為兩軍交鋒的主戰場,蔡鍔從駐守在敘州的第一梯團中抽出兩個營,組成一個新的支隊,由金漢鼎任支隊長,增援納溪。

  二十七日,蔡鍔在部隊經過休整補充後,決定從第二天起再一次發起反攻。這次反攻,持續了三天三夜,在何海清、朱德等支隊的猛烈攻擊下,北洋軍陣地「已成銳角形」,敵軍左右兩側部分陣地也被摧毀。

  但是,護國軍的困難仍然很大,護國軍第一軍秘書長李曰垓事後說:北軍「僅麋集滬州一隅與我不足十營之兵對壘者,已逾五十余營,兵力多寡之懸絕若是。」「我軍退嬰棉花埂,相持兩月餘,敵以全力猛撲,我趙、顧兩梯團全部兵力悉數加入,後方直不留一卒,又抽調敘府兵增援,兵士一上火線,即無法更迭,晝夜不得複輪息,進退只爭跬步,此路為兩方主力所在,攻擊之烈,殆為入民國後第一惡戰。滬戰方酣,敘府以抽調空虛,為敵所乘,不復能守,我軍後方已受側面之威脅。而敵軍援兵第八師李(長泰)師又至合江,聲言取道赤水直抄永寧。此計則我軍休矣。」這種局面自然難以長期堅持下去。三月四日,蔡鍔下撤退令,決定撤出納溪,退至大洲驛一線休整。命令的第四條規定:「朱支隊經雙河嘗渠壩驛向上馬場背進。」第三梯團炮兵連長孟雄成分析說:「此次之背進也,原因有二:一、敘府友軍戰況不利;二、彈藥缺乏,一時難以補充。故不得不背進於大洲驛。斯地位於永寧河與納溪之中間,給養便利,且山勢平坦,利於休養,是以至此。」以棉花坡為中心的這次納溪保衛戰,發生在護國運動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那時,除雲南、貴州外,其他各省還沒有宣佈獨立。袁世凱北洋軍的聲勢仍盛。護國軍以西南邊陲兩省之力,揮師北進,「以寡敵眾,鏖戰經月,日眠食於風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總計傷亡及失蹤不明者不下千人」,而「逆軍死傷三四千人」。這不僅給了袁世凱有力的打擊,並且為護國運動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爭取到了兩個多月極為寶貴的時間。朱德支隊在這次戰役中,從二月十九日投入戰鬥到三月七日撤出,進行了十六個晝夜的浴血奮戰,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始終堅持在第一線,表現出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和頑強的作戰能力。

  護國軍從納溪退出後,張敬堯、熊祥生當天就以特急電向北京政事堂等告捷。袁世凱對形勢作了十分樂觀的估計。他在三月九日的命令中說:「現敘州已經克復,納溪大股悍寇亦經潰敗,當不難指日蕩平。」但是,全國的形勢發展得很快。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博得了人們越來越強烈的同情,蔡鍔率領的護國軍第一軍兩個月來在川南的頑強戰鬥也給了人們很大的鼓舞。三月十五日,廣西將軍陸榮廷宣佈獨立,立即出兵湖南,並準備向廣東進軍,對袁世凱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這種形勢下,三月十七日,蔡鍔決定對滬州發動第二次進攻。

  這次進攻分三路前進:顧品珍梯團擔任中路;何海清支隊和劉存厚部擔任左路;金漢鼎、朱德支隊和義勇軍的張煦、廖月疆支隊擔任右路,向納溪推進,是反攻的主力部隊,而朱德支隊在右路軍中又擔負著主攻任務。因此,蔡鍔三月十五日在大洲驛總司令部召見朱德,向他說明作戰意圖,指出:「逆軍極無攻擊精神,我軍對其正面,只宜配備少數之兵力,而以主力沖其側背,彼自潰走。宜切諭諸將領,務多留預備隊在指揮官之掌握,俾便運用」。十八日拂曉前,朱德支隊開始發起攻擊。在它前方的敵軍是北洋軍第七師的吳新田旅第二十七、二十八兩團,戰鬥力較強,兵力超過朱德支隊兩三倍以上。這裡的地形也很複雜,山嶺起伏,路窄林密,山下是溝渠縱橫的水田,進攻十分困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