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一野十大虎將傳奇 | 上頁 下頁 |
九八 |
|
當1師還在甘肅臨夏剿匪之際,青海的反動殘餘勢力以馬家上層軍官、惡霸地主、反動宗教上層分子為主,糾合逃人鄉間的散兵游勇,欺騙、裹脅一些回族群眾,掀起了蓄謀已久的反革命武裝暴亂。 12月5日,我軍解放西寧僅3個月,馬英、馬成彪兩股匪徒首先向我發難作亂。 馬英原系青馬騎兵第8師師長,我軍解放西寧後,他曾迫于形勢向軍管會登記,不久跑回家鄉。12月5日這天,馬英糾合5000餘眾將大通縣城、橋頭鎮及附近的我縣、區政府和部隊駐地包圍,進行瘋狂的衝擊。 與此同時,馬成彪糾合1200餘眾在門源縣作亂,次日攻陷門源縣城,我政府副縣長翟洪儒等40餘人犧牲。 隨後,反革命武裝暴亂迅速蔓延,小峽、惶中、循化、化隆等地相繼發生股匪暴亂。一時間,各地匪亂四起,大有黑雲壓城之勢。他們圍攻縣城重鎮,襲擊部隊,搗毀黨政機關,殘殺我軍地下人員,甚至砍頭剁腳,剖腹挖心,割舌剜眼,陳屍曠野,其暴行令人髮指。 此時,我軍尚未完全站穩腳跟,邊遠地區尚未完全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權尚未完全建立和鞏固。反革命暴亂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企圖趁此時機,推翻人民政權,復辟其反動統治。他們狂妄叫囂要把共產黨、解放軍趕出青海。 面對叛匪的猖狂進攻,我軍決心給予狠狠地打擊。當軍部接到大通縣城、橋頭鎮被圍遇險的報告後,立即派3師師長率該師7團和軍直偵察連乘汽車緊急馳援,接著加派2師6團和軍炮兵營增援,擊退了數千匪眾,解除了大通、橋頭之圍,而後對參與作亂的股匪進行清剿,將其一部殲滅,大部擊散。 匪首馬英不甘失敗,再次糾合600餘人進犯橋頭。我2師騎兵營從湟中趕來配合6團1營將匪徒擊潰,殲其200余人,匪首馬英被擊斃。馬英被斃,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震動,震懾了其他股匪,鼓舞了剿匪平暴的各族軍民。我軍主力乘勝進剿,收復了門源縣城。 在化隆、循化等地,原青馬騎兵14旅旅長馬成賢、100師師長譚呈祥、新編軍參謀長馬忠義、偽西寧市市長韓進祿等匪首密謀重新組織了新編第82軍。我以回師青海的第1師及2師6團連續清剿,將馬成賢股匪大部殲滅,並以軍事進剿與政治爭取相結合,迫使馬忠義、韓進祿、馬希統、馬全彪等匪首向我軍投降。 從1949年12月發生大規模的反革命武裝暴亂,到次年8月大股匪徒被基本肅清,1軍共進行大小戰鬥200餘次,斃傷敵2100多名,俘虜2200多名,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在這之後,我軍繼續對分散流竄和隱蔽活動的零星散匪,進行分區駐剿。同時組織武裝工作隊和民兵,結合減租反霸、土地改革工作,徹底摧毀匪亂的社會基礎,以根絕匪患。剿匪平暴實際上是我軍與青馬軍事鬥爭的繼續,是解放青海的繼續。這場鬥爭捍衛了新生的人民政權,鞏固了解放青海的勝利成果。在剿匪平暴鬥爭中,我黨政軍民也付出了血的代價,僅1軍就傷亡1000餘人,超過了進軍青海時的傷亡。 廖漢生在青海,不但在剿匪、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上功績顯著,他還竭盡全力帶領軍民共同努力建設新青海。 青海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素有「黃金青海」之美稱。在舊制度的統治下,青海卻又非常貧困落後,經濟極不發達,交通格外閉塞,百業凋零,民不聊生。馬步芳對青海各族人民肆意掠奪,用民脂民膏建築起自家的安樂窩,而偌大的青海近現代工業幾乎等於零。馬步芳吹噓的所謂「八大工廠」,實際上是只能生產一點皮革、火柴、肥皂等簡單產品的八個作坊。省城西寧號稱6萬人口,實際不足5萬。馬家父子在逃離西寧時,對銀行、公司、工廠進行了搶掠和破壞,用飛機劫運了大量的黃金、銀元和珠寶。在農區和牧區,大批牲畜被馬家軍的散兵游勇搶走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十分困難。 我軍解放青海,接收下來的只是一副破爛攤子。 青海解放後,以廖漢生為首的軍管會和軍政委員會設立了工業、財經、交通等部門,派出人員發動工人群眾修復機器,清理場地,迅速將原有的工廠、作坊全部復工;組織貿易公司和銀行平抑物價,遏制通貨膨脹,把組織生產、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自己的首要工作。 1軍全體指戰員為了幫助人民政府解決財政收支的嚴重困難,部隊自動停止開支,並繼續承擔從部隊調到地方工作人員的供給,把節省下來的錢支援人民政府渡過難關。 針對一些同志嫌青海苦、不安心在青海工作的思想,廖漢生組織部隊深入地開展「熱愛青海、建設青海」的教育;引導廣大指戰員既要看到舊青海貧窮落後的一面,又要看到新青海前景遠大的一面;不但解放青海,而且還要建設起一個欣欣向榮的新青海。 為了真正做到以青海為家,廖漢生帶頭將妻子和孩子從古都西安遷來西寧,在青海安下了家,起到了模範表率作用。 通過教育,廣大指戰員們樹立起紮根青海、建設青海的思想,以巨大的熱情投身到建設新青海的偉大事業中。軍黨委組織了生產委員會,統一領導部隊的生產。1950年開春,各單位都掀起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和運輸業為輔的大生產運動。大大減輕了國家支出和人民的負擔,也調動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1950年4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給1軍下達了修築青藏公路西寧至黃河沿段、甯張公路西寧至大樑段兩條公路的任務。自古以來,青海高原上只有犛牛商隊踏出的一條唐蕃古道,被人們視為畏途。青藏、甯張公路的修築,對於建設新青海、支援西藏解放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受領任務後,1軍先後抽調1師2個營、2師3個營,3師2個團及軍直特務營共9000餘人,組成築路大軍,由王尚榮副軍長擔任總指揮,浩浩蕩蕩開上了築路工地。 在青海高原上築路,困難相當大。這裡群峰相隔,江河阻斷,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荒原,有一步一個水窩窩的草地泥澤,還有一鎬一個白印的凍土層。加上天氣變化無常,自然條件惡劣,工程異常艱苦危險。 築路大軍在數百里築路線上擺開戰場,搭起布帳篷,壘起鐵匠爐,使用鋼釺鐵錘、鐵鍬大鎬等簡陋的工具,開闢著邊疆國道。指戰員們像執行戰鬥任務一樣,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戰勝了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保質保量,官兵們提出口號:「一次修好,永保堅固!水沖不垮,車壓不塌!」以對祖國、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精心施工,嚴格把關,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了任務。 青藏、甯張兩路段從5月初開工到9月初基本竣工,僅用了短短4個月的時間。新建公路400餘公里,砌築大小涵洞10多個,為亙古荒原開闢出一條黃金路。 為了感謝築路大軍在開發建設新青海中立下的功勞,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軍區於1950年9月24日作出決定,在日月山、三塔拉、鄂拉山、長石頭山、大阪山等最為艱險的路段豎碑銘文。 廖漢生和1軍其他領導人賀炳炎、王尚榮、楊文安、吳融峰等共同題簽了豎立在日月山上的紀念碑。日月山是歷史上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經過的地方,當年這裡只有羊腸小道,今天一條汽車大路把青藏高原變成通途。 在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廖漢生和他的戰友們帶領青海軍民團結奮鬥,迅速醫治了舊社會的千孔百瘡,使一個生機勃勃的新青海屹立在祖國的江河之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