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一野十大虎將傳奇 | 上頁 下頁 |
六一 |
|
28日下午,縱隊翻過了紫荊關。屈指數來,兩天兩夜行程270裡,至此鄭維山才下達了自開進以來的第一個休息指令。 趁此機會,鄭維山策馬趕到紫荊關附近的小蘭村,找到縱隊後方基地。當鄭維山在電話中向聶總告之部隊目前到達的位置時,聶總高興地說:「周副主席剛來過電話,問你們今天能否到達紫荊關?你們提前到了,我立即向他報告。部隊要恢復下體力。」 聶總還說:「周副主席昨天向毛主席報告了3縱出發的情況,主席很滿意。主席指示你們過紫荊關後,改為『白天趕路,晚上小息』。」聶總解釋說:「主席的意思是說,白天視度好,要你們盡可能地加快速度。」 從主席的指示中,鄭維山再次體味到敵情的嚴重。 他匆匆吃了點飯,正吃著,聶總又來電話:「周副主席要我轉告你們:突襲之敵今天已集結保定,明天會合劉化南師南犯,我們已令7縱和9地委至少在保定到唐河段阻敵兩天以上,只要你們30日趕到望都地區,就有破敵把握。」 鄭維山放下電話,二話沒說,飛馬回去,拉起部隊就走。 29日下午3時,先頭部隊到達滿城西南的康關。這裡距望都不到80裡。鄭維山一面令部隊原地休息,一面打電話與軍區聯繫。 豈知,軍區的電話早已轉接在這裡等候了。電話說:「周副主席再次問第3縱隊能否如期到達?」並告之:「傅作義的35軍和16軍已出動,今晚可到保定。軍委已令2兵團主力南進,要求3縱與7縱會合後正面阻擊敵人,準備與2兵團主力南北合擊打一個殲滅戰。」 鄭維山急令部隊再次輕裝,加快行軍步伐。 指戰員們立即丟下了背包、米袋及一切生活用品,只剩下槍支彈藥,天一抹黑又踏上了征程。 30日拂曉,部隊提前一天到達軍委指定的地區——望都。 此時,鄭維山派出去的偵察員回來報告說:敵94軍右翼師突破瞭望都防線,正向唐河以南進犯,我7縱已轉退沙河一線佈陣抗擊。 鄭維山聽後大吃一驚,唐河到沙河45華里,沙河到石家莊僅100華里。如果敵人強行突進而我7縱又在沙河立足未穩,後果將不堪設想。 儘管沒有軍委新的指示,且部隊已十分疲勞,但不容遲疑,必須以更快的速度趕往沙河一線,與7縱會合,堅決把敵人阻住。 決心已定,鄭維山再次下達新的行軍命令。 部隊急速向沙河奔進! 31日淩晨,部隊終於趕到了沙河以北的燕趙、東抵村地域,立即展開抗敵準備。 部隊到達後,鄭維山一面派人與7縱聯絡;一面電話向聶總報告。聶總一聽,非常高興,對鄭維山這種堅決靈活地執行軍委命令的做法,十分滿意。他說:「你們主動趕到了敵人前面,很好!周副主席讓我轉告你們、傅作義得知你們到達望都,懼怕94軍被殲,已令其回逃,敵先遣師已逃回望都縣城。你們很疲勞了,要抓緊時間休息,恢復體力,做好戰鬥準備。如果敵人撤得慢,4縱又能趕到,爭取在滿城地區打一仗,吃掉它一部。」 聶總的話,令鄭維山感到莫大的快慰和滿足。部隊晝夜兼程4天,跑了600多裡路,迫使敵人不戰而退。保衛石家莊,保衛黨中央,這個目的是完全地實現了。 令鄭維山感到不解的是,傅作義何以這麼快地改變既定的作戰方針? 原來,第3縱隊的突然出現,使傅作義大為吃驚。他不明白,兩天前的情報說,鄭維山的第3縱隊在察南休整,怎麼一下子就出現在600裡外的沙河岸邊。 但有一點他是清楚的,他與鄭維山的3縱已多次交手,深知3縱的厲害。鄭維山的出現,必導致他滿以為勝券在握的「奇跡」歸於破產。 就在楊、羅、耿兵團南下的同時,中央軍委又命令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率第4、第11縱隊等部共11萬人由遼南提前入關,作為東北先遣兵團直出冀東,威脅北平。華北第2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的行動,使傅作義預感形勢不妙,此外,新華社也公開揭露了傅作義的突襲陰謀,更使他喪失信心。於是,傅作義急忙于31日淩晨3時給前方部隊發出特急電報,命令突襲部隊立即撤回。電稱:「敵3縱已返冀援石,著你部克日撤至方順橋,並已派第35軍接應。」 拍完電報,傅作義十分沮喪地癱坐在沙發上,一時沒有言語。他清楚,這次行動,正應了農家的一句名言:「偷雞不成反蝕米」。原本想創造個奇跡以挽救垂危的戰局,反而損兵折將,使本來就枯竭的兵源、財源更加困難。更為不妙的是,本已離散的軍心,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傅作義知道,自這次失敗後,北平地區的國民黨中蔣系部隊與傅系部隊之間,以及傅系集團內部矛盾加深了,互相猜疑,怨恨情緒增長,他感到難以駕馭了。 而此時的鄭維山正為傅作義的部隊進得太快,而沒能在這裡打一個殲滅戰而感到不滿足哩! 【3.野司急電:「中央軍委並告鄭維山:鄭維山擅自將3縱圍城部隊主 力調至沙城,如35軍逃跑,鄭要負完全責任。」】 兵書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道出了一名優秀軍事將領的實質所在。 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不僅能夠做到堅決貫徹執行上級的命令和決心,更要能夠做到根據戰場的實際變化,果敢地作出自己的判斷和相應的行動。這不僅需要有過人的智慧,更需要有超人的膽略。 鄭維山,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 這次的「君命有所不受」,發生在1948年末的平津戰役中。在這次戰役中,鄭維山違抗軍令,將自身置於腹背受敵、勝敗未蔔的危險境地而不顧,果斷命令部隊堵截傅作義的第104軍對第35軍的接應,切斷了第35軍回撤北平的惟一通道,實現了毛澤東的「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略意圖,迫使傅作義走向和平道路,對北平和平解放計劃的順利實施,起到了主要作用。 這確實是鄭維山軍事生涯中值得大書一筆的輝煌一頁。 就憑這一仗,就足以使鄭維山以一名多謀善斷、勇猛果敢的戰將而著稱于世。 事情還得從1948年11月初說起。 1948年11月2日,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 傅作義很清楚,他即將面臨的是中共東北、華北解放軍的聯合打擊。過去應付一個華北野戰軍已感到非常吃力,若再加上一個東北野戰軍,實在是難以支撐。 傅作義正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選擇有三:一是堅守;二是南撤;三是西退。「堅守乎?南撤乎?西退乎?」著實令傅作義作難。 棄華北而南撤,或支援淮海,或扼守長江,這是蔣介石所期望的,但傅作義懼怕南撤後,被蔣介石吞併,這是傅作義不想看到的。 西退呢?西撒綏遠,又怕地瘠民窮,兵源枯竭,補給困難,終非長久之計。 那麼只有堅守嘍。但堅守的前景也不美妙,不過,一、北平、天津、張家口、唐山地區人多地豐,交通便利,守、撤回旋餘地大;二、遼沈戰役剛結束,東北野戰軍消化戰果有待時日,不可能馬上入關;三、正值隆冬嚴寒,難以遠征,即便要打,自己具有以主待客、以逸待勞的優勢,可以爭取勝利。 幾經考慮,傅作義終於作出「暫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基本方針。 為貫徹這一方針,傅作義將他的全部兵力56萬人,收縮在東起北甯路的灤縣,西至平綏路的張家口,長達1200華里的地帶,以北平、天津、塘沽、唐山、張家口為重點,擺開一字長蛇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