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七四


  【後記】

  在新千年的火熱的夏季,我們母女倆懷著同樣火熱的心情, 走近袁隆平。

  走近袁隆平,如同翻閱我國一部雜交水稻的歷史。袁隆平作為一位偉大的農業科學家,是新中國誕生以來,幾十年鑄造的一面光輝的旗幟。

  袁隆平的名字,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袁隆平的故事屢屢見諸於報端。我們在這本書裡,無疑又是講了許多婦孺皆知的老故事。老故事說了又說,我們依舊說得津津有味兒。不過,能夠這樣不厭其煩地敘說一遍人們所喜歡的老故事,當說是作者的一癡;讀者不厭其煩地願意聽這些老故事,也當說是讀者的一癡。這個「癡」字,自然來自于傳奇偉人的人格魅力。

  「民以食為天。」袁隆平院士創造的雜交水稻,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物質需求;同樣,我們創作的這部《袁隆平傳》,也是為了滿足人們自身的精神需求。因為,平民科學家袁隆平以他的業績,為我們,特別是為青少年一代樹起的是一座崇高的人格的豐碑。

  如今,袁隆平已是年逾古稀,他的古銅色的雕塑般的臉龐,猶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的剪影。但是,他的一顆心還是那麼清新純真,那麼明淨透徹;他的講話,仍然那樣風趣幽默;他的為人,依舊那樣親切隨和。

  人生是短暫的,僅僅那麼七八十年,八九十年,多則百十來年。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我們以為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找到自我的人。

  試看,中華大地那一望無垠的稻田,便是一部碩大的書卷,上面記載著華夏兒女向貧困挑戰的手跡;那層層稻田裡,書寫著講不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整個地球村都有袁隆平的傳人,袁隆平是炎黃子孫的驕傲!

  袁先生實踐著這樣的哲理:

  「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乃是洞悉生命的本質,推動生命的進程,是培植人類文明的事業。從事這樣的事業,乃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同樣,我們寫作《袁隆平傳》,也是洞悉其生命的本質,推動生命的進程,培植人類文明的事業。我們以為,從事這樣的寫作,也是我們生命價值的所在。所以說,這是一樁值得慶倖的事業。

  我們在寫作這部書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全永明的熱情幫助和支持,得到了原黨委副書記謝長江的全力支持,得到了袁隆平的助手羅孝和、尹華奇、朱運昌等諸位雜交水稻專家的積極幫助和支持,得到了袁隆平的秘書辛業芸的鼎力相助,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應該提出的是,在此之前,謝長江同志曾兩度為袁隆平院士作傳:他以豐富而翔實的資料,樸實而老練的文風,為把一個偉大的農業科學家的形象介紹給廣大讀者,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可是,謝先生為了幫助我們再度寫作《袁隆平傳》一書,以同行相助的情誼,源源不斷地寄來大量豐富的資料,這種「為他人做嫁衣」的奉獻精神,使我們深受感動,也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此,我們再一次表示深深的謝意!

  對於雜交水稻科研事業來說,我們是地道的門外漢。但在這本書裡我們不是探討雜交水稻的科研事業本體,而是力求將一個活生生的「雜交水稻之父」介紹給讀者,揭示給讀者。所以,由於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有關雜交水稻科研事業的軌跡,從而也就難免紕漏百出,還望袁隆平院士本人以及熱心的讀者多多批評指正。但無論如何,當我們拿起筆來寫這篇後記的時候,我們感到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我們在寫作和採訪袁隆平院士的過程中,我們與袁隆平院士一道經歷了千年之交替,我們能夠在新千年裡,將一位全新的科技偉人介紹給讀者,我們可稱之為幸運兒!

  的確,我們是幸運兒,我們居然可以在寫作中同一位舉世矚目的科技偉人共同跨越兩個世紀!

  作者
  2001年12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