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一九


  【第九章 伉儷偕行】

  袁隆平是未來的科技偉人,同時也是一個凡人,一個有愛有恨、有血有肉的人。他愛父母,愛妻子,愛同事,愛老百姓。他有著農民一樣的憨厚,母親一樣的慈祥,又有男子漢寬廣的胸襟。

  婚後,袁隆平與鄧哲相親相愛,幸福美滿。他每逢與鄧哲在一起,便將塵世的喧囂關在門外,進入鄧哲為他營造的一種美妙的境界之中,一顆冷落的心頓時變得敏感而熱烈。

  而鄧哲熱烈地愛戀著袁隆平,她想,有誰能夠像他那樣,一個在大城市長大的知識分子,在偏僻的深山裡如此安貧樂道?有誰能夠像他那樣,為人類最高尚的事業,長年艱辛地跋涉在雜交水稻的事業之中?

  鄧哲在安江農校附近的一家農業技術推廣站當技術員,他二人在安江農校臨時安了一個家。於是,袁隆平從單身宿舍的二層樓又搬回了平房居住,袁隆平又可以與呢喃不休的燕子為鄰了。他想到,燕子不管人世間的滄桑巨變,總是飛回這老地方安身。別人看到這雙春來秋往的燕子也許會無動於衷,而在袁隆平看來,這卻是意味無窮的事情。他以為,這燕子飛越了時間隧道,從來不想改變自己。對袁隆平來說,燕子幾乎是自己的參照物。他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也絕對不想改變自己。

  一開頭,袁隆平與鄧哲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二人工作一天,回到那簡陋的平房裡,在袁隆平心目中,那是他們永久的洞房。每到晚間,嫋嫋炊煙從那「永久洞房」中升起來,紅紅的灶火,通亮通亮的。他二人把艱辛的歲月斟進酒杯,把對未來的美好祝願斟進酒杯。頓時,小小的平房便洋溢著醉人的米酒的清香。夜深人靜,他二人熱烈地相擁相愛,相互傾訴,相互祝福,留下一長串溫馨與浪漫。

  袁隆平說:「三國時代的劉備曾經說:『兄弟如手足,妻子是衣服。』我認為劉備的話是錯的。我的妻子是我永遠的伴侶。我以為,我們之間的感情是建立在一個『真』字上的。凡是真的,都是美的;凡是美的,都是善的。我的妻子就是真、善、美的化身,所以說,我的妻子是我最真誠的、永遠的伴侶。」

  鄧哲羞澀地說:「我的袁兄,你是不是把我誇得太過分了?」

  「恰如其分。」袁隆平肯定地回答鄧哲。

  鄧哲的一舉一動,處處表現出她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就拿上街買菜來說吧,她有一個原則:倘若是一個老年人與一個年輕人賣同樣的菜,她一定到老年人那裡去買。她想到老年人起早賣菜,一定是生活所迫。她能做到的是給老人的菜擔子減輕一點分量,希望老人賣完菜,早些回家休息。

  婚後,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遊覽名山大川,但他們獨愛湘西的青山綠水。遇有節假日,他二人隨便爬到哪一座不知名的小山的山頂,吹吹風,頓覺心曠神怡。湘西的山風清新極了,沒有塵埃,沒有嘈雜,有的是節奏和諧且錯落有致的竹林小夜曲,那聲響柔和悅耳,真是美妙極了。他二人雙雙站立在山頭,一切不如意的事都遠離他們而去了。

  有時,他站立在高高的山頂上,不厭其煩地高聲朗讀愛默生的一段話:

  ……現在來吧,讓我們緘口沉默,讓我們手捂著嘴過上
  漫長、嚴峻、畢達哥拉斯式的生活,讓我們用愛上帝的眼和
  心維持在角落裡的生活,做雜活,受苦,沉默隱居與儉樸,
  可以使我們穿越並達到我們生存的偉大而隱秘的深處。便可
  以從世俗的黑暗中穿越過去,從而培養出崇高的道德風
  尚……

  他朗讀完愛默生的這段名言,回頭問鄧哲:

  「人生真的像愛默生所形容的那樣辛酸嗎?」

  「或許只有愛情才能減少人生的苦澀。」這是鄧哲的切身感受。

  「因為有了一個偉大的女性與我偕行,誰說人生不美呀?」 袁隆平牽著鄧哲的手,雙雙走下山頭。

  每當袁隆平大汗淋漓,濕著身子從稻田歸來,鄧哲早已替他燒熱了一壺水,倒進木盆裡,要他洗個溫水澡。他感到,不管全身多麼累,搞科學試驗搞得多麼艱難,在妻子的溫情裡,一切都冰消雪融了!

  對於袁隆平來說,婚姻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有時似乎找不准丈夫的角色,但因為鄧哲是一位包容性很強的女性,所以,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不會影響他們伉儷偕行。

  鄧哲與袁隆平偕行,總能擺正自己的助手位置,夫唱婦隨,珠聯璧合。婚後不久,鄧哲便與袁隆平一起探討關於水稻雜交優勢的途徑。

  他們反復探討,認為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路是進行人工去雄。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作物,一個稻穗要有100多朵花,每一朵花上都同時長有雌蕊和雄蕊,雌蕊的柱頭受精後,一朵花結一粒種子。人工去雄就是用人工去掉其雄蕊,再從其他稻穗上引來雄蕊花粉進行雜交。這樣一朵花一朵花地用人工授粉,進行雜交,產生的種子數量極為有限,不可能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另一條路,就是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母稻」,即自花的雄性失去生育能力,而後用其他品種的雄性花粉為「母稻」授粉雜交,從而生產出雜交種子。培育雄花不育的「母稻」,是很難做到的,這種方法國內外都沒有先例。所以,國際上有些專家斷定「此路不通」。

  還有些學者認為,像水稻這樣一朵花只結一粒種子的「單穎果作物」,利用其雜種優勢,很難應用於生產。

  鄧哲在圖書室幫袁隆平查找到一份科學雜誌,從中獲悉:早在1926年,美國人瓊斯便發現了水稻雄性不育現象。最早開展雜交水稻研究的是日本,而後,美國、菲律賓也開展了這項研究。儘管他們的實驗手段很先進,但因技術難度大,所以他們的研究都先後擱淺了。因此,水稻雜交優勢的利用是世界公認的難題。

  然而,袁隆平在鄧哲的支持與鼓勵下,偏偏要選定這個世界難題去解。

  袁隆平深入分析了在我們國家從事這項研究的有利條件:

  我們是古老的農業國,又是水稻的王國,有著眾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種,蘊藏著豐富的種類資源;
  我們有遼闊的國土資源,由此帶來充足的溫光條件,海南島是理想的天然大溫室,是育種工作者的樂園;
  我們國家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可以在党的領導下協作攻關……
  上述都是西方國家所不及的。

  目標一旦確定,袁隆平憑著他那超人的智慧,便開始設計攻關的具體方案。

  首先利用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性,進而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通過「三系」配套的方法,代替人工去雄雜交,從而達到雜種優勢利用的目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