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章 媽媽講的故事】 1930年9月1日,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初秋季節,在北平協和醫院的產房裡,一個新的生命呱呱墜地了。 新生兒是華靜女士與袁興烈先生所生的第二個男孩。 為了紀念次子降生于北平,袁興烈先生按照袁氏家族「隆」 字的排輩,為其取名隆平,乳名二毛。 小二毛和母親在協和醫院生活了7天以後,袁興烈接妻兒出院。回家的路上,袁先生特意安排人力車穿過天安門廣場。可以說,小二毛來到人世間,睜開眼睛看世界時,可能首先看到的是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城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子孫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為新生兒舉行的一次洗禮。 天安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它是偉大祖國的瑰寶,是政治風雲際會的場所,也是民族風情的畫廊;同時,它也是一個民族文化意蘊的集中體現。它實在是一部奇書,一部面向宇宙默默打開的奇書。它寫滿神秘,它給人類社會留下的是清晰可見的無限想像的空間。袁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每當步人天安門廣場,一種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總會受到愛國主義的感召。這一天,作為父輩,袁先生有意將自己心靈的感召傳遞給幼子,傳遞給子孫後代。 袁氏祖籍江西省德安縣青竹板坡。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鑒曾任廣東文昌縣縣令。袁隆平的父親袁興烈畢業于東南大學中文系,早期在平漢鐵路局供職;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在馮玉祥第二集團軍任上校秘書;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國民黨政府僑務委員會任科長。在袁隆平的記憶中,父親是一位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為人正直,講究禮儀,嚴肅寡言,非常執著。 袁隆平的母親華靜,是一位揚州姑娘,自幼在英國教會學校讀書,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她高中畢業後,擔任小學教師,與時任校長的袁興烈先生戀愛成婚。當他們的長子隆津出生以後,她便辭去了教師的工作,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這位賢良的知識女性,非常喜歡哲學,喜歡讀英文版尼采的哲學著作,喜歡尼采的文字,喜歡尼采的激情。她說,尼采的所有文字都被激情的火燒得通紅,燒得灼灼逼人。在尼采的作品裡,絕對找不到語言的泡沫。 幼小的二毛,聽母親講尼采,似懂非懂,直到長大後,他才讀懂了母親,讀懂了尼采。 這位五個孩子的母親非常注意對孩子們進行品德教育,注意開發孩子們的智商。她說,孩子們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品德和情操則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這位賢淑的母親將她那淵博的知識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又用這些故事來培養孩子們的美好情操。 在袁隆平的記憶中,每逢夏日夜晚,母親就帶他們兄弟在庭院中乘涼。他喜歡撲捉螢火蟲,把一隻只螢火蟲放在火柴盒裡,火柴盒便變得通體光閃閃的,晶瑩剔透,煞是好看。會講故事的母親,看著二毛手中裝有螢火蟲的火柴盒,講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母親說: 「少年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盜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結成兄妹並護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趙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馬上,而他自己卻牽馬步行。 「就在這次送別之後,京娘在戰亂中死去了。後來,趙匡胤在一次夜戰中迷了路,忽然,飛來一隻螢火蟲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險境。傳說這是京娘死後為報答趙匡胤相送之恩,化為螢火蟲,在他有難時,特地趕來相救。」 啊,原來這螢火蟲是美麗善良的京娘的化身。懂事的二毛聽了這則傳說以後,從此再也不忍心撲捉那可愛的螢火蟲了。 袁隆平很喜歡小時候媽媽給他講過的一個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 有那麼一隻胖胖的狐狸,一天,它正在覓食,聽見一群 雛雞唧唧喳喳地叫著,那叫聲很甜美。狐狸聽見那雛雞王國 的甜蜜對話,饞涎欲滴,便四處尋找進口。終於,它發現了 一個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軀無法進入。於 是,這只狐狸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的身軀,終於穿過了 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雛雞。這時,它發現自己那 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無法鑽出那個小洞了。無奈,它又絕 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結果,回到院牆外的狐狸,依舊 是原來那只狐狸。 母親講過的這個故事,小二毛終生難忘。長大成人以後,他漸漸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善良的母親是在用這則故事教育她的兒子,要學會節制自己的欲望。他也漸漸地體味到了古人說過的「無欲則剛」的道理。 一天,二毛好奇地問母親: 「人是從哪裡來的?」 自幼深受教會文化薰陶的母親回答說: 「西方的《聖經》故事裡說,人類的始祖是亞當和夏娃,他們是上帝用泥土造的。 「在我們中國也有『女媧用黃土做人』的傳說。說是女媧用她那雙神奇的手,把黃土和成泥,然後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捏完後,她朝著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氣,於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 最後,媽媽深情地對二毛說:「從前面兩個故事可以知道,不管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人類都是從黃土地來的。」 這兩則神話故事,深深地銘刻在二毛的腦海裡。媽媽還曾告訴他,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裡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從黃土地上收穫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