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一 |
|
※第四十章 帥星永遠閃耀 一、以己之退,促黨的事業之進 1982年9月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內,燈火輝煌,群情振奮,不時響起一陣陣熱烈掌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葉劍英,正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只聽他以渾厚的聲音說道:「我們的黨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黨。經過這次大會,將有一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領導崗位和其他領導崗位,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標誌,我們老一輩的同志,看到這種情況,由衷地感到喜悅。唐朝詩人李商隱曾經用『雛鳳清於老風聲』的詩句,稱讚他的後輩的詩才。意思是說,後來者居上,年輕的會超過年老的。可以說,這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基本規律。」 代表們聽到這裡,情不自禁地再次鼓起掌來。 葉劍英接著說:「這次大會以後,將有許多老同志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這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這些老同志勤勤懇懇奮鬥幾十年,他們是革命的功臣。他們的功績,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我今年八十五歲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從心,從黨的事業著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領導崗位。在中央沒有決定我退出之前,當盡力而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① ①葉劍英:《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1982年9月6日。 葉劍英的這兩段話,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工作、幹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年高體弱的同志,到了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時候,應該從黨的事業著想,主動從領導崗位、工作崗位上退出,讓年輕的同志接替工作。這個問題,在黨處於執政地位的情況下,尤其顯得重要。只有這樣,中國共產黨的事業,才能猶如長江大河,後浪推前浪,奔流不息。 出席中共十二大會議代表中的許多老同志,都清楚記得,重視年輕一代,重視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葉劍英的一貫主張。 早在1956年11月,葉劍英寫下的《西遊雜詠》組詩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引得春風度玉關,並非楊柳是青年。英雄一代千秋業,敢說前賢愧後生。」② ②葉劍英:《遠望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8月版,第17頁。 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看到,在無產階級的千秋大業中,革命的後生將會不斷地超過前賢,因此,要重視後生,關心青年。 50年代末期以來,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出現「左」的偏差,特別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動亂,一代青年的成長受到了嚴重挫折,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工作也受到了極大的干擾。有鑑於此,在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處在党和國家領導崗位上的葉劍英,格外注意培養和選拔革命接班人的工作。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把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作為全黨、全國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提出來,以引起全黨的重視。 1982年5月,葉劍英在和幾位中央領導人的一次談話中,特別談到三國時期蜀國在接班人問題上的教訓,他說:「蜀國那時也有個幹部接班的問題。『蜀中無良將,廖化做先鋒』。諸葛亮晚年,不放手選拔、使用年輕的接班人。後來,諸葛亮很急,好容易發現薑維是個人才,讓薑維做了接班人。蜀國人才的老化問題,接班問題,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們自從井岡山以來,五十多年了,多年征戰的幹部都老了,現在需要大力培養選拔接班人。」 葉劍英對党的組織建設中的新老交替問題不僅從理論上作出了精闢的闡述,更以自己的模範行動,為全黨作出了楷模。早在60年代前期,葉劍英在談到老幹部工作時,就曾指出,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老同志到了不能工作的時候,應當主動退位讓賢。這種退位不是消極的,而是要「以己之退,促黨的事業之進」。1977年11月,他在廣州松園賓館賦詩一首:「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園終不老閑身。會當再奮十年鬥,歸讀陰那梅水濱。」①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58—59頁。 詩中表達了他早已萌生的退休之意。1979年,他鑒於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已重新確立,黨中央的領導機構已趨健全,特別是年富力強的同志已挑起了重擔,便給中央政治局常委逐個做工作,要求同意他退出中央的領導崗位,但中央仍希望他留在領導崗位上。1981年6月,葉劍英又給中央寫信,要求改變中央政治局常委名次的排列,將他的名字放到鄧小平之後。中共中央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沒有同意他的要求。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仍選舉葉劍英為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葉劍英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按照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內不設主席、副主席)。葉劍英退位讓賢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1983年2月,葉劍英擔任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任期將滿。他又寫信給人大常委會,請求不再提名他為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候選人。這一請求,得到了五屆人大常委會的同意。 人大常委會並覆信給他,對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充滿艱難險阻的革命鬥爭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在粉碎「四人幫」這場嚴峻鬥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在擔任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的卓越領導、辛勞而有成效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1985年9月,在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葉劍英同其他幾位老同志一起,致函全會,請求不再擔任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全會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自此,葉劍英退出了他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所有領導崗位,再次以自己的模範行動,為促進中央領導機構成員的新老交替,促進黨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表率。 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給葉劍英寫了熱情洋溢的致敬信。致敬信在概括和評價了葉劍英幾十年革命鬥爭的光輝經歷之後,這樣寫道:「我們深信,您對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將為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所永遠銘記。 您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獻身精神,您在複雜的革命鬥爭轉折關頭所表現出來的非凡的革命膽略,您好學深思、勤奮工作、照顧大局、團結同志的高貴品格,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①中國共產黨十二屆四中全會給葉劍英同志的致敬信。1985年9月16日。 二、同疾病頑強鬥爭 1981年春,葉劍英在湖北視察時,住在武漢東湖賓館。紅軍老戰士何長工這時也來到武漢,專門到東湖賓館看望葉劍英。葉劍英高興地同何長工長談,他們談經濟建設,談軍隊建設,談一些老同志的近況。當談到各自的身體狀況時,葉劍英笑著說:「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我現在離八十四歲還差兩個月。」 何長工聽了,開玩笑說:「喲,那你這兩個月得注意點。」 葉劍英說:「大概閻王在這兩個月不會請我去,我自己也不會主動去找他。」說完,兩人開懷大笑。 葉劍英的幽默風趣,反映了他對待疾病和高齡的樂觀態度。他一向認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也不能避免。但是,共產黨人應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的意志來對待疾玻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不僅僅是為了個人,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多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做工作。 「身欲奮飛兮病在床」。葉劍英到了晚年,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健康狀況漸趨下降。1980年,中央保健委員會成立了一個以解放軍總醫院為主的專門醫療保健組,經常為葉劍英檢查身體,進行保健和醫療。先後參加醫療組的有:蒲榮欽、汪石堅、鄧家棟、牟善初、王新德、高存厚、李天德、孟憲臣、胡士良等北京和一些盛市軍隊、地方的著名專家、教授。他們為葉劍英的保健和治療付出了大量心血。鄧家棟回憶說:「對中央首長疾病的治療,關鍵是首長本人如何對待醫療組提出的治療意見,如果首長本人和他的家屬另有主張,你有再好的治療辦法也不行,我們這個醫療組很幸運,葉帥配合得很好。對於他的病,我們醫療組先診斷,然後討論治療方案。方案確定後,我們便向他報告,只要把道理講清楚,他就同意,就接受。他相信科學,信任醫護人員。因此,我們的工作一直比較順利。我們都非常感激葉帥。」① ①訪問鄧家棟談話記錄,1983年3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