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〇


  1954年12月,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發言中科學地分析了20世紀以來世界上發生的大規模的現代戰爭,從總體上概括了現代戰爭的三個明顯特性:(一)戰爭出現的突然性(「不宣而戰,迅雷不及掩耳」)(二)戰況發展的迅速性(「地中鳴鼓角,天上下將軍」,「瞻之在前,忽然在後」)(三)組織協同的複雜性(「諸軍種、兵種在時間、空間上的組織協同,複雜的作戰指揮」)。他提出:為適應現代戰爭的特點,必須加強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加強戰備,進行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迅速提高部隊戰鬥力。

  ①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發言,1954年12月。

  這一年,葉劍英身體不適,但仍帶病堅持工作。他兩次去青島、北戴河療養。5月,在青島,與郭沫若相逢,兩位老友憶往事,談詩文,漫步海濱,游泳垂釣。他用自己釣來的魚請郭氏夫婦吃「全魚餐」,暢敘友情,縱論天下事。

  ②訪問李德才、宋繼慶、佟祥泰談話記錄,1990—1991年。

  在病休中,猶然為國事擔憂。在《青島浴感》一詩中寫道:

  小樓明一角,深隱綠叢中。
  海闊天如蓋,山遙島似熊。
  輕波垂釣史,旭日弄潮童。
  忽憶劉亭長,蒼涼唱大風。

  他望著浩瀚大海的層層波瀾,心潮起伏,急切地希望早日恢復健康,為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效力。他在《北戴河休養》一詩中這樣寫道:

  大陸回環海一灣,
  望中迢遞起層瀾。
  雙鳧碌碌沙鷗懶,
  病臥東山惜歲年。

  ③《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11頁。

  二、主管全軍的軍事訓練

  1955年4月,葉劍英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代部長,代替劉伯承主持全軍的軍事訓練工作。擔任副部長的有張宗遜、蕭克、李達、周士第、彭紹輝、郭天民等同志。訓練總監部下設計劃監察部、陸軍訓練部、院校管理部、科學條令部、軍外訓練部和軍事出版部等部門。

  這一年9月,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時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此後,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新時期國防建設和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之中。

  為了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央軍委根據中共中央、毛澤東提出要搞「兩彈」的決策,開會研究原子彈和導彈等尖端武器的研製,並著手進行籌備工作。但在會議上,大家的意見並不完全一致。葉劍英態度鮮明,極力支持並贊同毛澤東、周恩來的意見,主張搞「兩彈」,並逐步用之于加強部隊裝備和訓練。此後,葉劍英就「兩彈」和人造衛星研製、發射問題多次配合聶榮臻元帥,向有關部門瞭解情況,作指示、批示,並就有關問題向毛澤東、周恩來請示報告。

  ①訪問熊光楷談話記錄,1991年3月。

  原子武器的出現,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開展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帶來了新問題。部隊在開始進行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時,在一些幹部中存在著對原子武器威力認識不足和誇大原子武器作用的兩種傾向。針對這種情況,葉劍英從1955年上半年開始組織全軍各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等高級指揮員參加的戰役法集訓,在集訓的總結講評中,他進一步分析了現代戰爭中原子武器的性能、作用以及對軍隊建設的影響。他肯定原子武器是一種具有很大威力的突擊武器,但又告訴大家,只靠原子武器並不能解決戰爭的勝負。

  原子武器的產生和使用不僅不能代替其他兵器的作用,恰恰相反,原子武器要有其他兵器的密切配合,才能發揮作用。在使用原子武器的條件下,各軍種、兵種、各勤務部隊的任務不但未減低,反而加重了。同時,原子武器也是可以防護的。在今後戰爭中,對原子武器的防護應該看作是最重要的戰鬥保障之一。他深刻指出:「帝國主義集團的武裝力量是強大的、兇惡的、狡猾的。我們要戰勝裝備有各種現代武器的敵人,除了需要政治經濟的優越條件以外,在軍事上必須有受過嚴格的現代化軍事訓練的軍隊,必須有頭等的現代化的裝備,必須有大量的、優秀的、有現代軍事科學頭腦的指揮幹部,才能夠戰勝敵人。」

  ①葉劍英:《第二次全軍在職高級指揮員戰役法集訓總結講評》,1955年6月15日。

  在全軍高級指揮員戰役法集訓之後,葉劍英到遼東半島參觀旅大要塞區、海岸炮兵、機械化師等,以及撫順、瀋陽等地的軍工廠,瞭解戰備設施和部隊訓練情況,總結經驗,並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

  ②訪問汪玉峰談話記錄,1986年12月。

  為了加強部隊在現代化條件下的戰備訓練,葉劍英在這一年8月向軍委提出了關於全軍戰鬥訓練原則的報告。報告中強調要加強在原子武器條件下的軍隊訓練和夜間戰鬥的訓練。這個報告經軍委批准,迅速下達全軍施行。

  50年代初,葉劍英積極參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支持越南抗法戰爭的工作。

  在此期間,他與早在中國大革命時期相識、曾參加過廣州起義的越南同志洪水(原名武元博,勞動党黨員)重逢。洪水來中國後,曾一度在中共中央聯絡部任職,在越南抗法戰爭期間負責與越南黨和國家的聯絡工作。葉劍英等經常請洪水介紹越南情況,與他一起探討抗法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1954年夏,洪水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條令局任副局長,繼任《戰鬥訓練》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常向葉劍英請示彙報工作,葉對他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洪水患肺癌,葉劍英多次去看望他,親自幫他求醫找藥,安排住院。1956年9月洪水離開中國返回自己的祖國越南。葉劍英率軍委各總部負責人蕭克、孫毅等到火車站送行。洪水於10月21日不幸逝世,葉劍英非常懷念這位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

  ①訪問甯文煙談話記錄,1986年2月。

  三遼東半島軍事演習葉劍英不但從理論上潛心探索現代條件下的戰爭和訓練問題,而且更注重實踐,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來研究這一問題。1955年11月,葉劍英主持了人民解放軍空前規模的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親自擔任總導演。為了組織好這次演習,他事前去遼東地區和部隊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和周密細緻的準備工作。參加演習的有海陸空三軍指戰員6.8萬餘人。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組織進行的在使用原子、化學武器條件下,方面軍抗登陸戰役中集團軍海岸防禦演習。目的在於摸索現代戰爭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經驗,用比較標準的動作、形象教育的方法來訓練軍隊指揮員和部隊。

  ①葉劍英:《一九五五年遼東軍事演習的總結講評》,1955年11月15日。

  中共中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國防委員會特別關心這次演習。劉少奇委員長、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副總理,國防委員會聶榮臻副主席等,都親臨現場參觀指導,使參加演習的廣大官兵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關於這次演習的意義,葉劍英指出:遼東半島在中國國防上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瀕臨黃海,與山東半島環抱渤海,是首都北京的門戶、東北的屏障。這裡,歷史上曾遭敵人幾次入侵。從遼東半島的地理位置和以往戰史以及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來看,在遼東半島進行抗登陸戰役演習,在國防建設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由於新式兵器的出現,必然影響到以往戰鬥、戰役的樣式,對軍隊的指揮方法也將產生若干的變化。此次演習就是在雙方使用原子武器與化學武器條件下來組織實施的,這對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