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六六


  7月22日下午,美軍觀察組(代號「迪克西使團」)第一批人員乘坐的一架美制C—47型運輸機飛臨延安(第二批8月7日到達。駐延安美軍觀察組共18人)。周恩來、葉劍英等前往機場迎接。那天,延安機場剛搶修不久,跑道路面基礎不牢。飛機降落的時候,出了點小故障,葉劍英急忙走上前去察看,關切地問道:「飛機壞了沒有?」曾長期擔任過美國駐華使館武官的包瑞德當即用漢語回答:「傷人乎?莫問馬。」葉劍英事後談起這件事笑道:「我知道他是一個中國通,想不到他還真有點學問咧!」觀察組到延安後,7月26日,葉劍英陪同毛澤東、周恩來等舉行盛大晚宴歡迎美軍觀察組第一批人員。席間,毛澤東同他們親切交談,氣氛融洽。

  8月3日上午,葉劍英向他們全面介紹了敵後戰場情況和部隊的編制、組織裝備等情況,比向中外記者團所介紹的更為詳盡,引起對方極大興趣。包瑞德不時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葉劍英在政策許可的範圍內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會談中有問有答,氣氛十分融洽。葉劍英談話結束時,美軍觀察組成員全體起立,包瑞德致詞說:「今天,葉將軍所作的報告是很有趣味很有價值的,我們能聽到葉將軍的報告是很榮幸的。葉將軍,你以這樣充分的對我們的信任來作報告,我向你保證,對你報告的這些材料,保證以很小心謹慎的態度對待之。」

  ①葉劍英談話記錄,1982年4月5日。

  正式會談之余,葉劍英還特意到包瑞德住地去看望他,同他親切交談。

  雙方還在友好氣氛中交換了一些情報和軍用品。時隔25年後,包瑞德在他撰寫的回憶錄《美軍觀察組在延安》一書中介紹葉劍英將軍時這樣寫道:「他是一個子較高、英俊精幹的人。他總是麻利地出來進去,似乎不像一般的久經戰爭磨練的共產黨人。講話過程中,他可能試圖誇大共產黨軍隊的重要性,但總的來說,他的介紹是客觀的。這證明,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批評是過火的。」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參觀、考察,觀看八路軍部隊軍事技術表演,觀感極佳。8月下旬,美軍觀察組在葉劍英的精心安排下,派丁甘如副處長等陪同,分小批赴太行、山東、華中等抗日根據地考察,歷時4個半月,行程2000英里。實地考察給他們上了深刻生動的一課。觀察組政治情報組組長謝偉思在他的第26次報告中稱:「共產黨在各遊擊基地均居優勢並具影響力,且已獲得農民與自由人士之支持。」魯登在向美駐渝大使館的報告中寫道:「經數月華北、察綏實地證實,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深得人民擁護和愛戴……」意外的是,美軍觀察組的惠特塞上尉在山西農村考察期間遭到日寇殺害。八路軍總部決定把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的食堂改為「惠特塞紀念堂」,朱德親筆為紀念堂題了門匾。朱德、葉劍英還致函遠在美國的惠特塞夫人,表示「深為悼惜」。

  ①訪問丁甘如談話記錄,1981年11月。

  1944年12月15—17日,葉劍英陪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繼續與包瑞德、伯德上校等會談有關雙方軍事合作問題。

  為了表彰包瑞德在華工作成績,在延安特意舉行了美國陸軍中印緬戰區統帥部對包瑞德的授勳儀式。毛澤東、朱德等出席了儀式。

  1945年6月2日,包瑞德離開延安之後,葉劍英應美軍觀察組的邀請,同畢德金中校、斯文生少校及斯特爾上尉就美軍負責在華建立美軍通訊網、在延安設立偵察電臺、派駐美軍聯絡員等問題進行會談。由於對方提出了一些無理要求,缺乏真誠合作的態度,會談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①葉劍英與美軍觀察組畢德金中校、斯文生少校等談話,1944年6月2日。

  七、在延安整風運動中

  在抗日戰爭面臨嚴重困難的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增強黨的戰鬥力,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得到進一步統一,確定在黨內進行一次普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運動。這次整風運動從1941年5月毛澤東所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開始準備。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了黨的歷史問題。會上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嚴肅批判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同時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葉劍英出席了這次會議,於9月12日作了發言。他在發言中用反主觀主義、反宗派主義的精神來剖析自己。他說,要「脫褲子」赤裸裸地檢查自己,看看自己有無犯過錯誤的「傷痕」。

  他回顧了自己參加革命20餘年來走過的道路和所做的工作,深感學習不夠,表示今後在工作中學習,向毛主席學習,肅清思想上的主觀主義。」隨後,葉劍英積極參加中央高級幹部學習班,認真學習毛澤東的整頓三風的報告和其他有關文獻,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經驗,對存在於自己頭腦和工作中的不足與缺點作了認真系統的檢查總結。

  ①葉劍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1941年9月12日。

  整風運動全面開展起來以後,中共中央決定在整風的同時,進行一次普遍的審查幹部的運動。這個運動本來是要解決敵我矛盾的問題,肅清、爭取並改造潛入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中極少數的特務、破壞分子。雖然中央在決定中強調整風和審於二者在性質上互相區別,不能混淆,但事與願違,在運動進行過程中,出現了嚴重混淆敵我兩類矛盾的問題。尤其是1943年夏在延安開展的「搶救運動」,問題更為嚴重。葉劍英和其他一些同志感到審幹的「搶救運動」做法不對頭,直接向黨中央負責同志談了自己的看法:「延安哪有這麼多特務呀?如果這樣的話,那延安還能不能存在?這樣搞法不行。」此事得罪了極力主張搞「搶救運動」的康生。康生一夥告他的「陰狀」,說他右傾,還製造藉口,搞逼供信,蓄意迫害他的親屬,直至兩次剝奪了他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權利。後來,毛澤東提出九條方針,強調「調查研究,一個不殺,大部不抓」,才糾正了「左」的做法。

  ②葉劍英談話記錄,1982年4月1日、2日。

  葉劍英在軍委直屬隊自始至終堅持實事求是,抵制「搶救運動」的過火行為。他幾次深入到二局等單位,貫徹落實黨的正確的方針政策,找挨過整的幹部一一談話,弄清問題,糾正錯誤,使絕大多數幹部得到甄別平反,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原重慶曾家岩周公館的收發員左仲平,曾和葉劍英一起工作過,後來調到定邊苟池鹽務局當領導。在整風運動中,有些人根據左仲平的父親曾在國民黨軍隊裡當過軍需官這一情況,推測他父親是國民黨「CC」特務,並把他本人打成「特嫌」,將其開除黨籍。左仲平多方解釋都沒有用,被下放到吳起縣政府當一名文牘秘書。他多次申訴,毫無結果,非常苦惱。後來,葉劍英知道了這件事,親自寫了一封「左仲平同志在政治上沒有問題」的證明信,派人送給吳起縣縣長。當縣長向左仲平宣讀葉劍英的信和組織上為他平反而作出的決定時,他感動得當場哭了起來。

  ①《縈思錄——懷念葉劍英》,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32頁。

  八、參加黨的「七大」

  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召開,主要討論黨的歷史問題,為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做準備工作。全會最後一次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葉劍英參加了這次會議,積極擁護會議所作出的「決議」。

  這一年,葉劍英突然得知遠在家鄉的母親沉屙不起,不幸逝世。他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寫下了「屍骨拋溝曾逆料,阿母生我最艱難」的詩句,並特意留須,以示懷念。他說:「每當我摸到鬍子,就想起母親,我要用偉大的母愛,去愛全中國人民。」後來,他從家人手裡得到母親的照片,十分珍愛,在照片旁邊恭敬地題寫兩行字:「為人民的兒子而微笑,為人民的兒子而歡心。」他把母親的照片鑲在鏡框裡,一直掛在自己的臥室裡,每天望著她老人家,寄託自己無限的哀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