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後記


  《徐向前傳》從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提出編寫到出版,歷時10年之久。

  中國有一句老話:十年磨一劍,必成利劍。然而,10年寫出一部書,未必能成為傳世佳作。倘若這部傳記受到讀者歡迎,那是徐向前這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光輝業績撼動了讀者的心。

  徐向前是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他戎馬一生走過的道路,和人民解放軍的誕生、發展、壯大密切相聯。他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創造,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戰功卓著、德高望重、名揚中外,要為這樣一位元帥立傳,我們傳記組的主要執筆人員如負千斤重擔。10年多以來,編寫組成員幾經變動,又多是在兼職中寫作,大家好象沿著一條光輝而艱險的崎嶇山路攀登一樣,一步步探索前進。

  雖然從一開始我們就提出「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要傳如其人」的寫作指導思想,然而翻閱了記載歷史的一些書籍文本,有的重大事件記述又不能全部令人信服。為著實事求是的探討歷史,理解傳主「其人」,我們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請徐向前元帥先後作過幾十次談話。在查閱歷史檔案的同時,我們沿著傳主的足跡,走訪了山西五臺山地區、廣東的東江地區,訪問了大別山、大巴山和祁連山下的許多戰場,從延安到太行山、沂蒙山,又到華北平原許多城鎮和鄉村;凡是當年傳主指揮過戰鬥和住過的地方,我們都盡可能找到。我們先後訪問了200多位革命老戰士,會見了數以千計的老區人民群眾。檔案館珍貴的歷史文獻,回答了對歷史上某些事件的真相;活生生的還未列入歷史檔案文庫的談話,使徐向前的崇高形象更加鮮明。

  1987年底《徐向前傳》徵求意見稿打印成冊後,即分送給有關部門領導和70多位老將軍們審讀。1989年5月,在武漢的張才千、孔慶德、肖永銀、葉明、汪乃貴等參加了書稿座談會;1989年8月,向守志邀請了在南京部分熟悉情況的老同志,對書稿進行了討論;1989年10月,在成都由萬海峰、陳明義主持,召集了有餘述生、黃作軍、張行忠、張天偉、康先海、陳正宏、廖家岷等參加的座談會;1989年12月,在北京由李德生主持座談會,劉華清、洪學智、陳錫聯、陳再道、王誠漢、高厚良、杜義德、肖全夫、鄭維山、徐深吉、張賢約、羅應懷、王政柱、胡奇才、魏傳統、王子綱、王恩厚、梅盛偉、王定國、李曼村等參加了座談討論。在上述四個座談討論會上,老革命家、老將軍們,以自己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的事實,為《徐向前傳》書稿作補充和修改,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北京地區一些未參加座談會的老將軍秦基偉、宋任窮、劉志堅等,還專門找傳記執筆者講了意見。特別是對歷史上有的重大事件,在傳記中作出的正確的表述,正是那些老革命家、老將軍們共同關注的結晶。

  《徐向前傳》在編寫工作中,始終得到中央軍委辦公廳、總政治部和有關部門、原政治學院黨委和政治部、國防大學黨委和政治部領導的支持。在傳記正式定稿出版前,國防大學張震校長兼政委,親自主持會議討論定稿出版工作。在傳記寫作過程中,還得到中央檔案館、軍委檔案館、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以及紅四方面軍戰史修改辦公室和山西、廣東、湖北、河南、安徽、山東、四川、陝西、甘肅、河北等省的政府機關與檔案部門的大力協助;還得到了各位元帥傳記組、當代中國國防軍事卷編委會辦公室、各分卷編輯部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在這裡應特別說明的是,鄧小平同志不但題寫了《徐向前傳》的書名,他倡導和堅持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傳記寫作中正確分辨歷史上某些是非問題,指出了方向。在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同志的關懷下,黨中央對紅四方面軍歷史中重大的疑難問題,作出了實事求是的明確結論,為傳記的寫作提供了依據。

  在紀念徐向前誕辰90周年之際,傳記正式定稿出版,奉獻給讀者。這部傳記的執筆人是:王文仲(第1、2和13—17章)、朱玉(第8—12章)、李俊蓀(第18—20章)、李而炳(第21—24章)、張麟(第3—7章、並全書統稿)。歐國琳、郭春福、蕭永義參加寫了第5、6、22章初稿和部分修改工作,馬長志、陳寶玲、葛恒軍等參加了統稿和編輯工作。由於寫作水平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所限,這部書定有某些不周之處,敬請指出,以便在繼續研究中修正。

  國防大學《徐向前傳》編寫組
  一九九一年八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