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四 |
|
在戰爭年代,徐向前領兵轉戰過大別山、大巴山、祁連山、太行山、沂蒙山區,他時刻懷念著那裡的人民,眷念著長眠在那裡的戰友。 在祁連山下的大沙漠裡,掩埋著成千上萬西路軍將士忠骨。徐向前常常懷念那些革命烈土,永不忘懷那悲壯的征程。他在《歷史的回顧》中,詳細記述了那次奉命遠征和西路軍英雄的功勳;他常常思念著那些流落在異鄉的西路軍戰士。他聽說,有一位流落的紅軍女戰士,在衣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默默地存交黨費,一分、兩分、一角、兩角,到1984年竟存了400多元,交出時錢幣都變黃陳舊了。徐向前認為這400元黨費,是一個紅軍老戰士對党的金子般赤誠的心。當伍修權、王定國等深入甘肅,調查西路軍流落老紅軍情況返北京後,向中央寫了報告,徐向前看後十分關心。在中共中央有關部門和總政治部、民政部共同商定下,作出了對西路軍流落老紅軍的照顧辦法。 1985年,甘肅省委提出在張掖地區修建西路軍紀念館,徐向前認為西路軍將士是英勇殺敵的英雄,應該為他們立碑,為他們寫傳,把他們的名字銘刻在黨史、戰史上。他滿懷深情地作了指示:「我的意見可以建一紀念館,但以力求節約為好。」李先念、胡耀邦都同意他的意見。徐向前常說:「我們這些人是倖存者,有許多戰友犧牲了,如果他們不犧牲,元帥、將軍應該是他們。」他懷念那些犧牲的戰友,對他們的後代傾注了深沉的愛。許繼慎是徐向前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同學,在鄂豫皖蘇區任過紅一軍軍長、紅四軍師長。 全國解放後,徐向前打聽過許繼慎的後代的下落,但毫無結果。有一年,許繼慎的兒子許民慶突然到北京找徐帥。徐帥當時身體不好,立即派秘書去見他,並給他送去路費、生活費。當時許繼慎的家鄉沒有承認許繼慎為烈士,家屬也沒有享受烈屬待遇。徐向前當即給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寫信,說明許繼慎是肅反中被錯殺的革命幹部,要關照他的後代。萬里接信後,妥善地作了安排。此後,安徽六安縣為許繼慎建立了紀念碑。許民慶也受到了照顧。 蔡威,紅四方面軍三局局長,紅四方面軍無線電通信和偵聽工作的創始人,犧牲在長征路上。宋侃夫、王子綱、馬文波寫信給徐向前,說蔡威的家鄉不曉得蔡威是烈士,要求在黨史人物志列上蔡威的名字。徐向前把信批給王兆國,並說:「蔡威同志是一位優秀的紅軍幹部,在破譯工作方面是有獨特建樹的,他的遺屬理應享受烈屬待遇,請中辦告福建閱辦。」李榮桂,曾任紅一師政委(徐向前當時任師長),在肅反中被張國燾錯誤殺害。在延安召開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時,已為其平反昭雪。但「文化大革命」中,又被誣為「叛徒」。他的女兒李小坦,在安徽林學院任蠶桑系副主任,因此受牽連。 1986年,李小坦致信徐帥,反映了這一情況。徐帥便給林學院組織部門去函,證明李榮桂的情況。安徽省委組織部又來信調查,徐帥再次寫信作了證明,李榮桂的歷史問題才獲解決。 徐向前常向秘書和一些老幹部說,該證明的一定要證明,我們要對烈士負責,也要對他們的後代負責。 大山賦予了徐向前滿身征塵,大山錘煉了他剛毅的性格。全國解放以後,他念念不忘山區來的鄉親。 湖北紅安縣的縣長來了,四川巴中縣的副縣長來了,河南信陽地委、新縣縣委的幹部來了。他們帶來了一代老人的述說,帶來了山區人民的痛苦、渴望和追求。徐帥接見他們,就像見到了故鄉人,問寒問暖,問長問短,問得那樣仔細,聽得那樣認真。山區人民的進步,他高興,山區人民的困難,他關心。一次,信陽地委、新縣縣委的負責人來談老區情況,秘書知道徐帥身體不大好,勸他稍坐一會,早點休息。徐帥擺擺手說:「我正想聽聽他們的意見,瞭解一下老區的情況。」地委、縣委的領導人為了不增加老帥的煩惱,把困難忍在心裡,主要彙報取得的成績。當時,有個年輕幹部坦率地向老帥彙報了家鄉的困難,人民的艱辛。 「老帥,你還記得七裡坪嗎?」七裡坪,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當年的總指揮焉能忘記? 「我陪著新華社記者到那裡作過調查。那裡的人民苦啊!解放這麼多年,沒有多大變化,缺衣少被的現象很普遍,甚至確有幾個人共有一條褲的。一個姓王的人家,全家七口人,只有六個碗!」年輕幹部連珠炮似地說著。 徐向前聽到這裡,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了。之後一連幾天,他都心情沉重,不住地念叨:「解放這麼多年,愧對老區人民啊!」從此以後,他禁止為他祝壽。一說祝壽,他就說:「老區有的地方七個人才六個碗呀!我們還過什麼生日喲!」 1982年,陳蘭和鄧六金帶著老一輩人對老區人民的關懷,走遍了江西、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她們看到了老區人民的新的風貌,也如實地向中央反映了老區人民的實際困難。徐帥看了她們的報告後,向中央寫了《關於請關注老區建設的意見》。他寫道:「看了陳蘭、鄧六金同志的考察報告,這兩位大姐不辭勞苦,深入老區考察,精神可嘉。我也聽到一些寫戰史到老區搞調查的同志談過老區的情況。 這些地區的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有過重大的貢獻。這些山區灑滿了革命烈士的鮮血,到處都掩埋著烈士的屍骨。沒有這些窮山溝和窮山溝的人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建國三十三周年了,雖然黨和人民政府採取過不少措施,對老區有過不少幫助,但許多地方沒有什麼變化,有的地方變化不大,甚至個別地區的群眾連褲於都穿不上。有些老紅軍生活無著,無人照料。看了這些情況,我心裡很難過,感到愧對於老區人民,愧對於革命先烈。籲請中央關注老區的建設。建議中央書記處、國務院派人對井岡山、大別山、湘西、四川、陝北等經濟上貧窮落後的革命老根據地作些系統的調查。爾後,專門開一次會議,研究制定儘快改變老區面貌的措施。」 徐帥在報告中還提出了四條具體建議: (一)各地黨委應該派最優秀、最得力的幹部到老革命根據地工作,下定決心同老區人民一道,奮鬥它五年、十年,改變山區的落後面貌。 (二)對老區援助的重點,應放在幫助他們提高生產自救的能力上,幫助他們創造發展生產的條件。否則,年年救濟,年年貧窮,幾十年貧窮落後的面貌不得改變。人民政府各部門要為老區人民著想,千方百計支援他們一些技術、設備,在這方面花點錢是完全應該的。 (三)進一步落實各項經濟政策。發掘和利用山區的自然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靠山吃山,向山要錢,向山要寶。據我所知,像大別山區種茶、桐油樹、漆樹,植樹造林等等,都是有條件的。在政策上,政府應盡可能地給他們優惠。我看到陳丕顯、周子健、白如冰等同志都有一些調查報告,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見,請予以重視。 (四)請各地認真檢查一下優撫工作,特別要注意調查少數老紅軍的情況,像宿縣、渦陽縣那樣,妥善安排他們的晚年,使他們生活有依靠,病了有人管。逢年過節也不要忘記他們,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中共中央很重視徐向前的報告,印發給中央、國務院各領導人參考。不久,國務院成立了支援老、少、邊、窮地區辦公室,統一部署幫助老區人民脫貧的工作。1986年,在北京還召開了開發大別山區的動員大會。 人民的元帥,心裡裝著人民。他為國防建設嘔心瀝血,他為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也是徐向前晚年的寫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