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二


  深沉地思考,不斷地調查研究,徐向前敏銳地發現,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在貫徹「大辦民兵師」的口號下,出現了一些脫離實際的做法。農村以村為單位,基本上是「村自為戰」,不可能經常把各村的民兵組織在一起;但是,有的地方「大辦民兵師」搞成了縣長兼民兵師師長、縣委書記兼民兵師政委;民兵組織實際上搞成了一些空架子。徐向前深思熟慮,明確提出「民兵工作應當以班、排、連為基礎」,「民兵主要還是搞基層」。這個思想,與當時耳濡目染、習以為常的要「大辦民兵師」顯然有別。這在當時政治鬥爭已經相當複雜的情勢下,如果缺少敢於堅持真理的勇氣,或者稍微抱有一點個人得失的考慮,那是難以做到的。關於「大辦民兵師」的問題,徐向前和主管民兵工作的副總長彭紹輝等有過詳細談話。他說:「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毛主席說要『大辦民兵師』是個口號,並不是把『師』都搞起來。縣長當師長、書記當政委,靠兩個人抓什麼東西?師長政委解決什麼問題?主要靠省軍區、軍分區,由他們來儲備幹部。民兵能搞到營,能把整營整營拉出來,也就不錯了。空架子,抓不到。真正有事,能以連為單位拿出來就很好。民兵很分散,他們的活動,主要在基層,在班、排、連。以師為單位的活動很困難。正規軍也不能成師在一塊活動。平時不能搞那麼多師團架子,戰時也不需要搞兩三千個師。蘇德戰爭時,蘇聯只有300個師,只要不斷補充就行了。民兵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搞好生產,不能妨礙生產,要促進生產,把它搞大了,反而妨礙生產。」彭紹輝和總參謀部幾位分管民兵工作的幹部聽了徐帥的談話,認為問題重要,講得合情合理,應該向軍委正式反映意見。

  1964年10月24日,徐向前正式向軍委作了報告。軍委常委會議通過決議:「同意徐向前同志意見,民兵工作現在還是抓基層為主。」

  1964年,山東省民兵大比武,顯示了民兵訓練的優異成績和民兵的強大威力。但在這之後,大比武之風有向全國蔓延的趨勢。各省、各軍區都積極籌備舉行規模龐大的比武活動。12月30日,總參動員部領導人在廣州向徐帥彙報工作時,談到了1965年的比武安排。徐帥說:「明年各大軍區、各省都要比武好不好?基礎沒有打好就蓋大樓,行不行?」「我的意見是反對,現在不能搞比武,過兩三年後再搞。究竟大軍區搞不搞比武,值得研究。」

  總參謀長羅瑞卿認為徐帥的意見好,表示完全同意,批示說:「民兵比武,明年不搞,以後也不要搞。」

  徐向前堅信「兵民是勝利之本」,堅信民兵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的偉大作用,堅信搞好民兵建設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必不可缺的。在他的關懷下,民兵工作健康地發展。工作的缺點和失誤得到糾正,好的經驗得到推廣,一些全國馳名的老典型有了新的發展。如被華北局和北京軍區授予「紅旗民兵營」稱號的河北無極縣郭莊民兵營;被中南局和武漢軍區授予「英雄民兵營」稱號的河南濟源縣留莊民兵營;被中南局和廣州軍區授予「港口英雄民兵連」稱號的廣東惠陽縣港口區基幹民兵連;被華東局和南京軍區授予「紅旗民兵團」稱號的江蘇海安縣角斜民兵團,連續幾年被評為民兵工作「三落實」先進單位。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思想作風好、組織隊伍純、軍事技術精。在老典型的帶動下,各地掀起了比、學、趕、幫的熱潮,湧現了一大批先進單位。

  如江蘇南通地區開展「學角斜,趕角斜」的活動,使全分區26個公社112個大隊民兵組織的落實情況,基本上達到先進單位的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過整頓,民兵組織落實或基本落實的達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

  1965年5月,軍委召開作戰會議。徐向前作了關於民兵工作的專題發言。

  7月,又在民兵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系統地闡述了民兵工作的重要原則。

  他強調鞏固民兵工作「三落實」的成果,保證持續穩定的發展。他說:「整個四清運動是個歷史階段,不管它分幾批,我們軍隊都要堅決地派人參加,要以主要的精力去抓民兵工作,並且始終如一,堅持到底。」「我們好多工作,一下轟動起來很容易,但是過了一個時期氣就慢慢地下去了,像皮球一樣,放久了它就慢慢地軟下來了。這是不合乎戰備要求的,所以搞起來以後,還要研究怎樣鞏固它,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對大軍區領導說:「希望你們的兩隻手,一隻手狠狠地抓正規部隊,一隻手狠狠地抓民兵;兩隻眼睛,一個眼睛看正規部隊,一個眼睛看民兵。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只有這樣,打起仗來,一聲號令就有了部隊。他對有些單位民兵工作脫離生產的傾向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他說:「青島有個工廠,那裡的民兵,有的一年用一百好幾十天,甚至三分之二的時間,去搞民兵活動,不參加生產。他們原來是『三好工人』,『五好工人』,『紅旗標兵』,成份也好,思想意識也好,所以就挑他當民兵。可是,從搞民兵以後,把生產忘記了。結果怎麼樣呢?到評先進人物時,他原是先進人物,卻評不上,群眾不擁護,反對。

  評獎勵,群眾也反對。他們沒有參加生產,怎麼能發什麼獎呢?」「民兵主要是把生產搞好,要把這個擺在第一條。我們做民兵工作的同志,永遠不要忘記這一條。」「民兵訓練主要是小型的、分散的,要利用農閒的時間,或者假期。」「大型的訓練盡可能少搞,不要常搞。「他引用總參動員部長傅秋濤蹲點的江蘇新安鎮的例子,說明民兵工作要帶動生產的發展 :「新安鎮三千多戶,原來很落後。四清以前,那個地方種地瓜,農民的收入,每人一年平均只有七塊錢,糧食有時不夠吃,三四年來靠國家補貼。那裡的民兵也很複雜,搞不起來。這次去搞好了,主要把民兵組織起來了。抓起民兵來就帶動了生產,搞了幾千畝稻田,生產面貌大大地改變了,群眾也大大進步了。」

  他要求省軍區、軍分區、武裝部給地方黨委當好參謀。經常注意蹲點,搜集材料,研究問題,提出建議;他要求總政治部為省軍區、軍分區配備一些身強力壯的幹部:鼓勵民兵利用假日搞點義務勞動,建點簡易倉庫,把民兵武器保管好;要求各地辦好報紙、刊物和廣播,搞好民兵的宣傳工作。1965年11月,徐向前率領工作組到浙江;12月,又到廣東等地視察民兵工作。在視察和調查研究中,他親自瞭解杭州工廠的民兵工作情況,解剖了三個「麻雀」:一個是「四清」以前和以後一直搞得比較好的閘口發電廠;一個是「四清」前只是紙上編兵,「四清」後民兵的組織和政治比較落實的海潮橡膠廠;一個是「四清」前民兵工作有名無實,「四清」後草率地動員、簡單編組了事,需要補課的軸承廠。在廣東,著重瞭解了花縣的民兵工作。他在接見浙江省地市縣武委會主任會議部分代表時發表了講話。他首先講了國際形勢,談到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方針。他強調:我們就是要做到「寓兵於民」、「藏糧於民」。

  1966年3月,廣州軍區召開省軍區系統四級幹部會議,檢查貫徹毛主席關於民兵工作「三落實」指示的情況,總結交流經驗教訓。徐向前到會作了指示。他指出,1964年毛主席提出民兵工作「三落實」以後,各級黨委既抓文又抓武,民兵工作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起了質的變化。經驗證明,要搞好民兵工作「三落實」,就要依靠黨,依靠群眾,抓基層、刻樣板,點面結合,以點帶面,這是最高明的領導。這個講話,正是幾年來抓民兵工作「三落實」的經驗總結。

  正當民兵工作克服一哄而起帶來的弊端,穩步向前發展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在十年動亂中,民兵建設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陷入混亂、癱瘓狀態,有的甚至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民兵工作才又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