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七九


  保衛政權的民眾武裝也有相當的發展。除遊擊隊外,還有各村的自衛隊,以政權為中心的各類民眾團體也已達到更加完善的程度。可是,這一切卻使鹿鐘麟深感不安。到冀南一個月時,他在給國民黨中央黨部社會部部長陳立夫的一份電報中說:

  本省前以處特殊環境之下,黨務中斷已久,各地民運團體已領導無人,遂於無形中停頓解散。本部抵冀後,各縣民運,共產黨早著先鞭,其組織系統:縣、區、村各設民族革命戰地動員委員會,內分總務、組織、宣傳、動員分配、人民武裝、鋤奸六部。其中,最關重要之組織、人民武裝二部,皆為共產黨分子把持,全縣之民眾團體,如:婦女救國會、農人救國會、工人救國會、店員救國會,悉由該會領導,各民眾團體縣會之上,均設有冀南總會,以求集中力量。八路軍東進縱隊政治部,實為各縣動委會及冀南民眾團體各總會之發號施令總機關。本部外察實情,內凜職責,深知另組民眾團體,難免發生磨擦,令共党將領導權完全交出,絕非共黨所願。今後對民運工作之領導與組織,應持何種態度,采何種方式,亟盼詳為指示,以資遵循。

  陳立夫的回電是:融合軍事政治積極進行,絕不可稍事退讓,其組織方式亦只可因地制宜,分區督導,統一指揮,似不必拘定於形式。

  有了陳立夫的電示,鹿鐘麟更加坐不住了。他四處網羅反共武裝勢力,以孫良誠為遊擊總指揮,將民軍趙雲祥部及雜色武裝胡和道等部也拉了過去。在他能指揮的隊伍中,張蔭梧的力量比較大。他還與山東的反共專家沈鴻烈(山東省政府主席)結成「冀魯聯防」,同八路軍搞磨擦。

  9月下旬,胡和道勾結棗強縣的會道門組織,向八路軍東進縱隊獨立團駐姚屯的1個連進攻,殺害戰士13人,搶去步槍17支,後又指使「白極會」包圍棗強縣城,聲言要「撤換縣長驅走八路」。不久,趙雲祥又將新河縣抗日群眾團體「戰委會』解散。

  10月底,鹿鐘麟以南宮縣長趙鼎新紀念「雙十節」大會遲到和寫工作報告不合格式,對他不尊重為理由,提出撤換趙鼎新的縣長職務。同時,另外委任了一批專員、縣長、區長,致使冀南出現了雙專員、雙縣長、雙區長的混亂局面。

  11月中旬,日寇對冀南施行第一次「掃蕩」,南宮失守。鹿鐘麟等人倉惶逃往棗強,楊秀林的行政主任公署機關轉移到廣宗活動。「掃蕩」被粉碎後,日軍放棄南宮。鹿鐘麟搶先返回,竟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不知去向」為藉口,宣佈予以撤銷。徐向前和他的助手們回擊的方法也頗巧妙。他們當即派一個營的兵力進駐南宮,以「保護」鹿主席的名義,保衛行政主任公署,如果反共武裝前來挑釁,就以危及鹿主席的安全為由,堅決予以反擊。鹿鐘麟對此也無可奈何。

  鹿鐘麟為了加強自己的力量,還與山東沈鴻烈串通一氣,合作反共,妄圖合夥把八路軍擠出冀南。魯西北的聊城有一支武裝,是范築先領導的。范是山東省第六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時又是聊城縣長。他的部隊有30多個支隊,號稱鐵軍。鹿鐘麟、沈鴻烈要把這支武裝改編成能與八路軍對抗的隊伍。其實,徐向前早就做了聯合範築先的工作。鹿、沈終未得逞。

  徐向前對鹿鐘麟有利於抗日的言行給予支持,對其取消抗日政權等削弱共產黨的做法堅決反對,對其挑起的武裝磨擦堅決回擊。他的具體對策是:

  動員群眾造成反對解散救亡團體、收編八路軍槍枝和取消主任公署的運動;

  加緊戰事動員,各地開慶祝會,宣傳八路軍反掃蕩的勝利;

  各專員、縣長堅決拒絕交權,各軍政團體組織請願團向省府請願,等等。

  經過冀南黨政軍民的共同努力,鹿鐘麟排擠八路軍、取消抗日民主政權的企圖未能得逞。中共中央對冀南這段工作表示滿意,指示「要總結過去的經驗以供『七大』討論」。

  由於緊張工作和過度疲勞,12月中旬,徐向前大病一場,一連數日高燒不下。下旬,劉伯承率師直屬隊和三八六旅補充團到達南宮。1939年1月初,鄧小平參加中共六中全會後回到一二九師。劉、徐、鄧這三位領導人又在冀南會面了。這時正是日軍第二次對冀南大「掃蕩」,2月間佔領南宮,形勢非常嚴重。鹿鐘麟也逃到冀西。他在離開冀南時嗟歎:「我到冀南來,這個地方不歡迎我,除了巨(拒)鹿,就是束鹿。」5月22日,鹿鐘麟叩電行政院長孔祥熙,電文說:』『我軍在冀南區僅職一部與少雲部,兵少力單,長此以往恐有意外,如無有力部隊前往鎮壓,政令無法推行……」流露出他奉命挑動磨擦,飽嘗苦果的滿腹哀怨之情。

  §粉碎日寇的「大掃蕩」

  冀南根據地建造「人山」的工程,並不是在和平的環境中進行的,而是在日軍對冀南的掃蕩與進攻的形勢下進行的。建立政權,收編各色武裝,聯合友軍,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磨擦,以及組織與發動群眾,都是「人山」工程的組成部分,其最終目的在於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不足一年,廣州、武漢等重要城市就相繼陷落。徐向前以他的政治敏感和軍事戰略眼光,斷定日本人一定會回過頭來對付八路軍。他說:「我們在冀南搞的這個樣子,對日軍後方有威脅,估計日寇佔領武漢之後,很可能掉過頭來剿我們。我們要有準備。」他的判斷是對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後15個月,日本出兵百萬,傷亡數十萬,耗費數十億,軍隊銳氣日減,國際輿論紛起譴責。日本不得不對侵華方針作些調整。日軍逐漸停止向國民黨軍隊進攻,而以主要力量轉到後方「掃蕩」八路軍根據地。這就使抗日戰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毛澤東預言過的抗日戰爭三階段的第二階段——相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冀南以及其它許多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都遇到了更大的困難。「掃蕩』與反「掃蕩」一次次展開。

  還在1938年10月下旬,徐向前就在南宮召集了營以上幹部會議。他在動員報告中,要求各部隊在困難環境下堅持遊擊,保衛冀南根據地,在八路軍處於暫時劣勢的情況下,要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他提出了如下反「掃蕩」措施:(一)儘快籌集大批糧食、衣物、款項,做好物資準備。(二)採用多挖路溝、設路障及破壞道路、空舍清野的方法,遲滯敵人。(三)分散作戰、靈活制敵。不要死守縣城和村落,而是依託廣大鄉村分散遊擊,與敵周旋,會躲會藏會打,不打則已,打則必勝,晝伏夜襲,打了就走。(四)堅決鎮壓漢奸,警惕國民黨製造磨擦,防止新編雜色武裝倒戈等。會後由行政主任公署下達了緊急動員令。

  日軍對冀南的第一次「掃蕩」是從1938年11月15日開始的。出動的兵力有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及一一四旅團各一部約3700多人,先後佔領了隆平、故城、武城、恩縣、高唐、夏津、南宮、臨清等縣城。魯西北之東阿日軍300多人攻佔聊城,范築先先生以及姚第鴻、張鬱光壯烈殉國。冀南軍民按照徐向前確定的方針,空舍清野,化整為零,活躍在廣大平原鄉村中打擊敵人。徐向前率指揮機關主要活動在南宮以南、威縣以北、清河以西、廣宗以東地帶。歷時16天,反「掃蕩」結束。軍民協力共作戰28次,斃俘敵偽600餘人,迫使日軍撤出了冀南中心區。

  這次反「掃蕩」,雖然迫使日軍撤出冀南中心區,但甯晉、永年、故城、恩縣、高唐、聊城等則為敵所占,形成由東南西三面包圍冀南中心區的態勢。徐向前估計到,這個形勢意味著日軍很快要來第二次更大的「掃蕩」。

  果然,1939年1月,日軍更大的「掃蕩」開始了。距前次結束時間僅僅一個月。這次「掃蕩」,日軍動用3萬多人的兵力,分11路向冀南中心區進攻,企圖消滅或驅逐冀南八路軍,控制冀南樞紐地帶。這時劉伯承、鄧小平均在南宮,他們認為「目前冀南整個局面正處嚴重關頭」,商定採取「先潰後收拾」的方針。即讓出主要的縣城、據點,避實擊虛,經過一段消耗敵人的時間,再轉入反攻。他們將冀南和進入山東的部隊分成5個戰鬥集團,「完全以遊擊姿勢,分區活動,在保持有生力量的原則下,經常以小部隊保持與敵接觸,但不放鬆有利時機消滅敵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