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六一


  ※第十二章 悲壯的征程(下)

  §孤軍苦戰河西走廊

  為實現《平(番)(靖))古(浪)(州)戰役計劃》,河西部隊於11月9日按指定位置集結完畢,當夜向西開拔。第一縱隊三十軍和第三縱隊五軍居右翼,由一條山、吳家川向大靖前進;第二縱隊九軍和總部直屬隊居左翼,由鎮虜堡地區經松山城、乾柴窪向古浪前進。徐向前、陳昌浩隨三十軍行動,王樹聲隨九軍行動。這時部隊衣衫單薄襤褸,許多人赤腳穿著草鞋,武器彈藥極端缺乏,在寒冷、饑渴、疲勞和風沙中同敵人拼搏,傷病員逐日增加。三十軍進至大靖附近,守敵第五師祁明山旅固守不出。為爭取時間,李先念率軍繞道而行,包圍了土門子,迫使守敵騎五師工兵營投降。與此同時,左翼紅九軍亦進至乾柴窪地區。11日晨7時許,敵騎五師兩個旅、一百師一個旅在反動民團配合下,分由東、西、南三面向乾柴窪猛撲。激戰到晚,九軍將敵擊潰,主力進至橫樑山地區,繼續打擊追堵之敵。

  在大靖附近,徐向前、陳昌浩收到中央軍委11月11日的來電。內稱:「由於河東還未能戰勝胡毛王各軍,妨礙寧夏計劃之執行,我們正考慮新計劃,但河東主力將與西路軍暫時的隔離著。」來電還徵求意見:西路軍單獨西進接通新疆有無把握?如返河東有何困難?

  陳昌浩召開了軍政委員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徐向前在會上列舉了五、六條理由,說明西進新疆的必要性:一,可以解決西路軍的戰略靠背問題;二,能拿到蘇聯援助的武器;三,回過頭來再打馬家軍,易如反掌;四,對河東紅軍和友軍,能起到有力的鼓舞和策應作用……。

  討論中,大家贊成徐向前的意見,一致認為,東返與西進比較,困難更大。於是,會議決定西進。計劃第一步進佔涼州、永昌、大靖略作休整補充。第二步進佔甘州、肅州,準備接通新疆、蒙古。決心在甘州、涼州、肅州、永昌、民勤地區創造根據地,不在萬不得已時,不放棄涼州、永昌。當即將這一意見報告了中央。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致電共產國際:「蔣介石部隊已將紅軍主力與紅軍渡河者從中隔斷,渡河者現組成西路軍,受徐向前、陳昌浩指揮,人數2.2萬,令其依照國際新的指示向接近新疆之方向前進。」15日,中央電複西路軍:同意向涼州前進。並說新疆接濟正準備中。

  得到中央的明確電複,徐向前立即將部署作了調整,命令部隊迅速西插。13日,九軍進佔古浪城,吸引了馬家軍向古浪地區集中。三十軍乘虛向西疾進,先圍涼州,進佔城西四十裡鋪。當時,馬步青就在涼州城內,兵力空虛,見西路軍大隊人馬繞城行進,嚇得連夜組織民團、商團登城點起無數的燈籠,虛張聲勢。後接到西路軍派人送去的函件,知是借路打通抗日路線,只要不作對抗和追擊,紅軍便無奪取涼州之意,才松了一口氣,終日緊閉城門,作壁上觀。三十軍繼以一部西進,18日克永昌,21日克山丹,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間地帶,為全軍開闢了西進的通道。隨後,徐向前令五軍跟進,去山丹接替三十軍防務,三十軍集中在永昌至涼州西北四十裡鋪一線,休整待命。

  此時,出人意料,九軍在古浪遭敵包圍,一仗下來,兵力損失達三分之一,給整個戰局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古浪是進入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地。南北兩面臨山,沿紅涼山西進古浪,只有一條「馬不並騎,車不同軌」的狹路,地勢險要、古稱虎狼關。城西是一道平川,直通涼州。王樹聲、孫玉清、陳海松根據這裡的地形,以紅二十五師扼守城西南方向,紅二十七師扼守城東北方向,並重點佈防於兩面山頭的制高點。16日拂曉,馬元海指揮3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並4個民團,向九軍陣地發起突然襲擊。九軍倉促應戰,被優勢敵人奪去了城外的制高點,壓進城內防守。該城城垣曾因地震毀壞,缺口甚多,極不利於堅守。經3晝夜血戰,雙方各損傷2000餘人,九軍被迫突圍。徐向前急令三十軍派出部隊接應。

  古浪戰鬥的失利,使九軍減員增至三分之一,排以上幹部傷亡極大。軍參謀長陳伯樨、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二十七師政委易漢文等壯烈犧牲,軍長孫玉清負傷,部隊元氣嚴重挫傷。對此,徐向前甚為震驚和痛心,心頭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

  古浪戰鬥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輕敵,死打硬拼,沒有及早組織突圍。為此,陳昌浩將九軍軍長孫玉清撤職,派原三十一軍參謀長李聚奎前往九軍,進行整頓。徐向前令三十軍在四十裡鋪負起遏阻追敵的任務,置九軍於二線進行休整,總結教訓,調整建制,爭取早日恢復元氣,以利再戰。

  這時,中央軍委來電,要求西路軍停止西進,在永涼地帶建立根據地。陳昌浩表示,西路軍在這裡建立根據地不成問題,能夠完成任務。徐向前皺起眉頭,語重心長地說:「昌浩同志,現在可要好好估計估計形勢哩。九軍被搞了這樣一傢伙,與過去的形勢可不同啦。我們究竟怎麼個打法,在這帶能不能站住腳,這裡有沒有建立根據地的條件,都是問題。關鍵是看敵我力量的對比,一廂情願是不行的,我看還是大家好好討論討論吧!」陳昌浩對形勢的嚴重性估計不足,認為九軍的損失完全是該軍領導人指揮失誤造成的,而不是馬家軍有戰鬥力的表現。他漫不經心地說:「現在形勢已經好了,馬家軍基本上已被我們擊潰,有什麼可顧慮的?」徐向前再也無法按捺,異常嚴肅地說:「你的估計是毫無根據的。所謂『基本擊潰』要有個標誌,就是我們轉入進攻,敵人轉入防禦。但現在呢?是敵人在進攻我們,我們在防禦敵人。敵人有根據地,有補充、有兵員,能支持長期作戰,而我們則相反。你這個結論,根本站不住腳!」

  這天晚上,徐向前和陳昌浩爭得面紅耳赤,誰也無法說服誰。漫漫寒夜,窗外的西北風夾著黃沙淒厲地呼號,使這場爭論顯得愈加惱人。徐向前、陳昌浩裹著羊皮大衣,踩著取暖的烤火盆,相對而坐;他們時而爭吵,時而沉默。陳昌浩認為徐向前是右傾機會主義,徐向前認為他頭昏腦脹,根本不從實際情況出發。他們的爭論毫無結果,在默默無語中不歡而散。最後,陳昌浩利用召集幹部會議宣佈撤掉九軍軍長孫玉清的職務之機,怒氣衝衝地說:「馬家軍基本上已被我們擊潰,形勢大好,在永涼地帶建立根據地的條件是具備的。不相信這一點,就是誇大敵人的力量,滅自己的威風。」會後,陳昌浩還找了軍政委員會的一些人個別談話,準備對徐向前的「右傾路線」開展鬥爭。因多數人不同意才作罷休。

  爭論暫時平息下去了。徐向前沒有放棄自己的觀點。

  11月21日,徐向前、陳昌浩率總指揮部從涼州城外進抵永昌城。行前,有情報說河東的毛炳文部已奉令開赴河西,增援「二馬」,對付西路軍。徐向前判斷,「二馬」是地方軍閥,最怕蔣介石的部隊借「剿共」的名義侵奪其地盤,他們為示強而拒毛,必將傾力尋西路軍決戰。根據這帶的地形、給養、民情等條件,西路軍與敵人決戰是不利的,迫不得已時應堅決放棄永昌、涼州,向敵力空虛的甘西地區進軍,按原定的計劃行事。這時,李先念向總指揮部報告,馬家軍以5個團的兵力向四十裡鋪的三十軍陣地發起猛攻,紅軍因子彈缺乏,全靠大刀、長矛拼殺,與敵激戰3日,殲敵2400餘人,仍未能阻止敵人的攻勢,堅持下去困難很大。徐向前同意三十軍西撤一步,至永昌東南的六壩、八壩一帶繼續阻敵。另據五軍軍長董振堂報告,山丹地區也有敵人的騎兵活動。西路軍不進不退,面臨強敵前後夾擊、分割包圍的危險。

  為爭取主動,擺脫困境,徐向前於11月 24日親自起草電文向中央反映實際情況,請求重新考慮西路軍行動方針。他指出:第一,馬敵現雖傷亡5000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團壯了補充,人馬子彈均有,仍然繼續與我拼戰。第二,馬敵戰術系以騎兵四出活動,以成團密集隊形猛攻堡寨。黃昏後畏我夜戰,即退守堡寨。反復攻某點不得手時,則集兵猛攻另一點。大部乘馬,進退均速。我方勝則難繳獲,敗即無生還。第三,永涼地帶,地形開闊,區域狹小,無樹少房,盡是堡寨,不便我軍迂回抄擊。第四,我每守一堡寨,須一營以上的兵力,激戰終日,即可耗盡彈藥,矛刀、刺刀又少,難阻敵攻。九軍現有4600人,步槍1800支,每槍平均子彈不足兩排;五軍不足4000人,槍彈更少;三十軍近6000人,步槍2000余支,每槍子彈僅二三排;騎兵師人馬約500,人、彈有耗無補,無日不戰,敵騎到處騷擾,擴紅、弄糧、籌資,交通均受限制。擬壯大騎兵,但籌馬困難。第五、九軍激戰古浪,受大損失,正在休整;三十軍激戰四十裡鋪,子彈耗盡,全靠大刀拼殺,已傷亡500餘人;五軍更弱,指直在永昌,大部擔任城牆守備的任務,敵馬彪部有3個團正在永昌城郊附近活動。根據以上情況,「我們現無能集優勢兵力,彈藥太少,難在甘東地區滅敵」,請求中央軍委迅速指示下一步行動方針。陳昌浩也在電文上簽字同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