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五五


  兩廣事件和平解決,蔣介石吃了定心丸。當即命令開赴長沙向兩廣施加軍事壓力的胡宗南部迅速返回西北,以實現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滅共」計劃,並趁機分化東北軍和撤換張學良。9月14日,毛澤東電告彭德懷:「遠方(按:指蘇聯或共產國際)回電已許我們所請,請用全力準備寧夏工作。」同時,黨中央電告朱德、張國燾、任弼時:「國際來電同意佔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我軍佔領寧夏地域後,即可給我們以幫助。」

  整個紅軍迫在眉捷的問題是:如何應付胡宗南部?如何實現打通國際路線的計劃?圍繞這個問題,發生了新的分歧。

  陳昌浩主張四方面軍應集中主力于現地區,伺機北出通渭、靜甯、會寧地區,配合南下的一方面軍夾擊敵胡宗南部。「將來四方面軍主力應向隴東北地區發展,使二、四方面軍形成重新夾擊敵人。」

  朱德、張國燾認為,中央前次來電主張西渡黃河,在西寧、寧夏、甘西地區發展,不得已時才向川、陝、豫、鄂發展,「估計目前情況,我一、二、四方面軍應以兩個(方面)軍渡河為宜,一個(方面)軍儘量在黃河右岸活動,現在應加緊準備。」同時,「用極善意態度向張學良部聯絡,……對毛(炳文)(均)也加緊辦外交緩和他們,使胡宗南陷於孤立。」

  9月13日,朱德、張國燾、陳昌浩在岷州三十裡鋪磋商後,共同向中共中央(並徐向前)提出如下作戰方案:

  「為先機打破敵之既成計劃,爭取抗日友軍,造成西北新局面,一、四方面軍乘胡敵在西北公路上運動之時機,協同消滅其一部。二、四方面軍盡力阻止和遲滯胡敵西進。」具體部署為:

  (一)我一方面軍主力由海原、固原地區向靜甯、會寧以北地區活動,南同四方面軍在靜、會段以襲擊方式側擊運動之胡敵,並阻止其停滯靜寧以東。

  (二)我二方面軍以主力在徽、兩、鳳以北地區。並以一部進到寶雞活動,虛張聲勢,揚言:二、四方面軍即直出漢中,與一方面軍(向南)會合,以牽制王均於天水地區和吸引胡敵不敢長驅西進為目的。二、四方面軍除以九十三師主力即向靜會段以南地區活動外,以一部機動兵力集結隴西、武山,並適時以八團以上兵力打擊靜會間之胡敵,相機打通一方面軍。

  住在漳縣的徐向前接到電文後,反復思考,有不同看法。他主要考慮兩點:第一,大敵當前,在西蘭公路附近與敵決戰不利。那裡交通方便,利於敵人運動和增派援兵,紅軍如南北夾擊不成,反會遭受敵人的左右夾擊。第二,陝甘北地區人口稀少,僅40萬人,9座縣城,糧食困難,不便大部隊集結。因此,他向朱德、張國燾建議,以一部兵力速圍馬步芳的家鄉河洲,吸引馬敵,主力乘虛從永靖以南的蓮花渡過黃河,進據古浪、永登、紅城子一帶,與蘭州的東北軍配合,控制這一戰略樞紐地區,休整補充,為策應一方面軍西渡黃河,共取寧夏,打通蘇聯,創造有利條件。但是,他的建議沒有被採納。

  中共中央接到朱德、張國燾、陳昌浩9月13日建議電後複電稱:彼此意見大體一致,「唯我們意見四方面軍宜迅以主力佔領以界石鋪為中心之隆靜會定段公路及其附近地區,不讓胡敵佔領該線,此是最重要著。」複電還指出,一方面軍主力不宜離開陝甘寧邊區南下作戰,「對東敵作戰宜以二、四方面軍為主力,一方面軍在必要時可以增至一個軍協助之。」這樣,在西蘭通道與胡敵決戰的任務,事實上就要由四方面軍為主承擔。徐向前意識到,這一仗很難打,但準備硬著頭皮幹。

  張國燾見中央要四方面軍迎擊胡宗南部而不是一、四方面軍南北夾擊,心懷疑慮,遲遲不表態。經中央連電催促,張國燾被迫於9月中旬末在岷州召開西北局會議,討論行動方針。會上,陳昌浩與張國燾發生了爭論。陳昌浩主張立即按照9月13日的方案和中央要求,北上靜、會地區,與胡宗南部決戰,會合一方面軍。張國燾則認為,既然一方面軍主力不能南下,四方面軍獨力與胡敵決戰不利,應即西渡黃河,進據古浪、紅城子一帶,伺機策應一方面軍渡河,奪取寧夏,實現河西計劃。會上,多數人贊成陳昌浩的意見,否決了張國燾的方案。接著,以朱德、張國燾、陳昌浩的名義發佈了靜甯、會寧戰役綱領。朱德當即電告黨中央:「親譯密電悉,已釋疑慮,現迅速取得會合在會寧道上,以便消滅胡敵。」

  正當徐向前等緊張調動隊伍準備北進之際,張國燾連夜騎馬趕到漳縣。進門就說:「我這個主席幹不了啦,讓昌浩幹吧!」徐向前、周純全、李先念等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件。他們請張國燾坐下來,有話慢慢地說。張國燾滿腹怨氣,講了他和陳昌浩在岷州會議上的爭論,顯得很激動,還掉了淚。他說:「我是不行了,到陝北準備坐監獄,開除黨籍,四方面軍的事情,中央會交給陳昌浩搞的。」

  徐向前等比較了兩個軍事行動方案,認為張國燾的意見,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四方面軍的部隊已是三過草地,消耗很大,疲憊不堪。裝備也大不如前,每個戰士的子彈多則20來發,少則幾發。如果開進西蘭通道那種便於敵人運動的地區,與優勢裝備的胡宗南決戰,顯然無取勝把握;弄得不好,部隊會被壓到黃河以東、西蘭通道以北的地帶,利於敵人全力北向,對付一、四方面軍。根據張國燾提出的方案,徐向前等人對著地圖,反復磋商,當場確定了如下的具體行動部署:四方面軍以兩個軍從永靖、循化一帶渡過黃河,搶佔永登、紅城子地區作立腳點;以一個軍暫在黃河渡口附近活動,吸引和牽制青海的馬步芳敵;以兩個軍繼續布於漳縣、岷州地帶,吸引胡宗南部南下,而後這三個軍再渡河北進。主力出靖遠、中衛方向,配合一方面軍西渡黃河,共取寧夏。徐向前回憶說:「這個方案,一是避免了在不利地區同敵人決戰;二是吸引胡敵南向,減輕了對一方面軍的壓力;三是並不違背中央關於兩軍先取寧夏、後取甘西的戰略企圖;四是便於解決四方面軍的就糧問題。」(徐向前:《歷史的回顧》。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498頁。)21日晚,張國燾把這個方案電告朱德總司令。

  朱德原先以為張國燾先去漳州,是組織部隊北進執行靜會戰役計劃的,沒想到會出現新的分歧。他一面著陳昌浩先赴漳縣,一面電告黨中央:「我是堅決遵守這一原案,如將此案推翻,我不能負此責任。」當天,他和西北局其他委員也分別赴漳縣會商。會商的結果,一致同意按新的方案行動,並將這一方案報告中央。隨後,徐向前即帶先頭部隊向洮州進發,調查行進路線。各部隊亦奉命迅速籌足8天乾糧,待命行動。

  9月26日,黨中央複電,不同意這一行動方案。複電指出:四方面軍有充分把握控制隆、靜、會、定大道,不致於受重擊,而一方面軍可以主力南下策應,二方面軍亦可向北移動鉗制之。「背後,糧食不成問題。若西進到甘西只限制青海一面,爾後行動困難。「當天,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連續致電黨中央,陳述四方面軍採取新方案的理由,中央均未同意。9月27日,中央明令四方面軍部隊立即北上。徐向前在洮州以北向老鄉調查的結果是:黃河對岸已進入大雪封山季節,氣候寒冷,道路難行。他即返回洮州向朱德、張國燾彙報,這時才看到了中央的來電。經過討論,大家一致決定,按中央的命令北上。29日,方面軍總部下達了北進靜、會地區的命令。

  §會寧會師

  紅四方面軍的4萬多人,奉黨中央和方面軍總部的命令,於9月30日開拔,分五路縱隊向北急進。10月7日,一、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在會甯城下勝利會師了!捷報傳來,徐向前笑逐顏開。他懷著異常激動而喜悅的心情,催馬揚鞭,晝夜兼程,向會寧方向急馳。10月的隴東,秋高氣爽,高原連綿,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藍天下飄遊著朵朵白雲,山丘上偶而閃現出的黑白間雜的羊群,前鋒部隊在大路上揚起煙霧般的征塵。這一切,使徐向前忘記了征途的疲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