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四六


  2月初,徐向前率軍從廣元、昭化回川陝蘇區後,出席了方面軍總部在旺蒼壩召開的會議,討論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上的問題。這時,中央紅軍因在赤水城和土城受阻,一渡赤水,改道向古藺、敘永前進。會上,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找不出立即執行中央戰略方針的好辦法來。原因有三:一是蒼溪、閬中、南部一帶處嘉陵江中游,江闊水深,對岸沿江及縱深地帶有鄧錫侯、田頌堯兩軍幾十個團築壘防守,紅軍又缺渡河船隻,如無一兩個月的時間作準備,就難以完成渡江西進的任務。二是川陝蘇區的東部、南部有劉湘、李家鈺、羅澤州、楊森等部共100多個團的配置,如紅軍主力渡江作戰,川軍乘虛進擊,川陝蘇區就有喪失的危險。三是象四川那樣的地形,山險路隘,派出少部兵力遠離根據地作戰,等於拿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會議經過反復討論,決定立即投入強渡嘉陵江、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的準備工作,一面由三十一軍和總部工兵營大力收集造船材料,隱蔽造船,並進行強渡江河的訓練;一面派一部兵力進擊陝南,接應紅二十五軍,並迷惑和調動沿江的守敵北向,為在蒼溪、閬中一帶渡江創造戰機。

  2月3日,徐向前率12個團的兵力突襲陝南。10多天內先後攻佔了甯強、沔縣和陽平關等重鎮,殲滅國民黨軍4個多團,俘敵團長以下4000余人。蔣介石趕忙集兵向川陝邊境增援。胡宗南部丁德隆旅由廣昭調陽平關地區;鄧錫侯部的五個江防團北進接替廣昭的防務;第四十九、六十、六十一等師,亦向陝甘南部移動。紅軍達到了虛晃一槍、調動敵人的目的。2月中旬,紅軍回師川北,擬從嘉陵江中段渡江西進。

  2月16日,中央軍委致電紅四方面軍領導人,改變了擬從瀘州上游渡江向川西轉移的計劃。電文說:「我野戰軍原定渡過長江直接與四方面軍配合作戰,赤化四川,及我野戰軍進入川黔邊繼續向兩北前進時,川敵以 12個旅向我追擊並沿江佈防,曾於 1月28日在土城附近與川敵郭、潘兩旅作戰未得手。滇敵集中主力亦在川滇邊境防堵,使我野戰軍渡江計劃不能實現。因此,軍委決定我野戰軍改在川滇黔邊廣大地區活動,爭取在這一廣大地區創造新的蘇區根據地,以與二、六軍團及四方面軍呼應作戰。」此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的組織指揮下,聲東擊西、四渡赤水,調動和打擊敵軍,扭轉了長征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

  徐向前從陝南率軍回師後,立即投入緊張的強渡嘉陵江的準備工作。眼下中央紅軍雖暫時放棄了向川西轉移的計劃,但紅四方面軍陝南戰役已達到調動敵人北向的目的,同時東線在敵人進逼下, 已放棄了城口、萬源等地,方面軍的後方機關也轉移到南江地區。徐向前認為紅軍趁勢從嘉陵江中游西渡,實現「川陝甘」計劃,機不可失,而且,也便於下一步策應小央紅軍北上。方面軍領導人取得一致意見後,分工由徐向前制定戰役計劃;東線紅軍逐步收縮,向嘉陵江東岸集中。

  3月初,徐向前先率一部兵力,克蒼溪、儀隴,殲守敵5個多團,而後帶參謀人員沿江勘察地形,選擇強渡點。

  春日的嘉陵江,碧波浩渺,兩岸層巒疊嶂,鬱鬱蔥蔥。徐向前一行,沿著蒼溪附近的山間小路,走一程,停一程,詳細觀察和標記沿江的地形、水情、敵情。本來,紅軍已控制了除閬中縣城以外的北起廣元、南抵南部的嘉陵江東岸一線,各部隊經反復偵察,也掌握了敵軍的江防部署,並提出了渡河點的預案。們徐向前還是放心不下,非要沿江看一看不可。他最討厭「紙上談兵」。每當定下戰役決心,尤其是選定戰役突破口,事先都要親自出馬,到現地反復調查研究,直至弄清情況,確有把握為止。

  曉行夜宿,沿江跋涉三、四百里,徐向前終於選定了在蒼溪附近至閬中以北的三個渡河點。主渡點位於蒼溪東南的塔子山、石家壩一帶。對岸守軍是田頌堯部,兵力不強,又是紅軍的手下敗將。塔子山雄峙于江東岸邊,居高臨下,利於紅軍發揚火力,掩護部隊強渡。山後是塊寬闊的平壩子,集結部隊和船隻都較理想,不易被發現。此處江面開闊,水流平穩,船渡亦比較有利。對岸又是一片平灘,越過平灘為丘陵起伏地,易於部隊迅速展開,向縱深發展。徐向前計劃:實施重點和多路突擊相結合的戰法,以三十軍為主攻部隊,從塔子山強行突破後即向劍閣、劍門關方向進攻,協同三十一軍消滅該地守敵;以三十一軍從蒼溪以北之鴛溪口渡江,直插劍門關,進而向廣元、昭化進攻,保障右翼安全;以九軍從閬中以北附近渡江,爾後以一部協同三十軍向北進攻,另一部消滅閬中、南部之敵,保障左翼安全;以四軍為第二梯隊,接上述第一梯隊於蒼溪地區渡江,主力相機向梓潼方向發展;方面軍炮兵營配置於塔子山上,掩護三十軍強渡。各部隊據此進行部署和準備,層層深入政治動員,大力開展河川戰鬥的訓練。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剩下來的問題是趕造船只。徐向前向主管這一工作的川陝蘇維埃副主席余洪遠交代:「日夜突擊,提前完成造船任務,你們缺什麼我們調給你們什麼!」隱蔽在各渡河點不遠處的造船隊,集中了工兵營和大批的木匠、鐵匠、船工,把群眾從各地運來的木料、門板、碎鐵、破布等,充分利用起來,日夜奮戰。至3月下旬,共造好上百隻木船和三座竹制浮橋。渡江前夕,組織大批人力,抬到各渡點附近隱蔽起來。

  國民黨川軍在北起廣元、南至南部數百里的嘉陵江西岸沿線及縱深,共有53個團的配屬。鄧錫侯部21個團置於廣元、昭化地段,預備隊在劍門關。田頌堯部32個團置於廣昭以北至南部地段,預備隊在閬中、蒼溪以西的思衣場。由於川軍防線綿長,兵力分散,又未意想到紅軍會從嘉陵江中游的寬闊江面上強渡,這就為紅軍實現戰役企圖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3月28日夜,徐向前發出渡江命令。塔子山上的幾十門大炮和輕重機槍一齊開火,掩護著滿載渡河勇士的六、七十只木船,飛速駛向對岸,一舉攻佔了灘頭陣地,全殲守敵一個營。紅軍後續部隊趁勢架起浮橋,陸續渡江疾進。川軍的江防被衝開了!

  拂曉前,徐向前在塔子山附近接到報告:三十一軍、九軍分別從各自的渡河點強渡成功。他命令第一梯隊留守人員注意保護好船隻和浮橋,保證大部隊順利通過,並令第二梯隊的四軍準備跟進,投入戰鬥。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徐向前帶著前線指揮部人員,站立在塔子山前,目不轉睛地望著生龍活虎、渴望殺敵立功的年青指戰員,一批批地從浮橋上、木船上渡過江去,急浪般沿著對岸的丘陵起伏地帶滾滾向前。待主渡部隊的半數兵力已經過江後,他才緩緩地走到江邊,踏上浮橋,向對岸走去。

  紅四方面軍的左、中、右三路縱隊勝利渡江後,左翼九軍和四軍一部連克閬中、南部兩城,折而北進,抵思衣場地區;中路三十軍及九軍一部攻佔劍閣;右翼三十一軍直指劍門關。徐向前在中路,抵劍閣後要副總指揮王樹聲立即率八十八師星夜向劍門關疾進,會同右翼三十一軍一部,火速搶佔這一橫扼川陝通道的險關要隘——敵整個江防部署的戰略支撐點,為下一步的進擊創造條件。

  劍門關自古以來,就以「插翅難渡」的險要地形而著稱,為歷代兵家所重視。那裡的地形特點是南攻容易北攻難。北面,山岩削立,山勢險峻,的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條件;南面則不同,地勢由低而高,坡度較大,容易進擊。東西兩側的高山,是川軍的重點防守區域,一旦被紅軍攻佔即可形成從東、西、南三面攻關的態勢。4月2日中午,王樹聲令部隊發起攻擊,經激戰後攻佔了東西兩側的制高點,爾後全力攻關,僅半日時間即解決戰鬥,全殲守軍3個團。接著,紅軍又乘勝推進,攻佔了昭化。至此,渡江戰役的第一階段即告結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