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四


  湯恩伯為國民黨第一戰區副司令兼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所部系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以參加南口保衛戰而名噪一時。太原失陷後,蔣介石唯恐日軍向河南推進,遂派湯恩伯率部赴晉東南,鞏固山西,策應平漢線,其指揮部駐榆社。湯來後即與我軍聯繫,想和我們商談協同作戰事宜。那時,鄧小平同志已來一二九師。師部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和我去榆社與湯恩伯談判,聯絡員是李聚奎同志。去後我們住在一所學校裡,劉、鄧和我睡一個土炕,商量事情挺方便的。

  和湯恩伯會談,內容有二:一是如何改造軍隊,整飭紀律。湯恩伯的軍隊,紀律敗壞,出了名的。剛剛開進山西,老百姓就嘗到了苦頭,弄得怨聲四起,輿論大嘩,連閻錫山都看不過去。我們向他指出了這一點,說明脫離了群眾,便無法堅持抗戰。八路軍雖然人數不多,但紀律嚴明,軍民關係密切,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擁護,這是我們屢屢克敵制勝的根本原因。對此,他無法否認,講了些漂亮話,搪塞一番而已。二是鼓勵他從大局著眼,支持山西戰局,不要退往黃河以南。只要他能定下決心,阻止日軍南下,八路軍一定積極配合。他表示願意同我們攜手合作,同舟共濟,但又說要服從軍令,上面如果讓他撤,他也沒辦法。言外之意是,如果下一步放棄山西,他不負責任。第二天早晨,大雪紛飛。我和賴際發又去湯的住處,和他交談了兩個多小時,希望他認真考慮我們的意見。湯恩伯不願正面回答,說來說去,無非是要八路軍聽他指揮,幫他打仗,別的事情不要過問。沒談出什麼名堂,我們遂告辭而歸。沒過多久,他便率部跑到河南去了。事後看來,他跑了極好。他跑了,我們就好放開手腳,建立根據地,他不走,占著那塊地盤,你又不好去動他,反而麻煩。

  石拐鎮會議後,一二九師分兵發動群眾,擴大武裝力量,建立抗日政權,短時間內,收到了顯著成效。

  首先是建立各縣區的遊擊支隊。師部先後派出約三分之二的兵力,下到各縣區,開展這項工作。一般是以連為單位,配上幾名領導骨幹,獨當一面。指戰員多為老紅軍,有豐富的遊擊戰爭經驗,搞這套有辦法。他們象種子似的,撒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最早建立的一批隊伍有:「秦 (基偉)(際發)」支隊,汪乃貴支隊、「趙(基梅)(錫道)」支隊,「謝(家慶)(國清)」支隊、平定區遊擊隊、長凝區遊擊隊、祁縣遊擊隊、太谷地區遊擊隊、榆社工人遊擊隊、壽陽遊擊隊等。遊擊隊成員,主要是農民。建立遊擊隊,必須堅持党的絕對領導,配備強有力的領導骨幹。否則,便不能保證其革命性、戰鬥性、獨立自主性。

  其次是利用統一戰線關係,組織和發展武裝力量。例如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就是在我黨與閻錫山合辦的「軍政訓練班」、「國民軍軍官教導團」的基礎上形成的。薄一波同志是主要領導人,積極發展黨的組織,陸續清理一些反動軍官,請求八路軍派幹部幫助工作,終於使這支隊伍發展成為一支抗日勁旅。楊秀峰同志則以國民黨河北省民訓處的名義,組織了冀西遊擊隊。

  再次是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晉東南的「犧盟會」組織,雖基本上為我黨所掌握,但各縣、區、村級政權,未根本改造,是一大障礙。這些政權機構的頭頭腦腦,多系國民黨骨幹,對八路軍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千方百計刁難、限制、破壞,給我軍籌糧、籌款、擴兵,製造重重困難。事實證明,政權不在我們手裡,啥都幹不成。我仃J同國民黨有統戰關係,不便公開撤換他們。怎麼辦Y一是統。部隊開進一個地區,先與國民黨的縣長,區長開談判,曉以民族大義,爭取合作抗日。談妥幾條,協議在手,他們違犯的話,便可名正言順,「興師」問罪。二是擠。「釜底抽薪」,發動群眾,減租減息,爭取一切能夠爭取的力量。我們有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不怕他們搗亂。有些頑固的縣、區長,見勢不妙,只得卷起鋪蓋溜走,政權便落入抗日軍民手中。我有個遠房親戚,在榆社當縣長。他和我爭論,說他是一縣之長,八路軍不要搞什麼政權。我反駁了他,後來把他擠跑了。三是武裝打擊。這是對勾結日寇的漢奸政權而言,一經發現,則堅決剷除,絕不留情。「秦賴」支隊在西坑村,發現那裡的村長、地主勾結起來,秘密組織「維持會」,便將他們一網打盡。八路軍和遊擊隊有了自己的政權,才能形成鞏固的抗日根據地。

  最後是收編散兵。晉東南一帶,跑散的國民黨官兵甚多,打著「抗日軍」、「遊擊隊」的牌子;為非作歹,擾害群眾。這是一大禍患,直接危害我抗日根據地的形成與鞏固。為此,我們發表了《告散兵書》,歡迎他們投奔八路軍。願留者留,條件是打日本強盜,為民族解放,不侵犯民眾利益,共同艱苦奮鬥。不願留者則放下武器,發給路費,開具證明,讓他們走。繼續流散鄉里,危害抗日軍民者,則以破壞抗戰論罪。

  經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晉東南的抗日遊擊武裝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的遊擊網。為培訓遊擊戰爭骨幹,師部決定開辦晉冀豫軍政學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開學,第一期招收學員四百多人。師的領導幹部都去講過課。這所學校,為抗日戰爭造就了不少軍政幹部。

  §積小勝為大勝

  在敵強我弱、敵大我小的條件下開展遊擊戰爭,關鍵是要多打小仗,積小勝為大勝。這是毛澤東同志反復強調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據此,一二九師從一九三七年冬至翌年春季,連續戰鬥,不斷勝利,從而有力打擊了日寇的進攻兇焰,為晉冀豫根據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反六路圍攻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上旬,正太路沿線的日軍,蠢蠢欲動,有向我晉東南地區進犯的企圖。師部決定,派陳賡率七七二團向正太路壽陽以南遊擊,伺機伏擊進犯之敵。

  敵發現七七二團進至松塔地區,當即從平定,昔陽、榆次、太谷等地,出動兩千餘人,兵分六路,對我實施馬蹄形包圍。二十二日拂曉,戰鬥打響。七七二團在松塔地區與敵激戰一天,當晚向南北軍城轉移,準備側擊敵人。在那裡,又遇上另兩路敵人,激戰竟日,沒占到便宜,當晚撤出戰鬥,又向榆村灣一帶轉移。這兩次激戰,我傷亡五—卜餘人,副團長王近山負傷。劉伯承同志一面令外線的汪乃貴支隊、「秦賴」支隊積極活動,牽制和迷惑敵人,一面派我去前面瞭解情況,指揮戰鬥。我們採取避實擊虛的辦法,與敵周旋,抓住小股敵人,就打一傢伙。日寇因捕捉不到我軍主力,地形又不熟悉,遂全部撤回。這一仗,我軍共斃傷敵六百餘人。

  軍民在歡慶勝利聲中,迎來了一九三八年。午後,第十八集團軍總部正式任命鄧小平同志為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張浩同志奉命返延安養病。張浩是個好同志,工人出身,待人誠懇坦白,公道正派,肯動腦筋,有獨立見解,身患嚴重肺病,仍夜以繼日,忘我地工作。他返延安不久,即病逝。

  ▲鳳凰山戰鬥

  二月初,師部在遼縣開會,決定我師主力向平漢路東發展。首先進擊昔陽之敵,爾後乘勝向東突進,在平漢路兩側建立新的遊擊區。接著,又召開了營以上幹部會議,進行部署和動員。劉伯承、鄧小平和我,都在會上講了話。會後,各部隊根據自己擔負的任務,統一思想認識,制定行動計劃,分別向指定的地區開進。劉伯承和我去三八六旅旅部。十六日,該旅七七一團向正定、昔陽間開進時,昔陽守敵三四百人出動,企圖阻止我軍。被我誘至鳳凰山附近,打了個伏擊。敵傷亡百餘人,退回昔陽。

  ▲長生口戰鬥

  在長嶺,我們接到「朱彭」電令,要我師與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協同,截斷正太路,配合友軍「反攻太原」。我們遂改變原計劃,決定向正太路東段井陘進擊。具體部署是:以七六九團襲擊日軍重要據點舊關,吸引井陘的援敵西出;七七一團、七七二團伏于舊關和井陘間的長生口地區,圍殲援敵。師部駐呂家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