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三五


  九月中旬,我們在向皖西轉移途中,致電黨中央,報告了鄂豫皖紅軍的轉戰情況:

  敵分路合進,每路均三師人,互相策應,我軍已與敵轉戰一月。在黃安、七裡坪兩次激戰,敵第二、第十、第八十九師受重挫,退回黃安補充。敵第三、八十、八十三三師又取道新集西北,協同五十八師及張鈁部進攻,激戰三日,敵八、(八)十兩師又受重挫。因敵人分路合進,我軍尚未能消滅敵之一路,現正移師皖西,首先消滅進攻金家寨之敵,七裡坪、新集已自動放棄。我軍最大困難即補充人員不易;醫院中現有近萬戰鬥員,四分之三系爛腳病,生爛腳病者仍在增加,缺醫生缺藥……我軍處在激烈戰鬥中,當(按)中央來電堅決鬥爭下去,請中區及中央緊急動員各區紅軍及工農群眾急起策應我軍。望經常告我們以敵軍消息。

  黨中央九月十三日向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前方指揮作戰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同志轉發了我們的去電,周恩來等同志複電如下:

  (一)此次敵集結兵力分進合擊我鄂豫皖蘇區,整個形勢已不同於去年,但其戰略戰術頗似去年三次「圍剿」對付中央區之並進長追,並益以堅守據點穩紮穩打。

  (二)因此,我們建議紅四方面軍目前應採取相當的誘敵深入到有群眾工作基礎的、地形便利於我們的地方,掩蔽我主力目標,嚴格的執行群眾的堅壁清野,運用廣大的遊擊隊,實行四面八方之擾敵、截敵、襲敵與斷絕交通等等動作,以疲勞與分散敵人力量,而不宜死守某一點,以便利敵之分進合擊。這樣在運動中選擇敵人薄弱部分,猛烈打擊與消滅敵人一點後,迅速轉至另一方,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機動求得各個擊破敵人,以完全粉碎四次「圍剿」。

  (三)這三次戰鬥中的戰略與戰術的經驗,你們可以根據目前形勢與四方面軍的優點靈活運用。

  (四)紅十六軍在通山、咸寧的兩次勝利,這次一方面軍向北發展的勝利的開始,均是對鄂豫皖的配合策應行動。湘鄂西應在打擊敵人一方的便利條件下,以一部分兵力向平漢路西行動。

  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同志這一電文,提出鄂豫皖紅軍應通過誘敵深入、擊敵一路、群眾配合、運動殲敵來粉碎敵人的「圍剿」,無異是非常正確的。如果在反「圍剿」的準備和開始階段,分局領導人有這樣明確的指導思想,局面一定會好得多。在鄂豫邊革命根據地,我們既已失去運動殲敵的時機和條件,便只能從皖西方向想辦法。

  方面軍總部率紅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師抵皖西金家寨後,與紅二十五軍會合。這時,皖西的「進剿」之敵徐庭瑤縱隊,已西越淠河、獨山一線。我們計劃首先揮師六安方向,打擊深入葉家集、獨山鎮的敵四十師。但部隊隱蔽行動不夠,行至東西香火嶺,即與迎擊之敵遭遇,打得很艱苦。後面的衛立煌、陳繼承兩縱隊又經沙窩、新店追來,與徐庭瑤縱隊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我們決定,南下英山,會合地方武裝,尋機殲敵。

  走到燕子河,聽說英山也被敵佔領,部隊停下來就地休息待命。分局在燕子河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行動方針問題。出席會議的有張國燾、沈澤民、陳昌浩、徐向前、蔡申熙、方英、王平章等。鑒於「圍剿」之敵已從四面八方深入根據地的腹心地帶,我軍的周轉回旋餘地越來越小,張國燾、陳昌浩和我,都主張南下先取英山,以英山為立腳點,喘息待機,與敵周旋,恢復根據地;如繼續受敵重兵壓迫,則將紅軍主力暫時拉到外線,向潛山、太湖方向轉移,伺機打回根據地。沈澤民、王平章同志不同意紅軍跳出外線,積極主張將部隊拉回黃麻地區。蔡申熙同志則認為,如果紅軍暫時跳到外線作戰,東出潛太不如西出平漢路以西的應山、隨縣、棗陽一帶有利,因那帶有黨和紅三軍的活動基礎,南靠桐柏山,地形條件也比較好。討論的結果,決定放棄出潛太的計劃,以郭述申和獨立四師師長徐海東等同志帶少部兵力及地方武裝,在皖西和潛太地區擾敵後路,主力紅軍則先取英山,再向黃麻地區轉移。

  九月底,方面軍由燕子河經西界嶺、五顯廟直下英山,擬打擊上官雲相縱隊。這路敵軍和其他敵軍一樣,依託工事堅守防禦,使我無隙可乘。我軍遂移而東進,由英山以西的石橋鋪分兩路行動。張國燾、蔡申熙帶一路,我和陳昌浩帶一路,至新洲會合後,於十月上旬末抵黃安的高橋河、河口鎮地區。

  敵人發現紅軍主力向黃麻地區轉移,衛立煌縱隊、陳繼承縱隊由東而西窮追不捨。同時,西線敵第一師和中路總預備隊第八十八師和十三師等,分別由平漢線經河口鎮、華家河向黃安、麻城方向堵擊。我先頭部隊紅十師、十二師剛進入河口鎮以東地區,即同敵一師、八十師遭遇;紅二十五軍一部,也在馮壽二地區同敵十三師遭遇,經過激戰,殲敵一部後,我軍急向黃柴畈轉移。戰鬥中,紅十一師政委甘濟時同志犧牲,二十五軍軍長蔡申熙負重傷,第二天也犧牲了。犧牲前我去看了他,那天正下雨。他躺在床上,疼得沒辦法,要人補他一槍。我對他進行了安慰,就急忙指揮部隊去了。蔡申熙同志是紅十五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對鄂豫皖紅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不僅具有戰略家的膽識和氣度,而且在歷次戰役戰鬥中機智果斷,勇猛頑強,因而在紅四方面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在河口鎮地區作戰中,他身負重傷後躺在擔架上仍指揮戰鬥,直至堅持到勝利,充分表現了一個傑出紅軍高級指揮員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他的犧牲,是紅四方面軍的重大損失,大家都很難過。

  抵黃柴畈地區的當天,尾追我軍的陳繼承縱隊先頭第二師趕來,又向我發起猛攻。血戰至黃昏,我擔任阻擊任務的紅七十三師斃傷敵副師長柏天民以下近千名。敵立即部署新的合圍,以陳縱隊和十三師密佈於河口鎮以東至華家河一線,準備從南面和東面向紅軍進攻;馬鴻逵縱隊由平漢路東側南下,向四姑墩方向進逼;敵一師、八十八師也從河口鎮向北推進。我軍處在方園僅幾十裡的「彈丸」之地,四面臨敵,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當務之急是解決紅軍的行動方針問題:是繼續留在根據地打,還是跳到根據地外面打?十月十日晚,分局在黃柴畈召開緊急會議,進行討論。參加會議的有張國燾、沈澤民、陳昌浩、徐向前、徐寶珊、王平章、吳煥先等二十來個人。成仿吾同志說,他也出席了會議。

  關於紅軍的行動方針問題,有兩種意見。一種是主張紅軍跳出根據地打,待機殲敵後再返回;另一種是主張紅軍留在根據地堅持,分散遊擊。張國燾是前一種意見,他認為:反第四次「圍剿」中敵人的力量大大超過我們,我軍經過各次戰鬥未能完成擊潰敵人的任務,已完全處在被動、失敗的地位。根據地內的主要城鎮被敵佔領,紅軍主力沒有周旋餘地,無法粉碎敵人的「圍剿」。只有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外,才能保存力量。如果將紅軍主力繼續留在根據地進行戰鬥,是毫無希望的。關於紅軍的轉移方向,他提出:去平漢路以西,與紅三軍會合。這也正是燕子河會議時,蔡申熙同志的建議。沈澤民同志認為:反四次「圍剿」,我軍未能擊退敵人,處於被動和失敗的地位,是客觀事實。但是,紅軍不應脫離根據地。在敵人重兵深入根據地的情勢下,可採取分散遊擊的辦法,堅持遊擊戰爭,待機破敵。

  與會絕大多數同志在發言中,不同意後一種意見。我也贊成將紅軍主力暫時拉出外線,待調動和殲滅敵人後,重返根據地。我在發言中指出:根據地中心區域已經被敵人佔領,我大部隊不易活動,又已喪失了殲敵一路的機會;要分散遊擊,地方遊擊隊還行,大部隊就有許多困難,敵人兵力總比我大,有幾十萬人,而我根據地僅剩那麼一小塊地方,只要槍一響,不用兩三個鐘頭敵人就會從四面八方合擊而來,更何況你分散敵人也會分散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