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四大戰役的勝利 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雖未開始,但重兵雲集,已具箭在弦上之勢。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周圍的敵軍,由十個多師增加到十五個師以上。其兵力部署為:鄂東南地區為湯恩伯第二師、曾萬鐘十二師、陳耀漢五十八師、戴民權四十五師;鄂東地區為彭振山三十師、張印相三十一師、葛雲龍三十三師、趙冠英六十九師、肖之楚四十四師、夏鬥寅十三師、徐源臭四十八師;皖西地區為岳盛痘四十六師、阮肇昌五葉五師、李松山五十七師、厲式鼎第七師。另外,徐庭瑤第四師、俞濟時南京警衛師等,也分別由河南、南京調來武漢;張鈁第二十路軍亦向信陽集結。從白雀園「肅反」到紅四方面軍成立期間,我們一直密切注視敵人的部署變動和增兵活動,預計蔣介石的第三次「圍剿」,又將來臨。 分局根據中央指示和當時的敵我態勢,提出了以外線出擊的進攻策略,打破敵第三次「圍剿」計劃,佔領一、兩個中心城市,與湘鄂西及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打通聯繫,為造成湘、鄂、贛、閩、豫、皖六省的整片根據地打下基礎。這一戰略方針,從對付蔣介石消滅紅軍的部署來看,有積極意義,但從鄂豫皖紅軍力量上來看,卻是難以勝任的。有正確方面,也有「左」的傾向。偏差出在對總形勢和自己力量的過高估計上。估計客觀形勢和力量對比,要實事求是,留有餘地,不能一廂情願,滿打滿算。 根據分局規定的方針,我們積極開展外線進攻。從一九三—年十一月至次年六月的八個月時間裡,方面軍連續進行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戰果。 第一個是黃安戰役。我軍採取「圍點打援」戰術,成功殲敵。 黃安縣城是南線敵人伸進根據地的重要據點,位置突出、孤立,縣城附近的地盤大都在紅軍和遊擊隊手裡。守敵為國民黨雜牌軍趙冠英第六十九師,兩旅四個團,戰鬥力不很強。該敵接防不久,人生地疏,城內糧食不多,主要靠後方運送接濟。趙冠英以師部和二O六旅駐城內,二O七旅駐城外,控制環城的潘家灣、陳家畈、王家畈、課子山、長林榜、田灣鋪等據點作依託,並在城西的下徐家和城北的東王家設立了兩個前出據點。配屬該師的敵三十師二O七團,則分駐于城南的桃花鎮和城西南的高橋河,以維護通向宋埠、黃陂的運輸線,保證軍需供應。 趙冠英部的側後及後方,尚有敵四個師作援應。黃安以東的麻城,為三十一師駐守,東南方向的宋埠,為三十師駐守,南面的黃陂,為三十三師駐守,西南方向的孝感,為四十四師駐守。我根據地南部敵人的一線兵力部署,呈「山」字形。 據此,我們決定從「山」字頭上開刀。採用「圍城打援」戰術,兵圍黃安,吸引援敵,野外聚殲,以粉碎南線敵人的「進剿」部署,鞏固和擴大根據地。方面軍除以十師的兩個團和七十三師分別配置在豫東南和皖西地區,配合地方武裝牽制敵人外,集中十一師,十二師和十師之三十團及黃安獨立團共八個團的兵力,進行黃安戰役。 戰役的第一步,掃清黃安外圍的敵據點,切斷守敵通向宋埠、黃陂的交通線。 我攻擊部署為:以十一師和黃安獨立團為主力,麻城赤衛軍相配合,消滅桃花鎮和高橋河守敵,控制交通線,並打擊宋埠、黃陂、麻城等地可能來的敵援兵,以十二師和十師三十團為主力,黃安赤衛軍相配合,攻殲黃安外圍下徐家、東王家等前出據點的守敵,並在附近部署兵力,打擊黃安來援之敵。 十月十一日夜,我軍務部隊從七裡坪出發,按計劃到達指定位置,分別向敵據點發起攻擊或準備打援。經十天激戰,殲麻城、黃安、宋埠的援敵一部,並將下徐家、東王家、桃花鎮、高橋河等據點全部攻克。勝利完成了第一步的戰役計劃。 第二步,緊縮包圍圈,吸打援敵。 圍點打援的目的,著重在打援。這是戰役過程中的關鍵性階段。 從二十一日起,我軍一面以十二師及黃安獨立團,擔負緊縮對黃安守敵包圍圈的任務;一面將十一師與黃麻赤衛軍配置于黃安以南,宋埠、黃陂以北的大小峰山、五雲山、嶂山地區,築成三道陣地,準備打援。以十師三十團為總預備隊,置於嶂山西側的雲臺山。方面軍總部位於嶂山以北的郭受九。至二十七日,我圍城部隊即攻佔了黃安的東關、西關,黃安赤衛軍一部亦抵近北關,唯城東北的課子山據點,工事堅固難克,仍在敵手中。 敵軍在城裡築工事,我軍在城外築工事。他出來我們就打,不出來則被困在城裡,有耗無補,難乎為繼,乾著急。趙冠英兩次派兵出城,企圖向南突圍,均遭到我軍致命回擊,被迫逃回城去,南關亦被我佔領。敵機前來投糧,往往投到城外紅軍陣地上。饑餓的敵人出城搶糧,屢遭殺傷,一籌莫展。紅軍和赤衛軍乘機大力開展政治攻勢,瓦解敵軍,弄得趙冠英頻頻告急求援。我軍圍城不到十日,援敵就來了。 先出動的是宋埠方向的敵三十師兩個旅,我十一師以三十三團在大小峰山迎敵。敵步步推進,紅三十三團邊打邊撤,經桃花鎮誘敵進至我主陣地嶂山地區後,埋伏在兩翼的紅三十團、三十一團向敵發起猛烈反擊,一舉將敵先頭團全殲,餘敵潰逃。這一仗,我們的口袋張得小了點,殲敵一個團,潰敵三個團,戰果不太理想。 接著是敵三十三師全部和三十一師一個旅,共四旅八個團,又從宋埠、歧亭出動,分兩路向黃安增援。這次敵人增援的兵力多,來勢猛,我們決心把口袋張大一些,大膽放敵進入我第三道陣地——嶂山、寨山地區,集中十一師主力、黃麻赤衛軍和總預備隊,實施兩翼包抄,圍殲敵人。 十二月十九日,兩路敵人並進到嶂山地區。二十日拂曉前,即以敢死隊向我十一師三十一團陣地猛攻。這時,發生了意外的險情。我三十一團的五連,因麻痹大意,疏於戒備,陣地被敵突破,敵人趁勢猛進猛插,一直突入我嶂山頂峰十一師指揮所附近。十一師師長王樹聲、政委甘濟時當即組織手槍隊、通信隊、機關人員及三十一團一部與敵激戰、肉搏……情況萬分危急。 十一師指揮所離方面軍總部駐地僅四五裡地。如果敵人得手,下一步將直接危及我總部安全,的確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刻。聞訊後我帶上總部手槍營,火速趕到前沿陣地,一面指揮部隊向敵反擊,一面令前線所有打援部隊全線出擊,向敵兩翼迂回。總預備隊第三十團也投入戰鬥。這是一場惡戰,山上山下,敵我相搏,殺聲震天。經半日血戰,我軍反擊成功,降兩千多敵人包圍全殲,戰局才轉危為安。敵遭此致命打擊,後續部隊慌忙退守桃花一線。翌晨,我軍兵分兩路,向敵出擊,敵全線崩潰,逃向宋埠、黃陂。敵人的四個旅,被我軍消滅近半,棄屍千餘具,再也不敢複出。 嶂山戰鬥,我軍陣線幾乎被敵突破,為我們始料所不及。但部隊打得英勇、頑強、主動,充分表現了紅軍隊伍的優良的戰鬥素質。我的右肩負了傷,臨時包紮一下,堅持到戰鬥結束。在那樣危急的情況下,指揮員在不在現場指揮,意義大不一樣。越是關鍵、激烈、危險的時刻,下級指戰員看到你在現場,鎮定從容,土氣就越打越旺盛,再危險的局面,也能撐得住。 戰爭年代,我們都把死傷置之度外,毫不在乎。有次吃飯,一發迫擊炮彈落在我們的房頂上開了花,大家照樣吃飯,誰也沒給炸著。又有一次,我站著指揮戰鬥,一發炮彈打來,在前面距我三、四米的地方開花,但沒炸著我。巧不巧 ?我站的地方,前面是個坑,坑邊有埂子。炮彈落在埂子那側炸開,彈片都飛向前方。我的指揮位置要是再向前一點,准保不死即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