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二二


  第三仗是東西香火嶺戰鬥。這是粉碎敵皖西「圍剿」部署的關鍵一仗。

  敵安徽省主席陳調元、鄂豫皖三省邊區「剿匪」

  督辦李鳴鐘見六安一度被圍、霍山告急,急忙令敵四十六師、警備二旅分別自六、霍出動,進據諸佛庵、蘇家埠、韓擺渡;三十一師一個旅由商城進佔金家寨;二十五師一個旅進佔葉家集。敵企圖從東、南、北三面合圍,聚殲我軍。有鑑於此,前委又令紅一軍主力移至麻埠地區集中,待機殲敵一路,以打破陳調元、李鳴鐘的合圍部署。

  我軍進駐麻埠後,抓緊時間休整,準備迎敵。麻埠是皖西的重鎮之一,有「小上海」之稱。街面上店鋪不少,物資較豐富。時年關已近,群眾紛紛拿出預備過年的東西,慰勞紅軍。十二月二十九日,敵四十六師分左、中、右三路,分別從霍山、蘇家埠、韓擺渡出動,向麻埠進犯。而進佔金家寨,葉家集的豫南敵三十師、二十五師,則遲疑觀望,未敢繼續進兵配合。這樣,敵四十六師的部隊就處於孤立作戰、突出冒進的地位。

  前委根據上述敵情,作出了集中主力于運動中擊破各路敵人的部署。分工由我帶領第一、三、四團北出,迎擊敵中路的兩個團;調紅二師第六團自葉家集地區南下石婆店,鉗制敵右路一個團;以地方遊擊隊、赤衛軍于麻埠以東鉗制敵左路一個團;軍直部隊和機關守麻埠。

  三十日淩晨,我率三個團從麻埠出發。九時許,在東香火嶺與中路敵先頭團遭遇,進入戰鬥。那裡地形不壞,南北兩側為高地,中間是一條橫貫東西的土路。我令一、三團分別搶佔南北兩側高地,居高臨下,對敵側擊;以四團從正面發起猛攻。亂如麻團的敵人,很快被我軍壓到一條山溝溝裡,全部就殲。敵後衛團見勢不妙,急忙掉頭回竄,我一、三團乘勝猛追,在赤衛軍配合下,將該敵包圍在同興寺附近。在此同時,敵右路一個團已穿過石婆店,進據西香火嶺,直接威脅我側後翼的安全。我率四團轉而猛撲西香火嶺之敵,當即殲敵一個先頭營,敵團長柏心山正在山頭上寫作戰命令,被我軍活捉。另兩營敵人向北潰竄,被四團的追擊部隊和從葉家集南返的紅六團,在石婆店地區夾擊,予以全殲。下午五時左右,被圍在同興寺附近的故中路一個團,亦被一、三團和赤衛軍消滅。

  我們在東西香火嶺與敵激戰時,來自霍山的敵左路一個團,曾乘虛佔領麻埠附近的梁山,並一度突入鎮內。鎮內只有我軍部的少許警衛部隊,情勢很危險。多虧許繼慎軍長作戰經驗豐富,指揮警衛部隊和機關人員沉著應戰,最後終於將敵軍趕出鎮去。我們聞訊後,火速率紅一團星夜回師麻埠,會同軍直部隊和赤衛軍擊敵。該路敵軍遭受重創後,狼狽逃竄回霍山。

  這次戰鬥,我軍共殲敵三個團,繳獲步槍一千七百余支,迫擊炮數門,電臺一部。敵四十六師遭到毀滅性打擊,殘敵龜縮六安不敢複出;敵三十、二十五兩師,也嚇得慌忙向商城、固始撤退。這一勝利,不僅徹底粉碎了敵人在皖西的「圍剿」計劃,且極大振奮了人民群眾的鬥志,群眾紛紛起來向反攻倒算的地主豪紳、反動分子討還血債,報名參加紅軍。六安縣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並將六安獨立營擴編為獨立師。廣大軍民,在歡慶勝利的鑼鼓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第四仗,是個追擊戰,潰敵三十師一個旅。

  年後,前委留紅三師第七團(紅一軍在皖西作戰期間,曾將三師大部編入一、二師作戰,後以二師兩個連、六霍補充營及三師餘部編為第三師第七團)在皖西活動,率一、二師向豫南進擊。這時,吉鴻昌三十師一個旅,正在從金家寨向商城撤退的途中。

  我帶領一師一團走在前面。至二道河附近的葉家墩子,包圍了反動民團一部,展開攻擊。忽然,敵三十師一個團從我背後的山上撲了下來。我們兩面臨敵,左右開弓,與敵激戰。恰好,許繼慎軍長率軍直屬隊到來,見此情景,立即將軍部的手槍隊、交通隊、警衛連投入戰場,並派傳令兵火速去調後續部隊。敵三十師有一定戰鬥力,善於防守。我在前面組織部隊向敵發起三次衝擊,才突破敵陣線。部隊沒有手榴彈,靠白刃格鬥解決頑抗之敵,打得很艱苦。經兩個多小時的激戰,才將這股敵人消滅,俘敵數百,繳槍四百余支、山炮兩門。這是我軍第一次繳到山炮。接著,留小部兵力解決葉家墩子的民團,大部乘勝追殲三十師的另兩個團。敵人逃往商城,我軍乃收兵進駐二道河。至此,豫南敵人的「圍剿」又被我粉碎。

  在二道河,曾中生派曠繼勳與紅十五軍軍長蔡申熙等同志前來,傳達中央關於合編紅一軍和十五軍的決定。隨後,紅一軍即開往麻城縣的福田河,同紅十五軍勝利會合。兩軍根據中央決定,正式合編為紅四軍,歸鄂豫皖特委直接領導。全軍共一萬二千餘人,編為十、十一兩個師。十師師長蔡申熙,政治委員陳奇,副師長劉英。十一師師長許繼慎,政治委員龐永俊。軍長曠繼勳、政委余篤三都是黨中央新派來的,我任參謀長、曹大駿任政治部主任。

  前段時間裡,因紅一軍轉戰皖西、商南,鄂豫根據地受敵重兵壓迫,大部地區被佔領。敵人大規模「圍剿」鄂豫邊區時,那裡只剩下了六個教導隊和黃安、麻城、光山、羅山、黃陂、孝感六縣的特務隊等地方武裝,僅有槍三百余支。加上各縣、區半脫產的紅色補充軍(赤衛隊),總人數共兩萬餘人。要對付來自西、南、北三面的國民黨正規軍七個師和一個旅的進攻,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多虧曾中生同志處變不驚,組織紅十五軍和黃麻地區的武裝群眾,與敵周旋,才支撐了局面。

  我們回師鄂豫根據地後,得知曾中生同志採取了以下的反「圍剿」措施:

  第一,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反「圍剿」的方針和部署。敵人的「圍剿」來勢突然、迅猛,主力紅軍又去皖西,遠水解不了近渴,情勢相當嚴重。曾中生同志當即召開各縣負責同志的緊急會議,明確提出反「圍剿」的作戰指導思想是利用群眾戰爭的戰略戰術來牽制、打擊、抄擊、夜襲敵人,使敵人抑制而不敢冒進與分散;組成了臨時特委、臨時軍委及特區蘇維埃臨時政權,建立統一指揮機構;逐層深入思想動員,樹立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反對失敗主義、拼命主義情緒;將現有武裝分為三路,協同作戰,一致對敵。根據地軍民在臨時軍委的領導下,廣泛展開了襲擊、騷亂敵軍的戰鬥,有力遲滯了敵人的「圍剿」步伐。

  第二,妥善解決了群眾跑反的問題。每次敵人進攻根據地,都有群眾跑反。這次主力紅軍不在,敵人長驅直入,姦淫燒殺,跑反群眾尤多,不下數萬人。其中,許多人是地方武裝和赤衛軍的父母、妻小,明顯影響部隊的情緒。為妥善解決跑反群眾的問題,臨時特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強政治宣傳鼓動,激發群眾的階級仇恨;組成管理委員會,組織指導群眾從事兵運、偵探、打草鞋、砍柴、做飯、放哨、救護等活動,積極參加對敵作戰;想盡一切辦法,解決數萬跑反群眾口糧問題。通過向根據地群眾借糧、去白區籌糧、挖野菜和葛根等辦法,保證了跑反群眾有最低限度的口糧供應。這對穩定群眾和部隊的情緒,有很大作用。

  第三,克服了主張紅十五軍分散遊擊或離開根據地的錯誤意見。紅十五軍的一千多人,剛轉至黃麻地區,就趕上了敵人的「圍剿」。當時,全軍共千余支槍,平均每槍子彈三發,絕大部分同志尚無棉衣,與紅一軍會合的計劃又落空,因而部隊中的失敗主義情緒上升。經曾中生同志親自去部隊,會同蔡申熙軍長、陳奇政委加強思想動員和組織工作,才有所好轉。河口一仗,因地方部隊配合不力,沒有打好;部隊集中在一地,吃飯更是問題。因此,圍繞十五軍的行動方針問題,地方和軍隊發生了爭論。地方同志主張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遊擊;軍隊同志則主張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另圖發展。曾中生同志認為,這兩種主張,都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方針應是急切整頓紅十五軍,集中兵力,突破敵人的包圍圈,與紅一軍會合。十五軍據此進行了三天整頓,統一認識,組織突圍。福田河一戰,消滅敵人數百,打了勝仗,跳出敵包圍圈,終於同紅一軍勝利會師,合編為紅四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