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細敘滄桑記流年 | 上頁 下頁
二六


  §2-2.盧溝橋的炮聲

  1937年我第二次訪問北平。已是何應欽簽署《塘沽協定》之後,冀東漢奸自治政府已成立,北平半漢奸特別行政單位也應運而生,日軍可以在這些地區自由出入。北平故都雖然仍在國民黨冀察當局的管轄之下,其政權則在親日派黃郛之手。我於是年6 月離開北平,回到南京寓所不久,即發生「七七」日軍在盧溝橋向我挑釁事件, 我軍起而抵抗, 從而開始了英勇的八年抗戰。盧溝橋炮聲一響,延安發表了「國共兩黨親密合作,驅逐日寇出中國」的宣言,蔣介石則在廬山發表了「奮起抗戰共赴國難」的號召,表達了抗日救國的決心。

  在侵略者的心目中,中國的軍隊似乎不堪一擊,所以敢於在北平南郊發動這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則認為國共兩黨已經言和,內戰從而結束,槍口可以一致對外,即使一時受挫,至少可以透一透壓了七、八年的胸中悶氣。

  廬山「共赴國難」的號召一發,南京電臺改變了長期以來「攘外必先安內」的調子,整天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和《松花江上》等愛國歌曲,南京各報也變了風格,唱起「共赴國難」的高調。我所供稿的《朝報》本來是提供茶餘飯後消遣品的,此時此刻,除了出「戰況號外」版以刺激神經官能外,無其他可供讀者咀嚼的東西了,老闆和編輯都在打算如何適應長掰抗戰的環境。等到8 月13日上海戰爭爆發,南京的氣氛更加緊張。日本飛機雖沒光臨南京,空襲警報可沒有少發。我的血液沸騰起來,感到在這裡生活已失去意義,便直奔上海,乾脆到火線上去聽槍炮的吼叫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