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許世友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二、奇襲牙山 |
|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國民黨的誘降活動。特別是一九四〇年九月,德、意、日訂立三國軍事同盟後,日軍更加積極策動中國內部的變化,以迅速解決中日戰爭,好放手南下,配合希特勒與英、美作戰。這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頑固派,在日軍的誘降下,更加賣力地推行其「積極反共」的政策,不斷發動全國性的反共高潮。他們妄圖以反共來掃清其投降的道路,用所謂中、日聯合「剿共」來毀掉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以適應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需要。 一九四〇年冬至一九四一年春,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第二次全國性的反共高潮。蔣介石在一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後,又調動三十萬軍隊向華中、蘇北和山東的八路軍、新四軍大舉進攻。一時烏雲翻滾,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 膠東的國民黨頑固派反共親日投降活動,一直表現得特別惡劣。他們許多都是偽、頑兼祧的「雙料貨」。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在膠東最大的一支軍事力量的頭目趙保原,本來就是偽滿的「皇協軍」,以後投抗戰之機,混上了國民黨暫編第十二師的番號,但他仍與日軍緊密勾結,互相配合,屠殺人民,進攻我軍,直至接受偽軍番號。另一個國民黨大頭目李先良,掛著「國民黨魯東行署」的招牌,卻策劃他的屬下大部投敵,名為「留東支隊」,還揚言擁護大漢奸汪精衛,說什麼:「非汪先生出任大計,不足以挽救此危局」。這些投降派們公開宣稱: 「配合皇軍打八路」,「皇軍駐城裡,我們駐鄉村,互助互讓,互相幫忙」。日軍為了進一步拉攏他們,公然提出:「配合趙師長專打八路軍」。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他們在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一地反共勝利,各地全部進攻」的反革命叫囂下,糾集十余支隊伍,重組「抗八聯軍」,趙保原自任總指揮,洪彪居左,秦玉堂居右,分兵三路向我剛開闢不久的昆崳山根據地大舉進犯。他們瘋狂叫嚷:「驅逐八路出昆崳山」,「把八路軍消滅在東海地區」。 黨中央、毛主席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早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前,黨中央就向全黨指出,投降是時局的最大危險,反共是投降的準備步驟。一九四〇年五月,毛主席又針對黨內一些人的右傾思想,明確地指出:「在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堅決地執行其防共、限共、反共政策,並以此為投降日本的準備的時候,我們應強調鬥爭,不應強調統一,否則就會是絕大的錯誤。」皖南事變後,中央軍委專門指示:「蘇魯兩省必須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堅決消滅之』的原則。」 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八路軍山東縱隊命令膠東我軍組織反擊趙保原等投降派的戰役。 這時,膠東的形勢是嚴峻的:日偽正繼續對我西部大澤山根據地進行掃蕩;反共頑固派大小二十多個司令共約五萬人,盤踞在膠東的心腹地帶,並以一二萬兵力壓向我昆崳山區。而我軍只有近萬人,五旅和五支隊又被分隔在東、西兩邊,指揮上也不統一。 三月十四日,膠東區黨委在蓬萊縣黃城陽村開了一天會,研究了黨中央、毛主席和山東分局關於反擊投降派的指示,並根據分局和山東縱隊的決定成立了膠東反投降指揮部,由我任指揮,林浩同志任政委,吳克華同志任副指揮,指揮部的成員還有五旅和五支隊的領導同志。在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膠東的國民黨頑固派在反共反人民、親日投降、破壞抗戰、破壞團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的已經明目張膽地投靠在日軍卵翼之下。對這些罪惡累累、死心塌地的投降派決不能無原則地退讓,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對於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必須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之。」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投降危機,徹底改變膠東的局面,壯大自己的力量。我們也分析了敵我力量對比。現在投降派雖然在兵力數量上暫時較我軍強大,但他們賣國求榮、反動腐朽、作惡多端、人民憤恨,本質是虛弱的。我軍數量雖少於投降派,但戰爭正義、人心所向、士氣高昂,只要同心協力,指揮得當,就可以從弱者的地位變成戰鬥中的強者,取得反投降作戰的勝利。況且,投降派雖然在「反共」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他們各股勢力之間爭權勢、搶地盤的鬥爭也是很激烈的。趙保原依仗其兵多武器好,自立盟主,覬覦其他各部;其他各部也都希圖在其聯合向我進攻中,擴大地盤,發展勢力,以抗拒趙保原的吞併。蔡晉康搶佔我牙山後,趙保原就紅了眼,立即致電蔡晉康:「餘在西方『剿匪』,雖頗多斬獲,但亦疲憊不堪,因此願以部隊一部,開至牙山休息整理,以圖再舉。」蔡晉康大吃一驚,一面給趙保原複電說什麼:「牙山地瘠民貧,不宜整軍,請於西方休整」;一面急令所屬部隊:「趙保原企圖進佔牙山,我應嚴陣以待。」敵人這種互相傾軋,明爭暗鬥,正好給我們造成了各個擊破的有利條件。 區黨委和指揮部的同志還對這次反投降的作戰方案進行了認真地研究。大家認為,這次反投降之戰是膠東我軍第一次大規模作戰,關係到全域,必須集中兵力,出敵不意,打中要害。並且認為,現在日偽正「掃蕩」於西,投降派兵力集結於東,正是我集中兵力,突襲牙山,避實擊虛,實行中心開花的良機。 根據大家的意見,我提出,事不宜遲,趁投降派氣焰囂張之時,出其不意發起反擊是有利的。盤踞牙山的是投降派中較弱的蔡晉康(原國民黨區長、C-C分子,不會打仗,外號「菜包子」),牙山有他的兵工廠。首先奪取牙山,既符合毛主席的「先揀弱的打」,又可以繳到大量槍械子彈,利於今後作戰。牙山又是膠東的磨子心,奪取牙山之後,就可以居高臨下,四面出擊,打通東、西兩塊根據地,控制膠東的心臟地區。然後再在海陽、萊陽邊界殲滅趙保原主力,解決李先良,全盤掌握膠東。這個作戰方案,大家一致同意,並決定:以五支隊二團留在東方的昆崳山區鉗制和吸住投降派的主力,使其無暇西顧;以抗大膠東分校和五旅十五團堅持大澤山與日偽周旋;主力—— 五旅和清河獨立團由西,五支隊由東,東、西對進,合擊牙山。 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們決定三月十五日夜晚就開始行動。 牙山又名鋸齒牙,高八百多公尺,險峻陡峭,峰巒矗立,山林茂密,雄踞於膠東半島的中心地帶。它北控煙臺、南瞰海、萊平原,是聯繫膠東東、西兩大山系——昆崳山和大澤山的紐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六四八年(清順治五年)於七起義抗清,就曾以牙山作為重要根據地。一六六四年(清康熙元年)清將濟什哈帶兵包圍牙山,兩軍對峙兩個月後,於七才突圍而走。于七起義的這段史實,很少在前清官方的記載裡得到反映,但卻流傳在人民中間。就在區黨委開會的間隙裡,林浩、高錦純同志和我一起在莊頭散步,有個老年人還告訴了我們於七的故事,並且說:「當年於七所以最後離開了牙山,就因為清軍抄了牙山的後路。」他的話啟發了我們,我們也決定五旅和清河獨立團分為三路,由西、西南、西北三個方向奇襲牙山。 十五日,在區黨委所在地——黃城陽西南的吳家村召開了幹部動員大會。在動員大會上,區黨委的同志介紹我和大家見面,我說;「我來膠東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蔣介石製造了血腥的皖南事變,膠東的投降派配合日軍天天打我們。不打就沒有出路,不打就不能堅持抗戰到底。我們一定要當硬骨頭,堅決打出去,打垮投降派的進攻,打出膠東的新局面!」 會場上群情振奮,不斷高呼: 「配合全國克服投降內戰危機!」「以反投降的勝利轉變膠東局面!」「為皖南新四軍遇難同志報仇!」「打到牙山去,活捉蔡晉康,消滅趙保原!」 響亮的口號聲震盪在艾崮山區,在膠東大地上迴響!滿懷階級仇、民族恨的廣大指戰員磨刀擦槍,如弦上之箭,等待著出發的命令。蓬萊、棲霞邊界根據地的人民群眾在地方党的領導下,組織了擔架隊、運輸隊,隨時準備同部隊一起出發。 三月十五日,太陽剛剛落山,五旅和清河獨立團在指揮部的直接率領下,就從蓬、棲邊界的艾崮山下,按預定方案出發東進。夜色蒼茫,大地蒙上一層銀色的輕紗。部隊在叢林和峽谷中銜枚疾進,穿山越嶺直撲牙山。十六日晨,我三路大軍同時出現在牙山山麓蔡晉康的駐地。中路十三團以突然動作包圍了牙山西側的大楊家,敵一個營未及展開即被殲滅,營長被擊斃。右路十四團連克下張家、唐家泊,直逼蔡晉康的司令部所在地刁崖前、刁崖後。左路清河獨立團亦包圍了牙山背後的北亮口。十七日,十四團攻佔刁崖前,十三團將向其反衝擊的敵主力擊潰,並會同十四團向刁崖後進擊。蔡晉康見我軍來勢勇猛,怯戰而逃。十三團、十四團不畏疲勞當即分兵尾追,複將敵包圍於桃村。當夜發起攻擊,至十八日下午,蔡部大部被殲,蔡晉康負傷逃跑,我軍勝利攻克桃村。清河獨立團將北亭口之敵殲滅。 與此同時,我五支隊主力由昆崳山出發向西猛進,撲向投降派「抗八聯軍」的左路,意欲殲其一部。敵左路指揮洪彪見勢不對,不戰自潰。五支隊順勢直下弁平城南的觀水,十八日將駐在觀水的投降派陳煜部四面包圍,經數小時激戰將其大部殲滅,陳煜率殘部逃竄,觀水為我軍佔領。 至此,我東、西兩路大軍勝利會師於牙山之前,取得了反投降作戰第一仗的完全勝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