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許世友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三、會師宣漢(2)


  當天下午,我們由王波同志帶路,從宣漢城出發,向南壩場前進。

  沿途群眾聽說紅軍來了,從四面八方湧來歡迎我們。大路兩邊站滿了男女老少,本來就不寬的路面,不時被越來越多的人群堵塞。有時候,根本分不清哪是自己的隊伍,哪是歡迎的群眾。老人們露著慈祥的笑容,拉著戰士們的手問寒問暖;姑娘們含著羞澀的微笑,給戰士們端茶送水;年輕的小夥子更是手舞足蹈,圍著戰士們轉來轉去,有的乾脆插進隊伍裡要求參軍。

  置身于歡樂的人群之中,不由得使我回憶起人川以來的一些情景。在解放通南巴的戰鬥中,雖然軍閥官僚地主在逃跑時到處造謠,說什麼「紅軍殺人,共產共妻」等等,但是絕大多數的群眾並沒有輕信謠言。我軍每到一地,人民群眾都歡天喜地,敲鑼打鼓,抬豬送匾來歡迎自己的軍隊。在反三路圍攻中,通南巴人民作出了很大貢獻,他們動員了大批青壯年參加紅軍,組織了一萬餘人的地方武裝配合主力作戰,組織了運輸隊、擔架隊、紮鞋隊、縫衣隊、慰問隊等支前組織,甚至老人孩子也參加了站崗放哨。在儀南、營渠、宣達戰役中,根據地人民派出了許多支遠征運輸隊開赴前線,工農民主政府還和部隊後勤機構配合,在從前線到通江苦草壩的三四百里的路上,建立了各級兵站系統,組織成千上萬的群眾運糧草、抬傷兵、搬運戰利品。現在,新區的人民又這樣欣喜若狂地歡迎我們,怎能不叫人深受感動、鬥志倍增呢!

  回想人川以來的戰鬥,哪一次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援。我軍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是我們的父母親。只有紮根於人民之中,緊緊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地為人民造福,我軍才能如魚得水,如鳥在林,如虎添翼,戰無不勝!

  忽然,一個中年男人領著幾個婦女,出現在隊伍前面。那個中年人捧著一個大包袱說:

  「首長,這是五千塊帕子,表表我們百姓對紅軍的一點心意!」

  我急忙走上前去,接過包袱一看,只見一塊塊嶄新的手帕上,用紅線繡著「努力奮鬥」、「紅軍萬歲」等字樣。我的心頭一熱,大聲地對周圍的群眾說:

  「鄉親們,我們紅軍保證多打勝仗,叫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我們在無數群眾的熱烈歡迎中,走到了南壩場附近的下八廟鎮。中共川東軍委書記、川東遊擊軍總指揮王維舟同志率部迎接。王波同志給我們作了介紹。我看著這個又高又瘦,像個鄉村教師的中年人,簡直不相信他就是在川東地區赫赫有名的王維舟。

  「早就聽說你的大名了,真是相見恨晚呀!」我握著他的手說。

  「慚愧,慚愧!有你們主力紅軍撐腰,往後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嘍。」王維舟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

  「你們幹得很好嘛,一口咬住他八個團,把劉存厚的心都咬疼啦!」

  「咬是咬住了,但是要吃掉它,還得靠你們!」他停了一下,指著那些手持鳥槍、大刀、梭鏢和棍棒的農民,若有所思地說, 「沒有廣大群眾的支援,光靠我們遊擊軍,恐怕還咬不住咧。」

  我順著他的手指望去,看到我們的戰士正在和遊擊隊員、當地群眾親切交談,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此時,西邊的太陽好像也被這動人的場面吸引住了,正嵌在地平線上的一片紅霞之中。夕陽的餘輝,給歡樂的會師場面塗上了一層莊嚴的色彩。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紅四方面軍與川東遊擊軍的勝利會師,在紅四方面軍和川陝人民的鬥爭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川東遊擊軍總指揮部裡,我和王維舟一起研究敵情,確定了戰鬥方案。

  當天晚上,兩支兄弟部隊歡聚一堂,共進晚餐。我和遊擊軍的幾位負責同志,還有當地的幾位長者坐在一起,大家回顧過去的戰鬥歷程,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越談越高興,那幾位老人都高興得喝醉了。

  晚飯後,我們和遊擊軍在當地群眾的配合下,分三路向南壩場之敵發起攻擊。激戰一夜,將敵八個團全部擊潰,抓了五百多個俘虜。

  戰鬥結束後,我們將繳獲的武器彈藥全部送給了王維舟同志。

  十月二十九日,方面軍在宣漢西門外大操場,舉行四萬多軍民參加的祝捷大會。會上,宣佈川東遊擊軍正式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王維舟任軍長,楊克明任政委。從此,這支川東人民的武裝踏上了新的征途,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歷時兩個半月的三次進攻戰役,殲敵兩萬,繳獲長短槍一萬二千餘枝和大批軍用物資,解放了儀隴、營山、宣漢、達縣、萬源五座縣城,開闢了大片新區。劉存厚因棄城失地被蔣介石「革職查辦」。這一巨大勝利,為川陝根據地軍民粉碎敵人新的圍攻,創造了更多的有利條件。在我軍沉重打擊下,川東一帶的達官貴人、豪紳巨賈,相繼逃避。住在萬縣、重慶一帶的外國牧師、領事也紛紛逃往宜昌、上海。隨著三次進攻戰役的勝利,方面軍部隊發展到五個軍,十五個師,四十四個團,共八萬餘人。根據地東達城口,西抵嘉陵江岸,南起營山、達縣,北至陝南之鎮巴、甯強,總面積達四萬二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萬,創造了川陝根據地的全盛局面。

  對於紅四方面軍人川以來的這一段歷史,毛澤東同志曾經給予很高的評價。他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由於紅四方面軍的遠征,在遙遠的中國西北部,開展了廣泛的群眾革命鬥爭,把蘇維埃的種子廣播到革命形勢比較落後的區域中去了。紅四方面軍的英勇奮戰,在不足一年之內,已經在二十余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已經發展了十倍以上的紅軍隊伍,號召了整個四川的工農勞動群眾與白軍士兵傾向于蘇維埃革命,在中國西北部建立了蘇維埃革命新的強有力的根據地。川陝蘇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川陝蘇區有地理上、資源上、戰略上和社會條件上的許多優勢,川陝蘇區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樑,川陝蘇區在爭取蘇維埃新中國偉大戰鬥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正確地指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川陝人民和紅四方面軍在對敵鬥爭中所建立的功績,是對川陝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這一段鬥爭歷史的合乎實際的科學總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