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許世友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三、戰潢光捷報頻傳(1)


  冬去春來。峰巒疊嶂的大別山披上了綠色的新裝,溫暖的春風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氣息。

  大別山的春天是美麗的春天。大別山的春天是戰鬥的春天。商潢戰役結束後,紅七十三師返回皖西,準備向漳河以東發展;十、十一、十二等師乘勝進擊固始縣城,北出淮河沿岸的重鎮三河尖,沉重打擊了駐固始地區的敵第四十五師,使根據地向北擴大到淮河岸邊。固始以北地區廣大人民,深受國民黨的殘酷統治和地主的壓榨,一九三一年又遭特大水災,困苦萬狀。在我軍勝利影響下,十萬災民紛紛起來襲擊地主圍寨,開倉分糧,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

  為了迎接新的戰鬥任務,我們在固始地區進行了短期休整。

  在此期間,國民黨安徽省主席陳調元不斷調兵遣將,向我皖西根據地進逼。為了打擊侵犯皖西的敵人,向東擴大根據地,方面軍總部準備發起蘇家埠戰役。

  三月中旬,方面軍總部率十、十一兩個師陸續出發了。看著東進的雄壯隊伍,我們十二師的同志議論紛紛:

  「為什麼把我們留下?」「我們留下幹什麼?」兄弟部隊剛走,陳賡師長就把我和高紹先、徐海東等三個團的領導同志叫到師部,傳達總部賦予我們師的任務:留在商潢地區牽制豫東南的敵人,策應蘇家埠戰役,協助地方黨組織和政府開展新區工作。他風趣地說:

  「聽說部隊想到前方去打大仗,恐怕跟你們這些團長、政委有點關係吧?同志哥哎,這可不行噢!我們保衛和鞏固了根據地,拖住潢川一帶的敵人,就是對蘇家埠戰役的有力支援嘛!你們要把這個道理向大家講清楚,做好部隊的思想工作。」

  那時,部隊的組織紀律性是很強的,思想也很單純,只要上級把任務講清楚,就會一點價錢都不講的堅決服從。

  不久,部隊轉移到商潢地區,我們三十四團奉命在潢川東南一帶活動。

  潢川是國民黨的特區,反動勢力比較猖獗。但是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統治,撲不滅潢川人民的革命烈火,割不斷人民群眾與工農紅軍的血肉聯繫。

  中共潢川縣委領導當地人民,不屈不撓,堅持鬥爭,不少村鎮都建立了黨的組織,成立了不脫產的赤衛隊。

  在商潢戰役中,潢川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赤衛隊員們攜帶長矛、大刀、扁擔、菜刀、斧頭等武器,利用起伏的沖窪和茂密的樹林,偵察敵情,襲擾敵軍,捕捉敵人,直接配合我軍作戰。青壯年們組成了支前擔架隊、星夜運輸隊、婦女看護組,為我們搶運物資、送茶送飯、護理傷員。

  正因為我們和潢川人民在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所以我們一到潢川東南地區,就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但是,由於這一帶久受地主豪紳的壓迫剝削,屢遭國民黨兵匪的蹂躪,我們紅軍雖然到這一帶活動過,而往往是打了就走,因此,長期的拉鋸局面,在當地群眾中造成了一種特殊心理:他們打心眼裡是擁護革命的,但是擔心紅軍駐不長,害怕遭到敵人的瘋狂報復。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和房東老大爺作了一次交談:「老鄉,你說紅軍好不好?」

  「紅軍好,紅軍是咱們窮人的隊伍。」「你想不想自己有田有地,過好日子?」「想啊,連做夢都想哩!」

  「我們說把地主的地分了,你怎麼不吭氣呢?」「唉,還是等你們把武漢、南京打下來再分吧!」老大爺的這種思想,當時是很有代表性的。為了消除

  這部分群眾的顧慮,順利完成開展新區的任務,我們在當地黨組織的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們以連為單位積極開展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每連都成立了一個宣傳隊,負責包乾一個區或一個鄉,三至四人為一個小隊,天天打著紅旗到各村去宣傳,協助地方上建黨建政,擴大紅軍。

  每逢集市和廟會,宣傳隊全部出動,到街頭巷尾去演講、唱歌、貼標語、撒傳單,大張旗鼓地宣傳紅軍的主張和革命道理。特別是用當地流行的民歌曲調演唱的歌曲,很受群眾的歡迎。我還記得這樣兩首:一首叫《農民苦》:

  窮人真正苦,衣破無布補,忍饑挨餓說不出,

  瘦得皮包骨。

  另一首叫《窮人歌》:

  四月立夏節,窮人苦切切,缺油斷鹽無處借。

  麥子未曾黃,家中又無糧,餓死妻子和老娘。

  歌者動情,聽者動心,許多群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時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家家戶戶只能靠糠菜果腹,我們部隊的食糧都是由老區人民供給。為了解決群眾的口糧問題,我們組織部隊到地主家打糧,把打來的糧食分給群眾。我們還把自己的大米磨成粉,和野菜摻起來吃,把節省下來的糧食分給最窮的農民。這樣,既幫助當地群眾度過了春荒,同時又打擊了反動勢力,對於消除群眾的恐懼心理,積極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