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許世友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第二章 出擊京漢線 |
|
一九三〇年春,峰巒疊嶂的大別山,芳草返青,百花爭豔,春意盎然,一派生機。鄂豫皖邊區的革命鬥爭,也像雨後春筍一樣蓮蓬勃勃,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四五月間,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鄂豫皖邊區成立了以郭述申為書記的中共鄂豫皖邊特區委員會,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許繼慎同志任軍長,曹大駿同志任政委。紅三十一師改編為第一師,紅三十二、三十三師分別改編為第二、第三師,另編一個獨立旅。全軍共兩千一百餘人。 我們紅一師的師長由副軍長徐向前同志兼任,政委是李榮桂同志。 紅一師對外號稱五個團(實際上沒有團、營、連的編制),對內稱五個大隊,大隊下面設隊,隊下面設排。我在第五大隊任排長,全排有三十多個同志。 鄂豫皖特委和紅一軍的成立,使鄂豫邊、豫東南、皖西三塊革命根據地在組織領導上形成了統一的整體,使當地的三支紅軍隊伍成為統一指揮的武裝力量,對促進當地的革命鬥爭以更大規模向前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毛澤東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兵力「集中了才能消滅大一點的敵人,才能佔領城鎮。消滅了大一點的敵人,佔領了城鎮,才能發動大範圍的群眾,建立幾個縣聯在一塊的政權。這樣才能聳動遠近的視聽(所謂擴大政治影響),才能于促進革命高潮發生實際的效力。」 紅一軍組建之時,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軍閥大混戰在冀魯豫三省爆發。蔣介石為了給這場角逐增加獲勝的籌碼,陸續將位於鄂豫皖邊區的夏鬥寅第十三師、徐源泉第四十八師、陳耀漢警備第二旅等部隊北調參戰。在我根據地周圍,除新調來的郭汝棟第二十軍(後改編為第二十六師)佈防于鄂東地區外,其他據點多為地方反動武裝駐守,兵力極其空虛。這就給紅軍造成了向外發展、實施進攻作戰的良好機會。 我軍完成組建工作後,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主動出擊消滅敵人,向外發展擴大根據地。六七月間,軍部率第二、第三師東進皖西,先後攻佔了霍山、英山兩座縣城,消滅了大量敵人,促進了當地革命鬥爭的開展。我們紅一師在徐向前同志的指揮下,向京漢鐵路南段出擊,連戰皆捷,殲滅了敵人整營整團的正規軍,打出了我軍的聲威,同時進行了三次擴編,迅速發展壯大了自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