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我與浦東抗日遊擊戰 | 上頁 下頁
一三


  1942年7月8日,華中局為了加強對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的領導,決定譚啟龍、何克希同志主持浙江工作,並責成譚啟龍傳達華中局「七·一」決定。譚啟龍於1942年5月底6月初通過秘密交通,從上海到浦東,在張大鵬同志的海防大隊和「五支一大」護送下,與支隊長連柏生「五支一大」大隊長張席珍同時由浦東乘海船到浙江古窯浦登陸,與呂炳奎、林有璋等會合。譚、何到任後,於1942年8月19日,經華中局批准,成立浙東軍政委員會。同月,在慈北鳴鶴場成立第三戰區三北遊擊司令部,何克希為司令,連柏生為副司令,劉享雲為參謀長,張文碧為政治部主任。譚啟龍為浙東區黨委書記兼三北遊擊司令部政委,主持全面工作。

  司令部成立後,連柏生兼任五支隊支隊長。路南特委改為浦東地委,由姜傑任地委書記。薑傑帶地委機關駐浙東古窯浦,我們留在浦東的部隊由姜傑直接領導。

  自1940年5月我到浦東,在金子明同志主持下建立新浦委,直到1942年8月譚啟龍同志領導的華中局浙東區黨委成立,關於這一時期開展浦東遊擊戰爭的情況,路南特委書記顧德歡同志後來在(上海郊區抗日武裝鬥爭的若干情況)一文(見上海市青浦縣編寫組編的《懷念顧德歡同志》)中說:「浦東的工作,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學習。」「新的浦委糾正了陳靜的某些『左』的傾向,堅持執行了江蘇省委與東路領導的指示。在政治上、軍事上採取了許多有效的鬥爭策略,党注意團結連柏生等地方進步人士,發展連柏生入了黨,我黨掌握的抗日武裝接受了國民黨的『淞滬遊擊第五支隊』的番號,連柏生任支隊長,五支隊在浦東許多雜式武裝紛紛投敵偽化的形勢下,始終堅持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旗幟,在朱亞民、蔡群帆、張席珍等同志的領導下,加強了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與党的建設,積累了在敵人據點密集的平原地區打擊敵人,壯大自己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的經驗」。「浦東地區武裝鬥爭所以能長期堅持,並在開闢浙東敵後抗日武裝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是偶然的。」

  這是顧德歡同志,對這一階段浦東工作的總結和評價,是比較全面、客觀和符合實際的,為此我特轉錄於此。

  ※第五章 三下浦東反「清鄉」

  §1.內線反「清鄉」

  1942年8月底,日軍即將對浦東進行大規模的「清鄉」。這次「清鄉」來勢兇猛,敵人沿錢塘江灣的奉賢縣錢橋開始,到川沙縣的東海邊合慶,再從川沙、張江、北蔡、三林、杜行、金匯、光明回到錢橋鎮,圍竹籬笆,全長約167公里,把奉、南、川三個縣3B4的土地圍困在內,企圖把抗日力量徹底殲滅。

  浙東區黨委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決定新組建的五大隊全部撤往浙東。我遵照上級命令,與周振庭帶了全部人馬100餘人和武器彈藥,由南匯萬祥入海,乘四條大帆船,到慈北古窯浦登陸。這樣,我黨在浦東的主力全部撤離。

  五大隊撤到浙東後,編為司令部特務大隊,兩個中隊合併為第一中隊,由吳錫欽、黃玉任指導員和中隊長。我等待上級重新安排工作。

  約一個星期後,區黨委書記譚啟龍同志找我談話。當時日軍佔領諸暨、金華、蘭溪、上饒、東陽、義烏、溫州等地區的許多重要城鎮後,浙贛線已被敵打通。譚政委說:「敵人兵力不足,『清鄉』只能在特定的地區和時間進行,我們按中央指示必須繼續堅持鬥爭。但鬥爭的方式要改變,現在敵人在浦東大規模『清鄉』,大部隊進去活動比較困難,我們可以組織短小精幹的武裝工作隊鑽進去,高舉抗日旗幟,打擊敵偽,保護人民,是完全可能的。」

  區黨委要我帶一支精幹武裝,重回浦東,堅持在內線反「清鄉」。至於人選問題,由我挑選。要我抓緊時間,爭取在敵人「清鄉」的竹籬笆牆合攏之前插進去。我毫不猶豫地接受浙東區黨委給我的新任務。

  後來聽姜傑同志說,當時組織上還同時委派周奮同志返浦西青昆地區開展敵後武裝工作。

  §2.挑選短槍隊員

  我接受任務後,立即挑選人員。考慮到這次回浦東沒有大部隊作依託,而且回旋餘地更小,只能組成一個能進能打能隱蔽的短小精幹的武裝小分隊,我決定挑選11個人,連我12人,換上清一色的短槍。

  這11個人是:

  許培元,共產黨員,連級幹部,是老二大隊的,常州人,上海難民兒童中學學生,文武雙全。

  張寶生,工人出身,共產黨員,老「二中」成員,能打仗。

  李阿全,區隊長,寶山人,木匠出身,機智勇敢,對黃家路一帶熟悉。

  金文華,16歲,小勤務員,聰明機靈,活動能力強,熟悉全面情況,負責聯絡工作。

  路秋如,很能打仗,技術全面,經驗豐富。

  董金根,共產黨員,泥城一帶人,熟悉泥城、蟛蜞廟一帶情況,父親是大革命時期的烈士,他是遺腹子,與地方党陳文祥書記熟悉,負責黨的機要通訊工作。

  陶生祥,班級幹部,南匯人。

  顧才松,又名顧阿二,大個子,熟悉南匯、坦直、沈莊一帶情況。

  徐寶生,奉賢七倉墩人,與正在奉賢地區活動的黃志英有聯繫。

  王志欣,原地方武裝區隊長,熟悉四團倉一帶情況,也能打仗。

  唐生寶,綽號唐麻子,熟悉蔡家橋、周家弄一帶情況。

  我選擇這11個人。有的是黨員幹部,有的熟悉浦東某一地區的情況,有的能打仗。這樣我們可以隨時應付複雜的局面,以便很快站住腳跟。在選擇許培元和張寶生時,我還有這樣的考慮:許培元各方面比較好,有領導能力,萬一我出事,他可以接替我的工作。張寶生在海防大隊蹲過,必要時還可與海大取得聯繫。

  這12個人,後來7位犧牲了,3個叛變了,活著的只有2人。董金根同志下浦東僅一個多月,在打頑軍陳龍生後因負重傷不久就光榮犧牲了。1943年新場戰鬥中,路秋如同志犧牲。同年複,金文華同志被偽軍殺害。許培元同志在1943年的玉蟹橋戰鬥中不幸犧牲。張寶生在1944年儲家店戰鬥中犧牲,他是一員戰將,當時已經是中隊長了。顧才松是1945年打坦直日軍據點時犧牲的。陶生祥的具體情況不詳。徐寶生、王志欣、唐生寶三人叛變。徐寶生是1945年秋跟黃志英一起叛變的,後被國民黨軍隊打死。至今活著的有李阿全和我。李阿全後來參加抗美援朝,轉業後,任浙江省湖州市交通局局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