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我的前半生 | 上頁 下頁
攝政王監國(1)


  我做皇帝、我父親做攝政王的這三年間,我是在最後一年才認識自己的父親的。那是我剛在毓慶宮讀書不久,他第一次照章來查看功課的時候。有個太監進來稟報說:「王爺來了。」老師立刻緊張起來,趕忙把書桌整理一下,並且把見王爺時該做什麼,指點了給我,然後告訴我站立等候。過了一會,一個頭戴花翎、嘴上沒鬍鬚的陌生人出現在書房門口,挺直地立在我的面前,這就是我的父親。我按家禮給他請了安,然後一同落坐。坐好,我拿起書按老師的指示念起來: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王立於沼上……」

  不知怎的,我心慌得很,再也念不下去。梁惠王立於沼上是下不來了。幸好我的父親原來比我還慌張,他連忙點頭,聲音含混地說:

  「好,好,皇帝好,好好地念,念書吧!」說完,又點了一陣頭,然後站起來走了。他在我這裡一共呆了不過兩分鐘。

  從這天起,我知道了自己的父親是什麼樣:不像老師,他沒鬍子,臉上沒皺紋,他腦後的花翎子總是跳動。以後他每隔一個月來一次,每次呆的時間也都不過兩分鐘。我又知道了他說話有點結巴,明白了他的花翎子之所以跳動,是由於他一說話就點頭。他說話很少,除了幾個「好,好,好」以外,別的話也很難聽清楚。

  我的弟弟曾聽母親說過,辛亥那年父親辭了攝政王位,從宮裡一回來便對母親說:「從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母親被他那副輕鬆神氣氣得痛哭了一場,後來告誡弟弟:「長大了萬不可學阿瑪(滿族語父親)那樣!」這段故事和父親自書的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雖都不足以證明什麼真正的「退隱」之志,但也可以看出他對那三年監國是夠傷腦筋的。那三年可以說是他一生最失敗的三年。

  對他說來,最根本的失敗是沒有能除掉袁世凱。有一個傳說,光緒臨終時向攝政王託付過心事,並且留下了「殺袁世凱」四字朱諭。據我所知,這場兄弟會見是沒有的。攝政工要殺袁世凱為兄報仇,雖確有其事,但是被奕劻為首的一班軍機大臣給攔阻住了。詳情無從得知,只知道最讓父親洩氣的是奕劻的一番話:「殺袁世凱不難,不過北洋軍如果造起反來怎麼辦?」結果是隆裕太后聽從了張之洞等人的主意,叫袁世凱回家去養「足疾」,把他放走了。

  有位在內務府幹過差使的「遺少」給我說過,當時攝政王為了殺袁世凱,曾想照學一下康熙皇帝殺大臣鼇拜的辦法。康熙的辦法是把鼇拜召來,賜給他一個座位,那座位是一個只有三條好腿的椅子,鼇拜坐在上面不提防給問了一下,因此構成了「君前失禮」的死罪。和攝政王一起制定這個計劃的是小恭親王溥偉。溥偉有一柄咸豐皇帝賜給他祖父奕訢的白虹刀,他們把它看成太上寶劍一樣的聖物,決定由溥偉帶著這把刀,做殺袁之用。一切計議停當了,結果被張之洞等人攔住了。這件未可置信的故事至少有一點是真的,這就是那時有人極力保護袁世凱,也有人企圖消滅袁世凱,給我父親出謀劃策的也大有人在。

  ①溥偉(1880-1937),恭親王奕訢之孫,光緒二十四年襲王爵,辛亥革命前為禁煙大臣,辛亥後在德帝國主義庇護下寓居青島,青島被日本佔領後又投靠日本。在此期間與升允等組織宗社黨,不斷進行復辟活動,「九一八」事變後出任瀋陽四民維持會會長,企圖在日本支持下組織「明光帝國」,但不久即被拋棄,拿了日本人賞的一筆錢老死於旅順。

  袁世凱在戊戌後雖然用大量銀子到處送禮拉攏,但畢竟還有用銀子消除不了的敵對勢力。這些敵對勢力,並不全是過去的維新派和帝黨人物,其中有和奕劻爭地位的,有不把所有兵權拿到手誓不甘休的,也有為了其他目的而把希望寄託在倒袁上面的。因此殺袁世凱和保袁世凱的問題,早已不是什麼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後黨之爭,也不是什麼滿漢顯貴之爭了,而是這一夥親貴顯要和那一夥親貴顯要間的奪權之爭。以當時的親貴內閣來說,就分成慶親王奕劻等人的一夥和公爵載澤等人的一夥。給我父親出謀劃策以及要權力地位的,主要是後面這一夥。

  無論是哪一夥,都有一群宗室覺羅、八旗世家、漢族大臣、南北謀士;這些人之間又都互有分歧,各有打算。比如載字輩的澤公,一心一意想把堂叔慶王的總揆奪過來,而醇王府的兄弟們首先所矚目的,則是袁世凱等漢人的軍權。就是向英國學海軍的兄弟和向德國學陸軍的兄弟,所好也各有不同。攝政王處於各夥人句心鬥角之間,一會兒聽這邊的話,一會兒又信另一邊的主意,一會對兩邊全說「好,好」,過一會又全辦不了。弄得各夥人都不滿意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