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田長霖的柏克利之路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獨到的訓練風格 孫國華憶起二十多年前開始跟從田長霖教授做研究時,田長霖通常指示他去讀論文,再向他做報告。一次,孫國華自認詳讀及瞭解論文的內容後,興高采烈地去向老師報告時,沒想到會被他老師「痛責」得體無完膚、面紅耳赤。 「我心中暗想,他問我的問題,多半是論文中沒有的,也是我從沒想過的,我怎能回答得出來呢?」 孫國華被「痛責」後,常回到實驗室內,閉門「思過」,徹夜不眠,覺得自己學問太膚淺了。在多次冷靜思考中,慢慢理解田教授「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和他研究的方法。 「在博士研究工作的早期,他磨練學生的重點是,一定要培養出獨立思考及推理的能力;在研究中,開創出突破性的獨創思想及概念。」 這種突破性的創新思想非但不能抄襲別人,而且必須經過嚴謹的思考程序,才能由「概念」演變成「物理模式」,而此種「模式」的好壞,不但要將它用數學方程式解出,更需要和實驗數據比較後才得知。兩者不合時,就必須從頭開始,再回到「概念」的階段去思考。不過,這樣一個週期下來,可能就已過掉幾年了。 博士班學生最怕的就是因「概念」不對而弄錯了「模式」,或做出一個太複雜而難解的「模式」,如此一拖就六七年了。田長霖的教學重點就是利用嚴厲的質詢,找出學生在思想邏輯上的缺失,督促改進,並嚴格要求學生找出問題癥結,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到最後的「驗證」階段方可罷休。 從畏懼到感謝 有一陣子,孫國華因怕被田長霖「責備」,甚至刻意回避他經常路過的校園小徑,以免撞見他;也常把自己關在實驗室內,有系統地去思考每一個被他問倒的問題。慢慢地,他終於領悟出,田教授問的問題總是跑在自己思考範圍之前,所以才無法給以答案。 於是孫國華開始從最初的問題源頭重新去思考, 經過「推理」、「概念」。「模式」、「數學分析」以及到最後的「驗證」過程,做整體的反復練習。 這段時間,孫國華不但是圖書館的常客,也常把實驗室當成寢室,累了,趴在書桌上就睡,醒了,趕快再念,也不知外面是白天或黑夜。為了怕再被田教授問倒,他反復推敲田教授可能會問到的問題,並事先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答案找出了,才敢再去向他做進度報告。 在田教授持續的磨練及指導下,「責備」之聲愈來愈少了。 「在我做完報告後,看到田教授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才開始覺得我的博士學位有望了。」 孫國華記得剛進柏克利加大時,中國同學們經常幸災樂禍地說:「孫國華是田教授的學生,他真慘!」三年後,當他學成離校,經田教授的推薦,已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等他去報到時,同學們又羡慕地說:「孫國華真幸運,做了田教授的學生,老師對他真好!」 田校長的61個博士學生中,孫國華還破了一項紀錄,他是田校長第一位結了婚而能念完博士的學生。事後其妻唐梅玲曾以玩笑的口吻對田校長夫婦說,為了支持他念書,她曾經在家中獨自一天看過三部電視影片,也為人帶過孩子、理過家和做夜晚加班工作,以補貼每月300 元不到的獎學金。因此她要求田校長也頒給她一個「鼓勵大夫」(Push Husband to Degree)的PHD學位! 十多年後在一個聚會中,田長霖曾打趣道:「當時我的作風的確嚴厲了些,學生們課業重得不敢結婚,只好同居,後來我不得已只好改變了做法。」孫國華與唐梅玲回味當時在柏克利加大做學生時,經濟上雖無基礎,但也是日子過得最單純、最快樂的時光。 人間難得一見的壽慶 1995年初,為了祝賀老師60大壽,孫國華與其他七位田長霖的學生策劃了一項學術發表會。在他們的心目中,田長霖不只是令人尊敬的恩師、摯友,更是傑出的科學家、傑出的教育家。 1995年11月14日,一項名為「慶祝田長霖60大壽學術發表會」,在柏克利加大貝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共發表66篇科學論文。二百多位朋友、學生與眷屬們,從世界各地趕到柏克利加大,呈獻了一本長達550 頁精裝成冊的論文集,封面上印著田校長的照片、中英文簽名,上面寫著:「恭賀田長霖校長熱傳學成就的學術發表會」的英文字樣。 參加慶祝活動的嘉賓包括:俄國科學院院土、中國大陸科學院院士、日本科學院院土,也有來自德國、羅馬尼亞、澳洲,與美國各大學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為田長霖校長慶生的構想,最初只想做成十幾名學生的小聚會。後來一聯絡,發現世界各地的學生們都想借此機會表示對恩師的敬意,結果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慶典,確是人間難得幾回見。 慶生大典中還有一場令田長霖驚喜的致敬儀式。一百五十多名學生代表簽名贈送「學術論文集」、一幅畫滿桃子的桃樹、用中文寫著「桃李滿天下」字樣的「Family Tree 」畫作、日本機械工程學會熱學分會致贈傑出國際獎。這些,都充分展示了田長霖36年來作有英才的成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