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六四


  為控制富春江兩岸,確保浙西浙東之聯繫,我決定乘頑立足末穩之際打亂頑之進攻部署,改變日偽頑夾擊的態勢,並爭取時間,使我分散之主力能迅速集中。我們於二十九日晚開始,以第一縱隊第一支隊、第三縱隊第七支隊,第四縱隊第十支隊三個主力支隊向頑第七十九師反擊,經三個整晚激戰,突破其築調防線,佔領與平毀碉堡三百餘個,並於六月二日佔領了新登城。在我向新登城西南發展時,頑突擊第一隊已奉命星夜兼程經分水、畢浦趕到戰場。三日,頑第七十九師得到突擊第一隊增援後,在獨立第三十三旅的配合下向我反撲,雙方反復爭奪要點,激戰一夜,我再殲頑一部。我共殲頑第七十九師一個團及突擊第一隊一部計二千二百餘人,繳獲迫擊炮一門,重機槍十五挺,輕機槍四十五挺,長短槍五百余支。我軍傷亡九百餘入(內亡二百五十二名)。此後,頑我形成相持態勢。在此情況下,我們有三個處置方案可供選擇:一、增援新登,繼續在新登奮戰;二、撤退一步,在臨安與頑決戰;三、大踏步後退,誘敵深入,尋機再戰。

  頑發動這次大規模進攻是下了更大決心和作了更周密部署的,這仗非打不可。我不打這一仗就不足以粉碎其進攻,不粉碎其進攻就不能保持戰場的主動權,問題是何時、何地、怎樣打才有利。我考慮了以下情況:

  1.日寇正加緊策動頑軍進行內戰,目前不但不再向浙贛線進攻,而且放棄金華、蘭溪等地,默示頑方放膽調用後備力量向我進攻。頑我已形成正面衝突。且得悉敵正部署由杭州、湖州等地出動向我蘇南、浙西根據地「掃蕩」。

  2.頑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六月一日電今,決以一部憑碉堡困守新登、於潛、千秋關、夏紅廟、水東鎮之線,主力襲我側背,企圖圍殲我于臨安地區。新登當面頑軍正運動集結,甯國方向頑軍不斷進擾我孝豐西側陣地外圍並窺視我後方。

  3.我在新登前線僅三個支隊作戰;連日激戰部隊過於疲勞。新登地區狹窄多山,且是頑築碉地帶,我如繼續作戰,至少需有兩千以上之傷亡,其中幹部傷亡數將占很大比重。即或能獲全勝,頑將緊接發動第四次規模更大的進攻,我將不得不長期糾纏於艱苦的自衛作戰之中。如與頑硬拼消耗,不僅不利於當前,更不利於今後之發展。如在臨安決戰,雖可稍有休整,並有獲勝把握,但基本情況並無大的改變,而且臨安東鄰餘抗、杭州,敵情顧慮更大。

  4.頑軍有廣大後方,人力物力充足,後備兵力雄厚,可以得到源源增援接濟。我剛開闢的新區群眾尚未發動,工作無基礎,一切軍需補給完全仰賴蘇南供應,運輸線長,後勤保障困難,尤其嚴重缺糧。新登作戰中部隊整兩天未吃上飯;而蘇南在三個月中已動員民工五十萬人次,如此下去人力物力均難支持。

  5.蘇南新區地方工作尚未深入,有廣大偽化與接敵區尚未開闢;浙西地方工作因為數月來全力解決財經困難,所以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和各種建設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抗嘉湖、滬杭沿線、太湖邊、宣蕪等廣大敵後之敵後地區均有待開闢。我若繼續被長期的反頑作戰所牽制,必然嚴重影響上述地區的開闢和建設,而只有真正發動了群眾,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上述分析,在新登、臨安與頑作戰均不利。打仗是最講辯證法的,因為雙方都是活生生的人在行動,敵人同我們一樣也會動腦筋會走路,他打著打著變了招,我們就得跟著變招,即使他不變招,我們也常要根據戰場上變化了的形勢來變化打法。孫子說過: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改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現在整個情況變了,頑軍的力量、部署變了,我們不能一成不變,不可在新登戀戰,也不宜死守天目山。如與頑軍膠著,拼消耗正中頑軍下懷。我們應該主動撤離新登、臨安,誘使敵人脫離堡壘陣地,然後在運動中繼續消滅頑軍有生力量。當時我在臨安北之橫畈前指,我立即通知部隊準備後撤。這時葉飛同志從新登趕回商討對策,我們的意見取得一致。於是我軍六月四日撤離新登,八日繼續從臨安北撤,十日軍區和地方黨政領導聯名上報華中局建議暫時放棄天日山,向敵後之敵後發展。十一日華中局複電批准,十五日我軍撤離了天目山。

  我軍主動迅速撤離新登,頑進至臨安又撲一空,加之我前線部隊倉促撤離戰場,物資傷員轉移都由部隊自抬自運,人員紛雜,道路擁擠,這種種現象使頑軍產生了錯覺,認為我已是「傷亡慘重潰不成軍」,作出了我軍已「向北潰逃」的錯誤判斷。我將計就計加強戰役偽裝,誘敵深入,將頑軍引向預設戰場。第三支隊在天目山正面利用地形和既設工事機動抗擊,掩護主力集結和輜重撤退。設在天目山的機關、醫院、工廠、報社和軍需物資紛紛向宣長路北轉移,並公開向群眾告別。頑方特務、諜報將所見所聞上報並誇大其詞,使那些比較持重的頗軍頭目也確認「新四軍已向北逃竄」。第十一支隊六月二日夜自富春江東回渡後,就接受掩護主力脫離戰場的任務,擺出主力大部隊的樣子進行運動防禦,實際擔任後衛的只有一個偵察連。他們且戰且退與頑軍不即不離,到達退卻終點孝豐後就轉入正面陣地防禦。第十二支隊在完成緊急搶運傷員後直接進入莫干山區敵後,既為今後主力轉入敵後作準備,又作為下一步作戰時向頑側後實施迂回的機動力量。其他各支隊全部在孝豐西北地區隱蔽集結。

  六月九日,顧祝同電令李覺以有力兵團肅清東西天目山我軍並築碉固守,主力組成左右兩個「進剿」兵團,依託東西天目山,分出臨安、甯國兩地向孝豐分進合擊,務期一舉略取孝豐,求殲我軍主力;並續調突擊總隊第二隊和第一四六師前來參戰。李覺奉今後即調整部署,限所屬各部於十五日前完成各項準備,十八日前進佔各出擊要點,十九日開始全面進攻。

  這次進攻總兵力計有:右「進剿」兵團為第七十九師,突擊第一隊,突擊第二隊(欠二個營),以突擊總隊剖司令胡琪三為指揮官;左「進剿」兵團為第五十二師,第一四六師,獨立第三十三旅,挺進第二縱隊,綏靖第一縱隊、第二縱隊(均系原蘇保縱隊改編),以江南蘇皖邊區綏靖指揮部指揮官劉秉哲為指揮官;中間尚有兩路擔任扼守東西天目山各隘口,並策應左右各兵團作戰的是第二十八軍軍長陶柳指揮的第一九二師和第六十二師的一個閉,以及忠救軍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各三個團和新編第一團;場口及新登附近由挺進第三縱隊和浙保第四縱隊擔任守備,共計十五個師(縱隊、旅、突擊隊),四十五個團(支隊、突擊營),七萬五千人。除第一四六師的兩個團、挺進第二縱隊、綏靖第二縱隊、挺進第三縱隊、浙保第四縱隊分彆扭任各自守備任務未直接參戰外,用於第一線和先後參戰的有十個師,三十四個團,七萬五千餘人。大軍壓境直指孝豐,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頑軍妄圖一舉攻佔孝豐,圍殲我軍;即使圍殲不成,至少也要趕我退回蘇南;或借刀殺人,逼我退人杭嘉湖,假日偽之手將我消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