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六〇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三日,中央軍委電今成立蘇浙軍區,統一指揮江南、浙東部隊,任命我為軍區司令員,譚震林為軍區政治委員(末到職),劉先勝為參謀長。葉飛、鐘期光兩位於四月南來後奉命分任軍區副司令和政治部主任,金明同志南來後則主要擔負地方党的領導工作。華中局並委託我以華中局代表名義全面領導江南、浙東兩個地區的黨委工作,以建立全面統一的指揮。在蘇浙的部隊也進行了統一整編:以原十六旅為第一縱隊,司令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轄第一、第二、第三支隊(相當團,下同);原浙東遊擊縱隊為第二縱隊,司令何克希,政委譚啟龍,所屬部隊原番號不變;蘇中首批南下部隊為第三縱隊,司令陶勇,政委阮英平,下轄第七、第八、第九支隊;蘇中第二批南下部隊到達後編為第四縱隊,司令廖政國,政委韋一平,下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隊。與此同時,地方黨委、行政區劃及幹部配備也作了調整。還建立了蘇浙公學。

  二月五日在溫塘開了蘇浙軍區成立大會,全體同志響應黨中央「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偉大號召整裝待發。在部隊休整期間,我們除注意抓好團結與紀律教育外,特別注意了加強山地戰的訓練,練習爬山,提高山地運動速度。因為原在蘇中的部隊過去長期活動于平原水網地區,而我們向南發展的地區都是山地。為此。我向連以上幹部作了山地戰的專題講解,政治部門並專門對山地訓練、山地行軍的政治工作作了佈置,還組織第一、第三縱隊各連派代表互訪互學,既交流了經驗又增進了友誼。二月十三日是春節,各部隊提前過了節,就冒著嚴寒向杭(州)(興)(州)敵後進軍了。

  【周密籌劃】

  蘇浙軍區當時的活動範圍包括蘇南、浙西、浙東三個區域,蘇南區指的是汀蘇的長江以南以及皖南的宣(城)(溪)(德)和宣(城)(塗)(湖)地區;浙西區指的是浙汀的錢塘江、富春江及其上游信安江(衢江)以西以北地區;浙東區指的是錢塘江至信安江東南,甌江以北地區。

  敵頑我三方在蘇浙地區的態勢犬牙交錯,蘇浙大部分地區淪人敵手,日偽佔領著南京、上海、蕪湖、杭州、寧波等重要城市和幾乎所有城鎮,貌似強大,但已走下坡路,兵力日蹙。我們到達蘇浙邊區後,敵寇在浙江除加強沿海防禦外,並無較大軍事行動,雖揚言要再次打通浙贛鐵路,實際上卻停止于金華、蘭溪,並將永康、麗水、衢州一帶放棄,駐守在杭州至金華沿線。天目山脈以北的宜城、郎溪、廣德、安吉和天目山脈以東的余杭、富陽等縣城及較大的集鎮雖仍為日偽佔領,但主動作戰行動已經不多。

  國民黨第三戰區,處於我軍向東南敵後發展方向的西側。長期以來它執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在製造皖南事變後仍把主要矛頭對準我軍。它擁有第二十三、第二十五、第三十二等三個集團軍共七個軍,計有正規軍二十二個師(旅)和突擊總隊三個突擊隊(相當於師),並統轄蘇浙皖挺進軍四個縱隊,忠義救國軍四個縱隊,以及浙江省四個保安旅,江蘇省二個保安縱隊,和江西、福建的保安部隊等眾多的地方部隊,總計兵力不下三十萬。

  自日軍打通粵漢路以來國民黨第三戰區全境雖已淪於敵後,但尚有聯成大片的土地,保有廣闊的地域,資源豐富,後備充足。他們與日偽勾搭默契和平共處,甚至提出「變匪區為淪陷區」「寧可讓與日本,不可讓與匪軍」,在這大片國上上,魚肉人民,擁兵自重。在日寇向浙贛線進攻時,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部隊雖在正面不斷後撤,卻在天目山區留有重兵,其目的顯然是企圖同我在東南進行爭奪,這清楚地表明,我軍挺進蘇浙敵後,發展抗日力量,必將遇到國民黨第二區的全力破壞。我們首先遇到的對手主要將是國民黨正規軍。

  中央和華中局指示我們:將領導中心設于蘇浙院交界地帶,南下部隊會合第十六旅首先進佔吳興、長興、安吉、武康間之敵後地區。然後向敵後新區深入發展,採取鞏固的逐步發展的方針,在大步向浙江發展的同時要十分注意發展一切敵後之敵後地區,作為大發展的鞏固的基礎和將來收復各大城市的有力陣地。總的戰略設想是一旦戰略反攻時期揭幕,我們能夠破敵、收京、入滬、配合盟軍登陸,使我們在日寇崩潰時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如果那時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則我們能夠在東南獨立地就地堅持,成為全國抗擊國民黨軍進攻的一翼。

  歸結起來,我們挺進蘇浙敵後的具體任務是:深入蘇南工作;打開浙西局面;打通與浙東聯繫。

  深入開展蘇南工作,打擊日偽,發動群眾並不困難,問題在於那些與日偽互相勾結抗澳一氣,匪頑合一為非作歹的武裝特務。我從蘇南地區經過時,沿途耳聞目見,頑方特務武裝甚為猖撅,這是影響我工作深入和人心安定的主要原因。盤踞浙西的頑軍主力,時而越過宣(城)(興)路北犯,是這些特務武裝依仗的後臺。與浙東打通聯繫、根據當時的情況可以考慮兩條路線:一是東路,從杭州東北錢塘江口南渡,到達三北地區。此線江面寬闊,杭嘉湖區又是日偽「清鄉」區,我在該區無工作基礎,且系水網區,不便於大部隊行動。二是西路,從杭州西南地區東渡富春江到達金華、肖山地區。此線西側大部為頑軍所控制,頑軍必然要東出阻攔。因此,無論深入蘇南工作或打通浙東聯繫,都必須首先打開浙西局面,其關鍵又在控制天目山。控制了天目山就能屏障蘇南,鞏固現有地區,才能使發展杭嘉湖區無後顧之憂,創造打通浙東的有利條件。

  杭州西北的天目山脈是浙西的脊樑,東北——西南走向,綿亙百里以上,層峰疊巒,竹木茂盛,山勢險峻,東、西天目山主峰均高達一千五百米左右,支脈綿延莫干山、昱嶺、百丈峰等山脈。其北麓的孝豐城是浙西山區與平原交界點之一,既是天目山北部門戶,又是浙西與蘇南、皖南來往的要衝。位置極為重要。要控制天目山,必須先控制孝豐。頑軍既置重兵於天目山,我要進入杭嘉湖敵後,必將遭到頑軍的攔擊,這樣就不可避免要與之進行一場惡戰,戰場將在孝豐地區。而且由於頑區縱深大,後備雄厚,作戰將不止一次。

  分析了以上情況,我對進軍的具體部署設想了兩個方案:一是全力向孝豐地區出動,爾後在反擊中控制天目山,再向浦東和浙東發展;二是先以一部指向莫干山,爾後深入杭嘉湖,打通與浦東、海北(指杭州灣北的乍浦、平湖、嘉興、海寧、海鹽地區)的聯繫,再向浙東發展。第一個方案不僅可使安吉、孝豐以東及武康、德清和杭系湖地區為我遮斷,以便控制該地區而進一步打通浦東及浙東聯繫,而且可以使控制天目山的任務迅速完成,減少今後之困難,還可以在此方向先以一個縱隊進入浙東,預期半年後當有極大發展。第二個方案以第一縱隊進入浙西安吉、遞鋪以東,佔領武康、德清及余杭以北地區,以一周時間肅清該地區之土匪,並開展地方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