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八


  面對集結于碾莊圩地區的黃百韜兵團和由徐州東進的邱、李兩兵團,粟裕採取「攻濟打援」的戰法,以殲滅黃百韜兵團為主要作戰目標,同時爭取在阻援打援中殲滅一部分援敵。他把指揮重心首先放在圍殲黃百韜兵團上。

  11月11日,粟裕率領華野司令部轉移到運河以西的議堂。11月12日,又前進到離碾莊不到5公里的過滿山,就近指揮圍殲黃兵團的作戰。

  這是他的慣常做法。歷次戰役,他的指揮位置總是設在靠近前線的地方。他認為,這樣才能及時掌握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才能同前線指戰員保持呼吸相通的密切聯繫,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及時的指導。

  粟裕一到過滿山,沒有進指揮所,就帶著警衛員上了山,站在一棵小槐樹旁,用望遠鏡觀察戰場情況。

  警衛員提醒他:「首長,別在這裡,到東邊去目標小一點。你有望遠鏡,他們也有望遠鏡呀。」

  「好,聽你的!」粟裕爽快地回答。

  30年後,粟裕當年的警衛人員回憶往事,仍然念念不忘老首長粟裕的優良作風。他說,首長6次負傷,患有多種疾病,但是一直堅持戰鬥在第一線。打起仗來,他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兩個汽燈換著點。為了不暴露目標,還把作戰室門窗堵起來。整天整夜圍著地圖轉。實在疲倦了,就喝點咖啡提神,說今天晚上就靠咖啡過夜了。有時上山觀察地形,連警衛員也不帶。首長和我們在一個黨小組過組織生活,我們就開小組會給他提意見:打仗時間還長,你老不睡覺怎麼行呢?你招呼也不打,老自由行動,怎麼行呢?首長說:大家的意見很好,我接受。

  粟裕就是這樣自覺和愉快地接受群眾的監督,也自覺和愉快地接受來自上面的監督。

  11月12日,粟裕轉移到過滿山的當天,中央軍委發來電報,指出華野前指位置太靠前,要他們後撤5公里。13日淩晨,粟裕遵照中央軍委指示,轉移到土山鎮東南的火神廟,離碾莊不到15公里。火神廟有前後兩院,房舍寬敞,周圍林木蔥郁,便於隱蔽。作戰室和機要室在前院,首長和警衛人員住在後院。粟裕在作戰室裡搭了一張行軍床,就在那裡休息。這個地方,北可眺望碾莊圩地區戰場情況,西可與阻援打援部隊保持密切聯繫,是一個理想的指揮位置。直到全殲黃百韜兵團,粟裕才離開此地。

  這一帶是東漢末年的古戰場,當年的風雲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等,留下了許多遺跡和傳說。土山,相傳是關羽被困降曹的地方。黃百韜在部署碾莊圩作戰的時候,曾經指令第六十四軍進駐土山一線,遭到軍長劉鎮湘的堅決反對。劉鎮湘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就是忌諱這個倒黴的地名。栗裕平時喜歡讀《三國演義》,有時在車上馬上也讀,不只是為了文藝欣賞,也是從中吸取可供借鑒的謀略。現在,他對這些歷史遺跡也產生了興趣,可是他沒有國民黨將領那樣的忌諱。他選擇關羽打過敗仗的地方作指揮所,要在這裡指揮打一個全殲黃百韜兵團的大勝仗。

  黃百韜是粟裕的老對手了。這位當年北洋軍閥的傳令兵,雖然並非蔣介石的嫡系,現在卻是蔣介石「期望至殷」的中將司令官。早在抗日戰爭中,他擔任第三戰區參謀長的時候,就多次參與制造同陳毅、粟裕指揮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部隊的「磨擦」,並且參與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充當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的急先鋒,在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中,多次與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和陳、粟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交鋒,並且以在豫東戰役中「救援有功」而被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升任第七兵團司令官。淮海戰役開始後,蔣介石把5個軍交給他指揮,使黃百韜兵團成為淮海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兵力最多的兵團。

  雖然在西撤過程中被消滅了1個軍2個師,但仍保持4個軍的建制,而且戰鬥力是比較強的。它先後由駐守之敵變為運動之敵,再變為駐守之敵,並且擁有李彌兵團駐守碾莊圩時修築的工事。黃百韜崇拜拿破崙的「團式集中法」,曾經建議「集結各兵團于徐州周圍」,並被蔣介石採納。不料剛剛開始集結,就被解放軍以神速行動分割包圍為幾塊。現在,他把「團式集中法」用在碾莊圩,把他的4個軍10余萬人擺在以碾莊圩為中心、縱橫10餘公里的狹小地區,企圖與華野一決雌雄。不過,他畢竟是國民黨將領中比較有戰略頭腦的一個,預感此戰凶多吉少,臨戰之前在蔣介石派來的戰地督察官面前坦率陳辭。他說:「這次戰事與以前戰役性質不同,是主力決戰,關係存亡」。「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出死力相救,我們是辦不到的」。後來戰局的發展,果然被他言中。

  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從11月11日開始,開頭3天進展不夠順利,許多陣地要經過反復爭奪。在作戰地圖上,有些村莊上午插上紅旗,下午換上藍旗,晚上又插上紅旗。包圍圈雖日見縮小,但華野部隊傷亡也較多。國民黨為此而大吹大擂「碾莊圩大捷」,陳誠拍案大叫:「黃百韜真英雄也!」

  從前沿陣地回來的參謀報告說:「黃百韜難打啊!100米寬的正面就有20多挺機槍,子彈像潑豆子一樣。我們的戰士英勇啊,一波一波地往前沖!」

  粟裕走到指揮所附近的野戰醫院,瞭解到的傷亡數字顯然比部隊上報的數字大得多。回到指揮所,他拿起電話,首先與第四縱隊司令員陶勇通話:「陶勇,你們那裡傷亡情況怎麼樣?」

  「部隊情緒很高,請放心,堅決完成作戰任務!」

  「我是問傷亡情況。」

  陶勇報了個數字,說:「不嚴重。」

  「騙鬼!」粟裕認真了,「你給我如實報告。」

  陶勇沉默了一會,聲調沉重地說:「是的,我們這裡傷亡情況很嚴重。粟司令,你既然知道了,我也不好瞞你,眼下傷亡已經達到4300多人。」緊接著聲調一揚:「不過,請粟司令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作戰任務!」

  粟裕放下電話,靜靜地沉思。他認為,圍殲黃百韜兵團是一個大仗、硬仗。黃兵團擁有5個軍的兵力,戰鬥力雖不算一等,也是中等偏上的。一次戰役消滅敵人5個軍,這樣規模的仗我們過去沒打過。殲敵數量的增長必然帶來兵力使用和戰術技術等一系列新問題,增加指揮與作戰過程中的難度。黃百韜兵團已由運動之敵變為駐守之敵,並且在李彌兵團原有陣地基礎上構築成完整的防禦陣地。我們雖然在發起圍攻前提醒部隊,應將運動之敵與駐止之敵的打法嚴格區分,並指示九縱採取近迫作業的戰法,但是部隊由迅猛追擊運動之敵轉為圍攻駐守之敵,許多準備難以在運動中完成。部隊隨到隨打,炮兵沒有跟上,各個部隊之間,步兵炮兵之間,缺乏統一的指揮和協調。

  11月14日9時,粟裕和陳士榘、張震發電報給譚震林、王建安,具體分析了戰鬥進展不快的3個原因:(1)地堡、交通壕結合,不易爆破,再加敵人連續反擊。(2)收縮一團,分割不易,必須逐莊攻擊。(3)指揮不一,動作不協同,炮火無統一指揮。同時提出了明確指揮關係的兩個方案,由譚震林、王建安統一指揮攻擊部隊或者統一指揮打援部隊,徵求他們的意見。

  14日晚上,粟裕召集擔任主攻的6個縱隊首長開會,主要議題是調整部署,改進戰法,明確指揮關係。粟裕在講話中指出,黃百韜兵團已由運動之敵變為駐守之敵,我軍的戰法必須由運動戰轉為村落陣地攻堅戰,用近迫作業的辦法突破敵人的堅固防禦陣地。利用暗夜把交通壕挖到敵人陣地前沿,然後突然發起攻擊。要先打弱敵,後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署,逐個爭奪敵人的火力點和所占村莊。在逐點爭奪中,要集中炮火,組織好步炮協同。決定由譚震林、王建安統一指揮圍殲黃百韜兵團的6個縱隊。

  會議一直開到14日深夜24時。

  從15日淩晨開始,華野各部隊就按照統一的部署行動起來。包圍圈內槍炮聲突然沉寂,代之而起的是揮鍬掄鎬的挖土聲。一條條坑道向前推進,直到蔣軍陣地前沿不到100公尺處。

  黃百韜突發奇想,對他的參謀長說:「派小部隊去偵察一下,是不是共軍逃跑了?」他的小部隊一出來,就遭到迎頭痛擊,狼狽回竄。黃百韜兵團的官兵們不得不龜縮在越來越小的包圍圈內,不敢越雷池一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