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七 |
|
目前只編一個團。團的建設也要有重點,不能把幹部、技術人員、火炮、車輛、儀器、器材平均分配到各營,要重點配備一個營,或每營重點搞一個連。只有這樣抓住重點,才能快一點拿到前方作戰。我考慮過,對榴彈炮兵部隊的要求有三點:第一要很快編組起來,拿到前方作戰,以應戰爭急需。第二要有過硬的戰鬥作風。第三要重視掌握技術。為了加快建設榴彈炮團的步伐,並能有過硬的戰鬥作風,我考慮了一個辦法,就是從步兵團中,每連調一個打過仗的,軍政素質好的,有點文化的班長,來當炮手。以他們作主體,再補充部分地方軍升級上來的戰士,爭取團結教育改造一部分炮兵俘虜,並且把各個縱隊的炮兵牽引車統統調給你們。這樣,很快就可以建成一支能打仗的炮兵部隊。 粟裕還指出,從長遠來看,還必須抓緊技術幹部的培養,以準備打更大的殲滅戰,繳獲更多的火炮,迎接特種兵的更大發展。華野前委決定,以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為基礎,組建特科學校,歸特種兵縱隊來管。 粟裕最後說,概括起來,你們有兩個重點,當前的和長遠的,但有輕重緩急。當前的重點是美式榴彈炮團的建設,集中最主要的力量趕急火,把榴彈炮兵突擊出一部分,拿到前方去打仗。訓練不足不要緊,陳司令講過「以戰教戰」。另外一個重點是特科學校的建設,培養技術千部,這是長遠的基本建設。 陳銳霆後來回憶說:「粟裕同志這次談話,事實上為初建的特縱制定了建設發展的綱領。從這次談話中,使我更加體會到,粟裕同志是一位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領導者,是一位相當老練成熟的領導者。」他們按照粟裕指示的方針和重點,抓特種兵縱隊和特科學校的建設,很快就抓出了成效,既滿足了當前作戰的需要,又培養了特種兵發展需要的技術幹部。兩個月後,榴彈炮團就參加了蒙陰戰役的主攻作戰。兩年以後,炮兵部隊就由1個團發展為6個團。陳銳霆說:「炮兵成倍地發展,並沒有感到幹部不足的困難,主要得力于華野前委和粟裕同志的遠見卓識、正確領導。」(《一代名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207—210頁。) 在組織部隊休整的同時,陳、粟等還在中共中央華東局的統一領導下,與地方機關一起,統一部署地方支援前線的工作,籌集大量糧草、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於臨沂地區,進一步部署了蘇北、蘇中和淮北、淮南的敵後軍事鬥爭。 這次休整,雖然時間不長,但為以後的勝利作戰打下了思想上組織上和物質上的基礎,使華東野戰軍順利地進入了建軍作戰的新階段。 二、示形于魯南,決勝于魯中,沂蒙山區首創萊蕪大捷。 陳毅說: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1947年初,全國戰局繼續以華東戰場為中心展開,主戰場轉入山東解放區境內。 面臨和平攻勢破產、軍事進攻慘敗的國民黨反動派,採取集中重兵於主要戰場的戰略部署,企圖與人民解放軍作孤注一擲的較量。蔣介石主持制定了一個「魯南會戰」計劃,調集15個整編師(軍)59個整編旅(師)31萬人于華東戰場,企圖迫使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于臨沂地區。其中單是用於南北兩線突擊集團的兵力,就有11個整編師(軍)29個整編旅(師),包括「五大主力」之中的兩個整編師。集中兵力之多,作戰規模之大,是蔣介石發動內戰以來空前的一次。為了實現「15天澄清魯南局勢」的企圖,蔣介石特派他的參謀總長、「第一員大將」陳誠坐鎮徐州指揮,下令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親自率領空軍對魯南地區實行「戰略轟炸」。陳誠叫囂:「党國前途,剿匪成敗,全賴於此,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時發出了「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的號召。2月1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這一指示指出,中國時局將要發展到一個全國範圍的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階段,全黨要為爭取這一高潮的到來及其勝利而鬥爭。軍事形勢已向有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我軍已殲滅進攻解放區的蔣介石軍隊的四分之一強,開始在幾個戰場上奪取了主動權。中共中央強調:「為著徹底粉碎蔣軍的進攻,必須在今後幾個月內再殲蔣軍四十至五十個旅,這是決定一切的關鍵。」(《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15頁。)1月31日和2月3日,中共中央軍委電示華東野戰軍: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連續打數個大殲滅戰,準備在1個半月到2個月內殲敵10個旅左右,徹底粉碎蔣軍向魯南的進攻。(《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49—651頁。) 國共雙方的戰略態勢表明,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迫在眉睫。 1月31日,魯南戰役結束剛剛10天,國民黨軍隊就發起了新的進攻。按照蔣介石的「魯南會戰」計劃,集結於南北兩線的蔣軍組成兩個突擊集團。南線的歐震集團8個整編師(軍)20個整編旅(師)為主要突擊集團,從隴海路向北攻。北線李仙洲指揮的3個軍9個師為輔助突擊集團,從膠濟線向南攻。兩個突擊集團南北對進,企圖夾擊集結於臨沂地區的華東野戰軍主力。此外,還把原在冀南,豫北的王敬久集團1個軍加3個整編師調到魯西南地區,企圖隔斷華東野戰軍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聯繫,並伺機加入魯南、魯中作戰。國民黨軍隊吸取過去作戰被各個殲滅的教訓,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戰法。在兵力部署上,採取「爛葡萄裡夾硬核桃」戰術,在南線主要突擊集團3路部隊中,每路安排1個精銳主力部隊作骨幹,左路夾「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中路夾「五大主力」的王牌整編第七十四師,右路夾戰鬥力也相當強的整編第二十五師。陳誠依恃其兵力上的優勢,揚言:「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撐死共軍!」 時刻注視敵軍動向的陳毅和粟裕,早在1月26日就得知敵人有「集結更大優勢兵力與我在魯南決戰」的企圖,決定集中50個團的兵力,粉碎敵人的新攻勢。如何打法?則經歷了一個由「南征」改為「北戰」的戰役決策過程。 2月1日,華東野戰軍前委制定了一個先打南線之敵,誘敵北進到臨沂外圍,予以各個殲滅的作戰方案。決定由第三縱隊正面抗擊中路之敵,誘使左右兩路敵軍急進突出,相機殲滅其中易於殲滅的一路,然後各個擊破其餘兩路。但是敵人不中我計,堅持其穩打穩紮、齊頭並進的戰法,左右兩路不僅沒有突出冒進,反而就地構築工事,且有向中路靠攏之勢。此時,南線敵軍重兵密集,難以分割殲滅;而北線敵軍乘勢南下,2月4日進佔萊蕪,威脅華東野戰軍後方。 面對這種形勢,如何錯亂敵人的部署,創造有利的戰機,成為決定戰役勝敗的關鍵問題。 中央軍委2月4日來電指示:「不管邱(清泉)軍到魯與否,敵愈深進愈好,我愈打得遲愈好;只要你們不求急效,並準備于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此次我必能勝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55頁。) 粟裕認為,中央軍委作出必要時放棄臨沂的指示,不僅給華野作戰以更大的回旋餘地,而且對如何擊敗敵人逼我在臨沂地區決戰的企圖以很大啟示。他分析戰場態勢,認為南線之敵在兵力、裝備和物力等條件上佔有優勢,而且行動謹慎,不易各個擊破。我軍在不能給敵軍以大量消耗和實施分割包圍的情況下,不宜過早地與敵人決戰。而北線之敵兵力比較少,戰鬥力相對不強,蔣介石嫡系和桂系軍隊之間矛盾較多,而且孤軍深入,已形成對我後方的威脅。敵人在戰略指導上拘泥於「攻其必爭之地」的教條,認為臨沂為我山東解放區首府,我軍非在臨沂決戰不可。如果我軍放棄臨沂,主力隱蔽北上,殲擊北線之敵,既可置南線敵人強大兵團於無用之地,避免不利條件下的決戰,又可出其不意地殲滅北線的李仙洲集團,粉碎敵人南北夾擊的企圖。然後,我軍還可乘勢進擊膠濟線,打通魯中,膠東、渤海地區聯繫,創造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規模殲滅戰的條件。 這時,陳毅提出了一個「舍南取北」的作戰構想。他說:與其在南線待機過久,不如置南線之敵不顧,而以主力轉兵北上,以絕對優勢兵力殲滅李仙洲集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