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五 |
|
1月14日,粟裕下令停止攻擊,研究對策。他與第一師副師長陶勇、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第八師師長何以祥商量,增加攻擊棗莊的兵力,第一縱隊派兩個團,第八師派1個團,協助第一師攻打棗莊。同時,把第一師第三團團長康林找來,一起研究如何在攻城部隊中學習和推廣爆破技術。 粟裕招呼康林坐下,對他說:「康林同志,你們三團歷來是能打硬仗的,可是啃棗莊卻啃不動了,怎麼樣,碰到麻煩了吧?我們師對堅固設防之敵的攻擊還是第一次,我把你找來,是想聽聽你下一步的打算。」 康林說:「師長(當時粟裕仍兼一師師長)命令停止進攻是正確的。我也正準備向張(震東)旅長彙報,我們三團善於打野戰,而眼下是攻堅,部隊缺乏攻城的作戰經驗,一下子很難適應。」 「說得對。」粟裕點點頭,「但是辦法你想過沒有,工兵參謀同志?」在粟裕擔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總指揮的時候,康林在那裡擔任工兵參謀。 康林講了他對攻城作戰的想法和建議。康林認為,要攻破敵人的堅固防禦工事,必須使用連續爆破的辦法。建議組建一個五六十人的攻城先遣組,分成爆破、火力、突擊幾個小組,進行專門訓練。另外挖一條坑道,直通棗莊城牆腳下,這樣爆破更加安全可靠。 粟裕高興地說:「好啊!毛主席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的想法真是不謀而合啊!」轉身徵詢陶勇等同志的意見:「你們以為如何?」陶勇等表示贊成。 粟裕問康林:「你過去學過爆破,你覺得這次有把握嗎?火線練兵需要多長時間?敵人的城牆有1丈餘寬,炸藥包不能太小,這可不像炸個小炮樓子那麼容易。」 「有3天時間就可以訓練出爆破組。再準備好火力和突擊力量,攻城問題可以解決。為了增大爆破威力,一包炸藥來它三四十斤。只要炸開一個缺口,部隊就可以進去了。」 「對!」粟裕眉毛一揚。「還應該再大一點兒,每包來它五六十斤,讓敵人好好地坐坐咱們的土飛機。我們不攻則已,攻則必破。就這樣定了,你馬上回去組織實施。」 康林臨走時,粟裕又囑咐他:「你回去後,要發動群眾,多調查研究。讓廣大指戰員都懂得爆破技術的重要性,學會用爆破來消滅敵人。」 3天以後,粟裕又把康林叫來,瞭解組建和訓練爆破組的情況。康林彙報說,按照師長的指示,發動群眾獻計獻策,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不到3天戰土們就掌握了爆破技術,還反復進行了搶佔突破口的訓練,指戰員個個摩拳擦掌,信心百倍。粟裕滿意地笑了,點點頭說:「很好!」 與此同時,第一縱隊、第八師抽調的3個團也冒雪到達指定攻擊位置。各部隊準備就緒。為給原為東北軍的整編第五十一師留最後一次機會,特地給師長周毓英送去陳毅、粟裕署名的勸降信,但是未見積極反應。 粟裕的指揮所離前線很近,敵機不時飛來轟炸掃射,曾經兩次射中粟裕住房。有一次,敵軍在飛機掩護下朝粟裕的指揮所撲來。粟裕輕輕拍掉敵機轟炸時落在身上的塵土,鎮定自若地指揮部隊殲擊來犯之敵。 在敵機頻繁轟炸的情況下,為了不暴露目標,不能生火做飯,粟裕和指揮所的同志一起,用井水泡又冷又硬的煎餅、窩窩頭充饑。他對這種生活早已習以為常了。負責生活管理的副官周俊才記述當時情景說:那時野戰軍首長的伙食標準是每餐一葷一素兩菜一湯。但貨源少,條件差,有時沒有葷菜,就清炒辣椒。粟司令生活簡樸,對自己要求很嚴。有時來了客人,才關照好好招待,也不過是增添一兩個菜。棗莊戰鬥勝利結束後,粟司令說:今天請你們吃一頓。我們做了白米飯,兩個菜,一個豬肉炒大蔥,一個炒雞蛋,大家美美地飽餐一頓。 1月19日下午,華東野戰軍按預定計劃對棗莊守敵發起總攻。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各部進行連續爆破,共打開5個突破口,突入市區,與敵展開逐屋逐堡爭奪。戰鬥到20日13時,守軍整編第五十一師師部及兩個團被全部殲滅,中將師長周毓英以下官兵3700多人被俘。懾于華東野戰軍威力,國民黨援軍遲遲不敢前進,只有臨城一路援軍與華野第一師第一旅稍有接觸。 魯南戰役勝利結束。在從1月2日至20日的18天的時間內,經過兩個階段連續作戰,全部殲滅國民黨軍整編二十六師、整編五十一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共5.3萬餘人,生俘兩個中將師長,繳獲坦克24輛、汽車474輛、各種炮217門以及其他大量武器裝備,創造了華東戰場上一個戰役殲敵數字的新紀錄。1月14日和2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先後起草兩份電報,指示:「棗莊攻克,五十一師全殲,甚好甚慰。望對有功將土予以嘉獎」。指出:「三十五天內你們殲滅第六十九、第二十六、第五十一等三個整師,取得空前大捷」。「魯南勝利,局面打開,我已奪取主動,敵已陷於被動」。(《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18、632頁。) 1947年1月23日是農曆春節,華東戰區雙喜臨門:一個是魯南空前大捷,一個是華東野戰軍正式成立。自從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山野、華野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以來,經過4個月的曲折道路,兩個野戰軍終於在勝利聲中正式合編為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治委員,下轄11個步兵縱隊,還有一個新組建的特種兵縱隊。 粟裕此時感到少有的輕鬆。他對機要秘書說:「走,小徐,散步去。」 他們踏著積雪,朝村外走去。大雪之後,田野白茫茫一片。除了村頭幾聲犬吠,大地靜悄悄的,一改幾天來槍炮轟鳴的緊張氣氛。粟裕邊走邊哼學生時代就喜歡唱的歌曲《葡萄仙子》。 雲兒飄,星兒搖搖, 海早息了風潮。 愛喧鬧的蟲, 愛唱歌的鳥, 愛說話的人, 都一齊睡著了。 從宿北戰役到魯南戰役,勝利實現了華東戰區戰局的第一個轉折。宿北戰役是這一轉折的標誌,魯南戰役是宿北戰役的繼續。 粟裕說,在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經歷過3個轉折:第一轉折是從兩淮失守到魯南戰役,是主戰場由解放區前部轉入縱深,兩支野戰軍由戰略上配合轉為戰役上協同的轉折;第二個轉折,從「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戰役,是由內線殲敵到外線出擊的轉折,也是由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第三個轉折,從豫東戰役到淮海戰役,是由戰略進攻到戰略決戰的轉折。在這3個轉折中,我們有一個由不夠自覺到比較自覺的過程。第一個轉折,不夠自覺,但是取得了實踐經驗。有了這個經驗,第二個、第三個轉折就比較自覺了。 後來,栗裕在總結戰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戰爭轉折理論。他認為,戰爭進程中的轉折,包括3個層次,即戰略轉折、戰區轉折和戰役轉折。他所說的戰區轉折,就是在一個戰略區範圍內的全域性戰略性轉折。他說:「在戰爭全域的轉折和戰役的轉折這兩個高低不同層次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層次,就是戰區的轉折。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全國性的戰爭中,必須劃定幾個戰區。拿華東戰區來說,人口、面積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華東我軍兵力也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戰時兵力,在中央總的戰略方針下,有相對獨立自主的一個方面。在這個戰區內,根據敵我雙方的變化,(戰局的發展)又形成若干段落。在這一個段落與下一個段落之間,形成了戰區的轉折。這時,戰爭的許多方面,如作戰對象、作戰地域、作戰規模、作戰方法會發生變化,各方面的關係表現得錯綜複雜。作為一個戰區的指揮員,要注重各個段落之間的轉折。這是在戰區指揮上最不容易掌握的時節。」(《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425—426頁。) 這一戰區轉折理論,加上他的戰略轉折理論和戰役轉折理論,構成粟裕的戰爭轉折理論,是他對軍事科學的獨創性貢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