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歲月隨想 | 上頁 下頁 |
八八 |
|
※答記者一 問:你在中央電視臺工作已經35年,對主持人的成長與成熟深有體會。你認為是哪些因素使你取得成功?就個人素質而言,對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這個問題提得好,但要主明這個問題是需要較長的篇幅的。 中國的電視事業是1958年5月開始的,經過幾個月的試播階段,1958年9月2日中央電視臺(當時稱為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至今已走過37個年頭。我本人是1990年2月進人中央電視臺擔任播音工作的。1981年,中國廣播電視中才正式設置節目主持人。在中國無線電廣播中第一次出現主持人稱謂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空中之友》節目,主持人徐曼小姐出現在1981年1月1日的廣播中。中央電視臺1981年7月在《北京市中學生智力競賽》節目中正式設置主持人,由我擔任。從這一年起,主持人節目在中國廣播電視裡如雨後春筍般湧一現,現在已被普遍採用。 中國研究節目主持人的學者們較為一致的看法是,節目主持人的誕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中國廣播電視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同時也認為,儘管在這之前沒有主持人的稱謂,可是許多節目已經具備了主持人節目的某些形態,如中央電視臺的《笑的晚會》(王扶林導演)、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黃一鶴導演)、《評劇清唱晚會》(楊潔導演)等。這些節目都是在60年代初播出的,其中的串場或報幕人員所承擔的工作職能與現在的主持人並無區別,甚至超過現今一些節目主持人的水平與功能,只不過那時不叫主持人罷了。當時還有張家成等編導的《醫藥衛生節目》,由播音員作為電視臺的主人,採用問答方式,請著名的醫學專家講解各種疾病的成因、預防與治療知道。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曾請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大夫介紹為工人王存析斷手再植手術的情況,並請王存柏到現場與觀眾見面,那是一例在國際上領先的顯微外科手術。60年代初我還播講過由張複華編輯的《國際知識》。這是一個由播音員的圖像,採用圖片、影片資料編成的新聞類節目。此類節目,還採用過座談會形式,例如《電視臺的客人》曾請過在巴西經過國際外交鬥爭考驗的王唯真等人與觀眾見面,請過勞動模範時傳祥講述環衛工人的事蹟。在這些節目中,我都是以電視臺主人的身份來主持節目的,而且都是直播。 此外,少兒節目中給孩子們講故事的孫敬修,體育比賽現場轉播的解說員張之、宋世雄等,也屬節目主持人的範疇。 「文革」期間,年輕的中國電視事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這類節目形態大都萎縮了。「文革」之後,中央電視臺又陸續開辦了這類節目,如:一批記者登上屏幕,推出了極有影響的《觀察與思考》等欄目,無論從節目形態上和內容深度上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與此同時,《為您服務》也逐漸成為受觀眾歡迎的欄目,並進而發展成為以沈力為主持人的80年代初期最具影響的節目之一。就稱謂而言,主持人是在80年代才在中國出現的,但就其本質而言,這種人員或者這種節目形態早已有之。正是這些早已存在的節目形態,為主持人節目和節目主持人的正式出臺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主持人節目在我國的電視屏幕上一經推出,便出現一個可喜的現象,那就是對這類節目的理論探討和研究幾乎與之同步而行,一批專家、學者、教授參與了這一節目形態的研究,他們在理論上的急論與探討幫助了節目主持人更自覺地、更有意識地成長與成熟起來。中國的主持人節目正處於走向成熟的階段,這是與理論上的指導密不可分的。 什麼樣的人有資格擔任主持人呢?目前中央電視臺大約從三個方面有明確要求。第一、具備大學本科學歷,受過高等教育,有較為廣博的知識;第二、是形象上的要求(有一些電視臺對形象的要求更是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我們不贊成把挑選主持人,尤其是挑選女主持人當成選美,但是主持人在外形與氣質上應該招人喜歡,這也不能不是一個起碼的條件);第三、主持人是以有聲語言即播講為主要職業的人,因此要求主持人能掌握純正標準的普通話,普通話的要求是明確的,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的語法結構和優美的用語為使用語言的範例,以上三個條件是主持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此外,機敏的思維、良好的個人品德和悟性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即使具備了這些起碼的條件,也並不意味著必定成功。 在我國,主持人是一種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因此,從走上這個崗位到爭取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捕捉工作機遇,都是一種競爭。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能脫穎而出的主持人畢竟是少數,這就是需要主持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學習。觀眾對主持人的要求近於苛刻,但事實正是這樣嚴酷無情,因為你面對著億萬觀眾,一次疏忽造成的差錯可能會斷送你一生的前程。 我參加工作時只有18歲,是個高中生,這在今天是不可能成為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一個幸運者。但30多年來,在任何節目中,我不敢稍有疏忽,也沒有一天不在認真地讀書、寫點文室。在工作崗位上,我上過4次業餘大學。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所取得的成績又不是僥倖獲得的,而是對我多年來付出的汗水的回報。 1993年冬,我曾書面回答過《撫順煤礦報》的提問,問題是:你認為一個成功的主持人應具備哪些條件?我寫道:「在諸多要素中,最主要的是要有對本民族文化如醉如癡的一種感情。並不是說其他因素不重要,但諸如技巧之類的本領並不是很難掌握的,只要肯幹,有個三年五載就可以熟練,而文化、豈能一朝一夕得到。」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儘管現階段全體國民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受高等教育和有深厚文化功底的人比例不大,但絕對數字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我們有12億人口。有文化的成熟的中國人絕不會喜愛一個缺少中國文化氣質的主持人。中國的文化氣質,從你在屏幕上的待人接物,從你所引用的典故、成語、史料、詩詞以及你對某種事物的好惡中,都可以品評出來。 1994年1月29日《重慶日報》第六版發表了重慶市統計局信息諮詢中心的調查材料《重慶人最喜愛的藝術家是誰——生活方式與消費水平調查系列之四》,該項調查的結論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為最受歡迎的人。」這份調查統計表按統計順序列舉了包括臺灣、香港等中國10位文化界人士,我位居榜首。文中說:「大家對趙忠祥的厚愛並不敢決於他的外表、年齡,而是取決於他深厚的藝術功底,精湛的演技,較高的藝術修養,對事業執著追求以及對電視觀眾的滿腔熱情。他的屏幕形象沒有華麗包裝,沒有嘩眾取寵,而是以樸實、親切、莊重、誠摯,以鮮明的民族文化格調贏得了觀眾。」在1994年這一年,我先後獲得了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頒發的最佳節目主持人特殊榮譽獎,第八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主持人獎(政府獎,只設一名),「CCTV杯」解說獎(為大型系列片《毛澤東》解說)。回顧從1985年至今的10年中,我在各次有關的評選和調查統計數學中都名列前茅。 主持人的成績,實際上決不是僅憑個人能力就能取得的,沒有一個好的創作集體、高水平的編導和一個好的節目或欄目,是不可能取得的,我認為這些獎項是大家對我的厚愛,我沾了大家的光。 問:你怎樣評價西方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你曾參照過克朗凱特的標準,你認為你與他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你認為中國會出克朗凱特這樣的人嗎? 答。我對西方主持人瞭解得不多,因此很難作出有把握的評價。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