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十四 從上海到瑞金(8) |
|
瞿秋白對中央蘇維埃劇團的指導是具體的。有一次,劇團演出了《無論如何要勝利》一劇,劇中表現一個不滿十歲的兒童團員和他雙目失明的姐姐用生命來保守革命的秘密,至死不說出紅軍的行動。這劇每次演出,群眾都被感動得高呼:「打死白匪!」瞿秋白召開了劇作者、導演、演員的會議,稱讚這劇的成功。他說:這一齣戲應當到邊沿區到處去演,解決群眾鬥爭最尖銳的矛盾,暴露白軍的殘暴,鼓勵群眾如何同白軍作鬥爭。增加邊沿區群眾勝利的信心。他指出劇本中有些臺詞生硬,抽象,聽起來不入耳。他說:要用活人口裡的話來寫臺詞,不要硬搬書上的死句子。務要使人一聽就懂,願意聽。讓群眾閉上眼睛,也能聽出是什麼人在什麼環境下講話。語言藝術是戲劇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他鼓勵大家用老百姓中流行的民歌曲調寫歌曲。他說:「通俗的歌詞對群眾教育作用大,沒有人寫譜就照民歌曲譜填詞。好聽,好唱,群眾熟悉,馬上能流傳。比有些創作的曲子還好些!」① ①李伯釗:《回憶瞿秋白同志》。《人民日報》1950年6月18日。 ②莊東曉:《瞿秋白同志在中央蘇區》。 瑞金的中央機關和學校住得分散,一般都相距一、二十裡。這時瞿秋白學會了騎馬。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起來騎馬出去了。有時他到梅村的戲校看演出,或者為教職員講政治課,解答時事問題。他那深入淺出地講解,使聽眾總是精神集中,不時發出笑聲。一走出校門,總有一大群師生圍住他,不讓他走。他每次都說:隔兩天我再來聽「哎喲來」(興國縣青年農婦歌手劉秀章的綽號)的興國山歌。一陣如雷的掌聲把他送走。劇團中兩個最小的演員丘蘭、郭滴海每次都把瞿秋白送到教育人民委員部才回來。 有時他騎馬跑遠路去看望患病的同志。一次,他去看望正在養病的王稼祥和其他幾個同志。王稼祥和其他同志感動地說:「你帶病來看病人,我們病好後一定去看望你。」②是的,瞿秋白這時三天兩頭發高燒,傅連暲醫生天天都來給他看病,開藥,打針。有時他實在支持不住,臥床時仍舊要看文件,處理工作。戰友們深知瞿秋白長期帶病工作,總設法給他弄來一條魚和幾隻雞蛋。但煮好後送到他跟前時,他總是問這東西從哪兒來的,別人吃過沒有?有時,鄧穎超從幾裡路外跑來,送點麵粉和白糖給他,並親手煎幾張糖餅給他吃,這在當時的條件下,已是最好的營養品了。 1934年秋,主力紅軍出動長征以後,瞿秋白把蘇維埃劇團分成三個團,按部隊形式編組。石聯星、王普青帶領火星劇團;施月娥、劉月華帶領紅旗劇團;趙品三(這時李伯釗已隨軍長征,由趙接管工農劇社總社和藝術局的工作)帶領宋發明負責的戰號劇團,分成三路獨立在劃定的戰區內,進行演出和創作活動。這時,瞿秋白對劇團的指導更加具體,要求更加嚴格。他要工農劇社的全體社員在個人創作的同時,要進行集體創作,以求多寫和寫好劇本,提高話劇創作水平。為了誘導大家寫作,他寫了很多故事,同時要大家也先寫些故事給他看,然後再編成劇本。他說:「先寫故事是寫劇本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故事要有真實性和典型性。」①他要求大家經常與老年農民作朋友,聽取故事。即使是很短小簡單的故事,也應該記錄下來。他要大家體驗各種生活,他說:「沒有豐富的社會體驗,就不可能產生好的作品。高爾基就有極豐富的社會體驗,所以他的作品質量很高。」②根據瞿秋白的意見,劇社的同志寫出很多話劇、歌劇、舞劇和山歌。瞿秋白要求制訂劇本的審查和預演制度。審查時,他鼓勵大家發表意見,當有的同志說「這個行」、「那個不行」時,他說:劇本的成功,必須經過「寫」和「預演」兩步程序。演一次改一次。才能有好的劇本產生。有些很差的劇本,經過預演、修改,都成了很好的劇作。幾個月過去,由於採取個人創作和集體創作並重的方針,寫成了不少劇本。經瞿秋白選編、寫序,出版了中央蘇區唯一的劇本集——《號炮集》,選入《犧牲》、《不要臉》、《李保蓮》、《非人生活》、《遊擊》等五個劇本。油印出版了三百多本,發到全區。瞿秋白對於優秀的兒童演員,親自制訂培養計劃,經常檢查訓練情況,先後培養了四個童星,並為他們舉行晚會,給他們戴上紅領巾和紅花,從而推動了兒童演員藝術水平的提高。 ①《憶秋白》第32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②同上書,第329、330頁。 1935年春節過後,在火線和農村演出的三個劇團,根據瞿秋白的指示,返回中央分局駐地進行會演。經過幾天的行軍,劇團來到雩都縣小密附近的山村,瞿秋白冒雨在山口茶亭前迎接了大家。他非常高興地拿出劇團寄給他的山歌,上面有很多經他修改的筆跡。他讓大家休息兩天,準備會演。彩排時,他時常來看。會演的那天晚上,山上村裡的群眾差不多都來了,有的走了十幾裡路趕來看戲。中央分局的負責人項英、陳毅、陳潭秋、何叔衡、毛澤潭、劉伯堅等人和瞿秋白一起,站在那裡冒著越下越大的雨觀看演出。人們興致極好,臺上台下的情緒交融,晚會高潮迭起。節目演完,天已經快亮了。二十七年後,1962年趙品三寫詩懷念這次晚會:「東邊唱罷西邊和,前幕收場後幕開。披蓑張蓋通宵立,三度聞雞不肯回。元宵結彩贛江春,壯舞高歌洗戰塵。夜雨綿綿弦韻急,紅燈冉冉掌聲頻。」①演出後,瞿秋白參加了評議,並向演員們發了獎。 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劇團的人員一律分到紅軍中去。瞿秋白要和這些可愛的文藝戰士們分別了。他是在會演後的第三天夜間離開小密的。當天晚上,趙品三、石聯星和劇團的二位同志到住處來看他。這是一間農民的茅屋,有一個不太大的窗,窗前放了一張小桌,上面堆滿了書和文件。小警衛員在收拾東西,瞿秋白也在燈下整理文件和書。他親切地對他們說:「你們要正式到部隊裡去了,一定要好好工作,有機會能演出就演出……」。②他談了許多話,希望他們好好跟著隊伍行動,爭取盡可能的機會演出,宣傳。 當天夜裡,瞿秋白離開小密。蘇維埃劇團的文藝戰士們,銘記著他的語重心長的叮囑,也踏上了新的征途。 瞿秋白領導下的蘇區群眾文藝運動和專業文藝工作,成績是顯著的。它對於宣傳群眾,發動群眾,鼓舞蘇區軍民的革命鬥志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延安時代的文藝運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毛澤東在1939年5月的一個月夜,與蕭三散步時談起瞿秋白的犧牲時,不勝惋惜地說:「假如他活著,現在領導邊區的文化運動該有多好啊!」③ ①《憶秋白》第34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②《憶秋白》第35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③同上書,第176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