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六 赤都心史(5) |
|
瞿秋白對於蘇俄農村中出現的新事物的萌芽,如「農業協作社」也予以充分注意,用了許多統計數字和調查情況來說明農業協作社的優越性和發展前途。他還饒有興味地研究了蘇俄社會主義建設與外國資本的關係。先後採訪了當時在莫斯科的德國經濟調查員兼外交代表史德勒博士、英國倫敦《每日先驅報》記者亞爾史學葛,並由史德勒介紹會見了來訪的美國資本家房德列浦及《旅俄六周記》作者郎塞,同他們進行廣泛的交談。德國的史德勒博士對他說:德俄兩國的經濟恢復必須互相輔助,他來俄就是為兩國正式締結外交關係作準備。瞿秋白問他來俄的感想,史德勒回答說:資本家是可以推翻的,資本卻不可以毀的,——無產階級勝利後,那資本就是無產階級國家的庫藏,俄國革命中或者有這一類失誤之點。美國的房德列浦則表示,他此行是為兩國間關於開發堪察加訂立租約的事,如果成功,美國可以供給各種原料,及主要的工業品機器等,俄國方面的木材、皮貨、礦產等自然資源可以得到開發。為了深入瞭解俄國對外關係,瞿秋白等專門訪問了蘇俄政府通商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列若乏。 列若乏說:俄國與國外通商,是政府的專利。現在與外國關係已經很好,英國已正式簽約,德國、意大利、捷克都已經或即將締結通商關係協定。外國商人在俄國的利益,受到政府擔保。現在政府正在努力協理各種租借地,借外國資本來發展俄國工業。戰時俄國工業毀壞太甚,技師死者很多,所以非聘用外國技師,購買外國機器來發展工業不可。列若乏強調指出:沒有工業就沒有社會主義,況且決不能在隔離狀態中實行新村式的共產主義……我們俄國革命史上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盛行的民粹派主張無工業的農村公社社會主義。馬克思派和民粹派的爭執的焦點就在於此。你們想必很明白,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決不能行這種俄國式的社會主義……當然並且必須和暫時沒有打倒的外國資本家相利用,——發展工業培植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基本;……看罷,是資本家勝呢,還是我們?列若乏的這番話,是很精闢的,瞿秋白顯然欣賞並且同意他的論斷:採訪歸來立即寫進他的《赤都心史》一書。也許,從這番話得到啟示,瞿秋白更感到有必要學習和研究俄國革命史和革命理論,於是他著手寫作《俄羅斯革命論》即《新俄革命史》。這部書稿後來交給了上海商務印書館,但遭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禁止,未能出版。瞿秋白準備贖回,又遭書館老闆拒絕。1932年1月28日,書稿和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部同毀於戰火中。 為了使社會主義建設成功,必須獲得和平的環境。蘇俄政府在革命勝利四年之後,按照兩種社會制度和平共處的方針,力求同資本主義國家建立正常關係,實行廣泛的經濟合作。1922年4—5月間,蘇俄代表團出席了在意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包括俄、德等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的經濟財政會議。蘇俄政府雖然沒有同協約國列強達成協議,卻巧妙地利用了帝國主義之間矛盾來維護和平和蘇維埃俄國的安全,與德國在拉巴洛(熱那亞郊區)簽訂了蘇德條約。同時蘇俄政府大力爭取同被壓迫的和附屬國的人民接近,1921年蘇俄政府同伊朗、阿富汗和土耳其簽訂了條約,對這些國家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給予了援助。瞿秋白高度評價了蘇維埃俄國外交政策的成就。在通信《莫思科傳來——日諾亞會議情形》一文中,他尖銳地嘲笑了帝國主義列強之間,「一塊爛骨頭,搶來搶去,自己咬著自己的尾把(巴)了!」他說:「四年以來,協約國對俄,始以軍力,不成;繼之以陰謀及經濟封鎖,不成;現在居然公請到會,國際地位上,俄國實際上已得『事實上的政府』之承認。」①瞿秋白還高度讚揚了蘇俄政府支援被壓迫和附屬國人民的外交政策和國際主義精神。 ①《莫思科傳來——日諾亞會議情形》。北京《晨報》,1922年5月26日。 在蘇俄兩年,瞿秋白的考察採訪所涉及的方面很廣,接觸的人物很多,上至領袖、教授,下至老嫗、幼童,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瞭解了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民族等各個領域的情況,寫出了五六十篇(其中遺失十多篇)旅俄通信,僅在《晨報》上發表的就有四十篇,約十六萬字。他出色地完成了《晨報》所賦予的使命,稱得上是一位年輕有為、才華出眾的駐外記者。 【澎湃赤潮的洗禮】 沙俄舊都彼得堡是十月無產階級革命的起義中心地。瞿秋白到俄後,就想前往參觀,但一直到1921年5月初,這個願望才得以實現。經過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安排,瞿秋白、俞頌華、李宗武三人免費到彼得堡作了三天訪問。作為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都城,彼得格勒在戰前有小巴黎之稱,其繁華可想而知。但是當瞿秋白一行到達後,卻覺得它頗為荒涼,一是幾座名園和幾條街道毀於戰亂,尚未修復;二是城中馬路寬闊而行人寥寥。給他們印象最好的,仍舊是畫院、美術館和劇場。他們在彼得格勒富麗堂皇的劇場中,欣賞了馳譽世界的芭蕾舞,「置身其中,卻又覺得有些繁華了。」①他們來到芬蘭灣頭,這是舊俄的北方出海口,彼得大帝的巍巍銅像仍然聳立,他面目威嚴,把一隻手向海口方向指去,仿佛告訴俄國人那是俄國的出路。然而,曾幾何時,滄桑巨變,在阿芙樂爾巡洋艦攻打沙皇宮闕的炮火硝煙中,那個老朽的帝國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代之而起的是在戰火中興起的蘇維埃俄國。此時,蘇俄已成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中心。 ①俞頌華:《十二年前旅遊蘇俄的回想》。1933年5月版《申報月刊叢書·蘇聯研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