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在上海 | 上頁 下頁
潘漢年與宋慶齡(1)


  ——林銘綱

  1936年10月上旬的一天,潘漢年身負代表中共同國民黨當局進行團結抗日談判的重任離開陝北,經西安、南京,風塵僕僕到達上海,不顧旅途勞累,立刻前往位於法租界的莫利哀路29號宋慶齡寓所(今為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拜訪他十分景仰的孫中山夫人宋慶齡。

  對於宋慶齡的情況,潘漢年是相當熟悉的。他清楚地知道:宋慶齡和五四新文化運動旗手魯迅的友誼與交往以及對左翼進步文化運動的關懷與支持;大革命失敗後,她始終不渝地堅持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的行徑;八一南昌起義時,她被推選為革命委員會7人主席團的第一位成員;1936年5月底,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她領銜擔任執行委員,和沈鈞儒、陶行知等人一起領導轟轟烈烈的群眾抗日救亡運動。潘漢年還知道,1936年初,宋慶齡曾接受宋子文請她幫助溝通國共兩黨聯繫的委託,派董健吾和張子華一起赴陝北瓦窯堡向中共中央領導人面交重要信件,並帶回了毛澤東等人關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複電。就在3個月前,潘漢年路過上海作短暫停留時,還登門拜訪了宋慶齡,向她介紹了中共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得到了她的贊同。

  潘漢年懷著激動而崇敬的心情,走進了宋慶齡的寓所。宋慶齡親切而熱誠地歡迎這位來自陝北的中共代表,並從他的手中接過了毛澤東的親筆信。她戴上了眼鏡,一字一句地仔細看了起來:

慶齡先生左右:
  武漢分別,忽近10年。每從報端及外來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國的言論行動,引起我們無限的敬愛。1927年後,真能繼續孫中山先生革命救國之精神的,只有先生與我們的同志們。目前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之呼聲雖已普及全國,然而統率大兵之蔣氏①及國民黨中央迄今尚無徹底悔禍之心。這種違反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之行為,實為國民黨大多數黨員所不應容許而應立起糾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喚醒國民黨中樞諸負責人員,覺悟於亡國之可怕與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變其錯誤政策,是尚有賴於先生利用國民黨中委之資格作具體實際之活動。茲派潘漢年同志前來面申具體組織統一戰線之意見,並與先生商酌公開活動之辦法,到時敬求接洽,予以指導。付上我們致國民黨中央的信②以作參考。同時請先生介紹與先生比較接近的諸國民黨中樞人員,如吳稚暉、孔祥熙、宋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孫科諸先生,與漢年同志一談,不勝感幸。
  順問近安
  毛澤東

  ①指蔣介石。
  ②指1936年8月25日《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信中聲明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準備重新實行國共合作的政策。

  「九一八」五周年紀念日

  關於這次潘漢年與宋慶齡會見的詳細情況,我們迄今尚未見到有關的史料。但是,從此後一連串的事態發展中可以判斷,宋慶齡對於潘漢年轉達的毛澤東信中提出的中共主張,是完全贊同與堅決支持的。她與中共駐滬辦事處(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改為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仍由潘漢年任主任。「八辦」地址在福熙路[今延安中路]多福裡21號)經常保持聯繫,並為促進國共合作抗日而竭盡全力。她於1936年11月10日發表文章指出:「我們要聯合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參加反侵略的國際陣線。……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共同打倒日本法西斯軍閥。」同時,「我們要聯合國內各黨派及社會各階層人物,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

  為了執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重大而艱巨的任務,潘漢年日以繼夜地從兩方面展開了緊張的工作:一是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複雜的談判;二是向各方面的朋友做好工作,以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合作。在這兩個方面,潘漢年都得到了宋慶齡有力的幫助與配合。

  10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決定委派潘漢年為代表,直接和國民黨當局談判。11月9日,周恩來又電告潘漢年,要他以黨中央代表身份同國民黨代表陳立夫正式談判。在談判中,潘漢年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指示,並及時用電報向黨中央報告同陳立夫談判的情況。11月22日,毛澤東、張聞天聯名給潘漢年打電報指出:「迫蔣停止剿共,是目前抗日統一戰線的中心關鍵。」

  但是,蔣介石頑固堅持反共立場,使談判陷於僵局。同時,他對內繼續採取高壓政策,於11月26日將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等「七君子」以「危害民國」罪名加以逮捕。在長達8個月營救「七君子」的過程中,潘漢年同宋慶齡經常聯繫,並親自到蘇州監獄去看望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朴、王造時、沙千里、史良等人,代表中共向他們表示慰問。宋慶齡更組織了聲勢浩大的營救活動,對國民黨鎮壓抗日的救國會領袖的行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她發起了影響巨大的「救國入獄運動」,領銜和何香凝等16人向蘇州高等法院呈文,義正辭嚴地指出:「愛國無罪,則與沈鈞儒等同享自由;愛國有罪,則與沈鈞儒等同受處罰。具狀人等願以身試法律上救國之責任。』講公開發表宣言說:「我們準備好去進監獄了!我們自願為救國而入獄,我們相信這是我們的光榮,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使全世界知道中國人決不是貪生怕死的懦夫,愛國的中國人決不僅是沈先生等七個,而有千千萬萬個。中國人心不死,中國永不會亡!」這些話今天讀來仍然感人肺腑、震撼人心!1937年7月5日,宋慶齡不顧天氣炎熱,胃病發作,疼痛難忍,堅持與鬍子嬰等12人親赴蘇州高等法院投獄,使該院院長、首席檢察官狼狽不堪,不得不承認救國會本身並非犯罪。宋慶齡返滬後,又於7日致電蔣介石等,堅決要求立即釋放「七君子」。7月底,國民黨當局被迫釋放了沈鈞儒等7人,營救活動取得了勝利。當「七君子」回到上海時,潘漢年代表中共向他們表示了慰問,並轉達了中共關於抗戰的方針政策。他還約請宋子文和救國會諸位領導人會見七君子,以推動國民黨政府轉向抗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