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在上海 | 上頁 下頁
潘漢年、董慧夫婦的最後歲月(1)


  ——鄒烈華

  潘漢年、董慧夫婦的最後歲月是在湖南省茶陵縣洣江茶場度過的。

  1982年中共中央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後,中共上海市委為做好因「潘案」而被錯誤處理的同志的複查平反和善後工作,成立了中共上海市委「潘案」落實政策清理小組。「潘案」清理小組成立後的首件大事,就是遵照中共中央和陳雲同志的指示,辦理好潘漢年同志的善後事宜——把潘漢年、董慧夫婦的骨灰從湖南移送到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安放。我當時在市委「潘案」清理小組辦公室工作,曾於1983年三四月間兩次赴洣江茶場和長沙市,找過當年與潘漢年、董慧夫婦有過接觸的省勞改局、洣江茶場的幹部,曾服侍過董慧同志生活的保姆,為他們看病的醫務人員等。現將見到的和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寫出來作為資料供更多人瞭解和參考。

  潘漢年、董慧夫婦在洣江茶場的日子裡

  「文化大革命」對潘漢年、董慧夫婦來說,猶如雪上加霜。他們在1955年蒙冤遭到錯誤處理後,於1963年已被假釋,居住在北京團河農場。1967年5月又遭「四人幫」加害,被重新收監關押、審查。潘漢年從原判15年有期徒刑改為無期徒刑(未辦改判手續),永遠開除黨籍。董慧在審查期間因左腿骨折致殘,關了8年後給了一紙「維持原判不追究刑事責任」的結論釋放。不久,根據當時中央專案三辦的意見,將他們從北京秦城監獄移送到湖南省茶陵縣洣江茶場「勞動」和「安置」。下面是當年移送潘漢年同志的公文:

湖南省公安廳:
  根據中央決定,將潘漢年放在你省勞改單位勞動。
  致
  禮
  公安部秦城監獄
  1975年5月27日

  潘漢年於1975年5月27日在中央公安部十五局屬的專案組以及秦城監獄和湖南勞改單位派出的人陪同下從北京乘火車,於29日到達長沙,當天即與三天前(5月26日)已到達長沙的董慧會合後同赴洣江茶場。

  在洣江茶場,我見到一間土紅色磚牆、瓦頂的小平房,這就是潘漢年、董慧夫婦度過最後歲月的住屋。此屋座落在場部辦公樓與職工宿舍之間,原為男、女職工洗澡房,以後也住過人,有25平方米大小,內隔兩間,其中一間為灶間,屋外有自來水,鄰近是職工食堂。據當時上面的要求,因潘漢年是「中央專案組單線審查對象」,屬「敵我矛盾」,所以給他們住房既不能和其他犯人在一起,又不能和幹部職工在一起,同時又要在管理幹部的視線之內。對潘漢年、董慧夫婦來說,在他們再次被關在秦城監獄8年後能重新相逢,已經是相當滿意了。所以,當茶場的幹部徵求他們的意見時,潘漢年連聲說:「可以、可以。」潘漢年在這裡一直住到1977年3月24日病重送長沙醫治,歷時1年9個月又5天;董慧一直住到1979年2月23日送醫院,2月24日去世。

  潘漢年早在1967年重被收監關押時,已患有肝功能不好的毛病,因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身體一直不太好。他在洣江茶場的勞動,就是做些家務,去食堂買飯菜。後來,由於董慧腿殘行走不便,高血壓病也越來越重,茶場幹部征得他們的同意,選派了幹部家屬每天去料理、照料董慧的日常生活,其中有一位叫王芝蘭的,一直照顧到董慧病逝。

  潘漢年、董慧在洣江茶場生活期間,雖然蒙受著冤屈,但從沒有對任何人流露過半句怨言,他們堅定的生活信念,對黨的摯愛之心和關心群眾的高貴品格給洣江茶場職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曾提出要把自己過去穿過的一些舊服裝送給劇團做道具,把電視機送給場部讓大家看;他們給職工子女講故事、補習英語,有時還請去他們家坐坐的同志嘗嘗潘漢年親手炒的花生等。茶場幹部、群眾也從來沒有把潘漢年當成犯人對待,親昵地稱呼他們為「倆老」。每當潘漢年到食堂打飯菜時,大家主動讓他先買。逢到場部放映電影,看到潘漢年推著董慧坐的輪椅過來,大家就讓出好的位置給他們。甘場長的老母親常常留他們在家裡坐坐。有次,當他們經過場部蔣會計的家門時,蔣會計熱情邀請他們進屋,並拿出多樣食品招待他們,使潘漢年、董慧感動得掉下淚來。

  潘漢年、董慧對毛主席、對党有深厚的感情。毛主席逝世時,大家要看電視,因場部電視機小,他提出把他一台放在倉庫裡的電視機拿出來給大家看。董慧對保姆王芝蘭等群眾回憶當年在延安見到毛主席的情景時說:「我在延安時學紡紗,有一次毛主席到我紡紗的地方來,看到我會紡紗了,就高興地說:『嗨!董慧紗紡出來啦!』」

  董慧同志原名董奉然,生於1918年,廣東省中山縣人。1938年1月在延安入黨,長期跟隨潘漢年在上海、香港等地做情報工作。上海解放後任上海市委統戰部秘書科長、副處長。1955年因潘漢年同志冤案受株連。董慧從小在香港讀書長大,其父董仲偉曾任道亨銀行經理,早在1937年對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過貢獻。董慧在家中排行第二,她的弟妹大多在香港,有的在國外,都是在事業上、學術上很有成就也很愛國的人。他們從小受董慧的影響,對董慧和潘漢年一直很崇敬,根本不相信他們會有這麼嚴重的問題。當他們得知身處逆境的潘漢年、董慧夫婦在洣江茶場後,就不斷地寫信、寄藥品、寄食品。董慧乘坐的輪椅就是她弟弟從香港送來的。他們給潘漢年夫婦的來信,充滿了崇敬、關切之情十分感人。如董慧的弟弟在信中說:「我希望你的領導會讓我來看你,我們大家部老了,但我永遠記著你在我青年時代給我指導和鼓勵,此恩此德念念不忘!」在另外兩封信裡分別說到:「在我們兄弟姐妹一群人中,在事業上,我以為你成就最大,因為你能出生入死,參加了民族解放的工作,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我們曾經過1930—1949時期,看到今天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人應感到光榮的,而你和老潘就在那段時間參加了中國民族解放的工作,出生入死。明白過去的人,對那時所有參加過該項工作的同志應感謝的。」他們還轉達香港知名人士費彝民先生向潘漢年、董慧夫婦的致候,要他們保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