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傳奇 | 上頁 下頁
一九


  當然,在我們事後追述潘漢年與魯迅之間友好交往的這段史實時,我們不能不對這兩位偉人表達由衷的敬意。像魯迅這樣有如此成就的文壇宗師,而且年長潘漢年24歲,為什麼能放棄門戶之見,心悅誠服地和攻擊自己的人握手言和,毫無保留地支持和協助潘漢年籌備「左聯」?這裡,既有魯迅那種胸懷若穀的個人品格和以革命大局為重的高風亮節在起作用,也有潘漢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和那種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風範氣度以及獨有的性格魅力在起作用。

  在取得魯迅先生同意和支持的同時,潘漢年以極大的精力,親自顧問「左聯」籌備小組的建立。他廣泛徵求黨內外作家的意見,做好認真細緻的思想發動工作,夏衍、阿英、吳黎平、馮雪峰、馮乃超、朱鏡我、洪靈菲……文化界黨內作家、黨外進步作家,潘漢年一個個找到他們,傳達黨中央的指示,請他們出馬組建「左聯」。

  1929年10月中旬,在北四川路一家咖啡館樓上,由潘漢年主持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會議推選了包括魯迅、鄭伯奇在內的12人,作為「左聯」的籌備工作小組。根據中央的指示,這一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擬出「左聯」發起人的名單及起草「左聯」綱領。會議決定這兩個文件一經擬出初稿,就先送魯迅審閱,得到他的同意後,再由潘漢年送中央審查。

  這次會議之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遂進入了實質性的籌備成立階段。潘漢年因有其他的黨務工作,同時還要聯繫成立其他革命社團組織,因此沒有參加「左聯」籌備小組的具體工作,但據夏衍回憶,這個12人的籌備會,每週召開的一次會議,卻是潘漢年主持的;在有關「左聯」綱領、發起人的名單、組織關係草案擬出之後,潘漢年不僅親自審閱、修改,而且還派專人報請魯迅先生審定。由此可知,籌備小組的工作實際上都是在潘漢年的指導下進行的。潘漢年為「左聯」的成立費盡了心血。

  1930年2月26日,潘漢年以「文委」的名義,主持召開了籌建「左聯」的預備會議。地點是在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靠近外灘路口的一座紅房子二樓。會議以茶話會的形式進行。參加會議的大約二三十人,魯迅到會並講了話。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清算過去」和「確定目前文學運動的任務」。據此,會議首先對過去文學運動中所存在的「(一)小集團主義乃至個人主義;(二)批判不正確,即未能應用科學的文藝批評的方法及態度;(三)過去不注意真正的敵人,即反動的思想集團以及普遍全國的遺老遺少;(四)獨將文學提高而忘卻文學的助進政治運動的任務,成為為文學而文學的運動」等嚴重問題,表示譴責。其次提出了目前文學運動的任務,認為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舊社會及其一切思想的表現的嚴厲破壞」;二是「新社會的理想的宣傳及促進新社會的產生」;三是「新文藝理論的建立」。會議一致認為有「將國內左翼作家團結起來,共同行動的必要」,並鄭重宣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不久即將成立。

  這次會議後,潘漢年即與籌備小組具體討論了成立大會的時間、地點,以及開會的程序、主席團的成員及分工,並由潘漢年彙報中央批准。

  根據潘漢年的精心安排,成立大會的會場選在北四川路與竇樂安路(現多倫路)交界的中華藝術大學。「左聯」成立大會前一天,3月1日下午,潘漢年與夏衍等人一起到會場進行最後一次考察,佈置安全保衛工作。他們不僅對校內各個房間,而且對會場內外的每一個死角,都作了仔細的檢查。特別對魯迅的安全保衛工作,潘漢年作了專門佈置。潘告知夏衍,他在會場內外已經安排了大約20個工人糾察人員,其中4個身強力壯的專門負責魯迅的安全。他說:「只要我們警惕可疑人物,會場的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證的。」潘漢年還關照夏衍,讓他告訴馮雪峰和柔石,「萬一緊急情況發生,讓他們兩個人陪著魯迅先生先從後門撤退」。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潘漢年對魯迅是多麼的愛戴!為了保障魯迅的安全,他的工作是多麼的細緻,其措施又是何等的具體、周密,體現了他在白色恐怖中足智多謀的戰鬥風格。

  「左聯」成立大會如期召開。馮乃超報告了大會籌備經過;鄭伯奇對「左聯」綱領作了簡要說明;魯迅發表了《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著名演講;潘漢年則代表黨中央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這就是刊登於1930年3月10日《拓荒者》第1卷第3期上的《左翼作家聯盟的意義及其任務》一文。這篇「講話」是黨指導左翼文藝運動的重要文獻,對三十年代「左聯」的發展壯大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是研究潘漢年文藝思想的重要材料。

  「講話」首先剖析了「左聯」成立的時代背景。潘漢年認為,我們現正處在「一個舊有的經濟基礎到了不可避免的動搖崩潰,而形成急劇的變革時期」,「城市的民族工業非但沒有發展的可能,且日見衰落倒閉」,「工人所遭受資本的進攻,愈見殘酷,隨之發生目前繼續不斷的罷工鬥爭」;「農村經濟的破壞,更為顯著,一般農民的貧窮化,失掉土地的貧農日漸增多,因此貧農與地主的鬥爭更為深入,農民武裝的遊擊戰爭,彌滿了全國。」「左聯」正是在這種「中國革命復興的浪潮,正在高漲發展」的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基於上述判斷,潘漢年進而說明「左聯」成立的意義:「這聯盟的結合,顯示它將(有)目的(有)意識的有計劃去領導發展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加緊思想的鬥爭,透過文學藝術,實行宣傳與鼓動而爭取廣大的群眾走向無產階級鬥爭的營壘。」

  接著,潘漢年又指出了「左聯」應有的任務:「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宣傳與鬥爭」;「確立中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理論的指導」;「發展大眾化的理論與實際」;「自己陣營內工作的檢討與批判,將加強我們運動的成果」。最後,潘漢年強調說,上述所列舉的四點,「不過根據目前革命的階段,擇其要者而言。」

  由於這篇講話是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發表的,因此,對當時文藝戰線,特別是對「左聯」的行動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

  「左聯」的誕生,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塊豐碑;潘漢年為此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也已留存青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