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憑海臨風 | 上頁 下頁


  我們後來陸陸續續地散發了一些禮品。比如T恤衫、背包什麼的。但是有一位英國攝影記者對我們的攝像師說:「還記得你送給我的印有北京和五環標誌的背包嗎?我不想使您難堪,但是那個包沒用兩天就開線了。如果你們用它來裝分量重的鏡頭一類,一定要小心,別砸壞了設備。」瞧人家一本正經地給我們善意的提醒,真誠地反映「質量問題」,我們這些中國記者的心裡可不是滋味。

  臨近投票的日子,各城市的攻勢猛增。各國世界級的體育明星紛紛出現在蒙特卡羅的公共場所,簽名留念,為自己國家的代表團站腳助威。我去採訪中國隨團的十幾位世界冠軍,他們卻在下榻的飯店裡待命,我一邊採訪,心中一邊不安起來:把這麼多世界冠軍請到蒙特卡羅,難道就是為了在飯店裡顯顯國威嗎?

  在投票儀式的彩排中,我們才見到了北京的電視宣傳片。恕我直言,那個片子只是在重複幾個固有的視覺形象:打太極拳的老人和手捧鮮花的孩子。既沒有悉尼的宣傳片那麼有衝擊性,也沒有曼徹斯特的那樣追求藝術效

  果。只見老人慢慢地推掌,孩子們在天壇前揮動著鮮花。這就是北京嗎?這就是體育嗎?據說奧申辦的幾位主要領導看過這個片子後都一言不發:已經到了這時候,說什麼也晚了。

  就這樣,初來蒙特卡羅的躊躇滿志、志在必得的樂觀信心,被一點點地消蝕:我們還缺乏國際社會的公關經驗,已是大家默認的事實。我們不會像悉尼市長那樣在記者招待會上大送香檳,以示熱誠;也沒有像土耳其的女總理那樣來一招侃侃而談的溫柔戰術。

  就在這時,悉尼拋出殺手鐧,宣佈將承擔所有運動員家屬的旅行費用,而一些外國報紙批評北京為爭辦奧運搞了大量人海戰術,沒有把更多精力放在具體的環境改善上。這本來是一個不難反駁的話題,可就在這時,國內傳來十萬人上長城的「壯舉」,並且傳聞要花巨額衛星轉播費,把這一「盛況」傳送給遠在蒙特卡羅的國際奧委會成員們。我們不禁暗暗叫苦,心想:「別添亂了,這兒不興這一套。」

  投票的日子終於到了,宋世雄老師和我負責向國內的觀眾直播投票實況。說實話,每個人心裡都沒有底。

  終於,委員們投票結束,紛紛進入大會現場。有人急步走到北京代表團席跟前耳語。據說,當時幾位領導臉色頓變。主席臺上薩馬蘭奇先生宣佈投票結果:「感謝北京、柏林、伊斯坦布爾和曼徹斯特對奧運會的熱誠和積極的參與,可惜贏家只有一個——悉尼。」這句話是我現場翻譯的。這也是我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掃興的話,雖然只是翻譯。

  悉尼代表團騰地歡呼起來,北京代表團裡那十幾位合唱團的女孩子們哇地哭了。只差一票,當然冤枉。但畢竟差一票,說來也不冤——如果我們以一票的多數勝了,一定會認為悉尼輸得理所當然。但輪到自己頭上,又實在不是滋味。我們現有的體育館是不如人家的先進,北京的空氣是沒有悉尼的清潔,我們也說不出承擔運動員家屬的行宿的大話。

  體育裡有太多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差異使另外幾個申辦城市容易結成聯盟與中國抗衡。國際奧委會內部也有權力的較量,而幕後的交易則不是我們這些老百姓所能悉知的。據說,有一些奧委會成員兩面許諾——我突然想起那永遠不會虧錢的CASIN0,只有他們是永遠的贏家。但這一切都是推測。一股暗流在蒙特卡羅燦爛的陽光裡湧動,人們嗅得出,卻抓不到。

  但我們似乎也該為如此接近的比分而自慰。我們畢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雖敗猶榮。有近一半的委員認為在新世紀來到的時候應該把國際體育界的頭號盛事交給崛起的中國,他們的信心難道不使我們受到鼓舞嗎?其實中

  國人辦哪屆奧運會都行,並不一定為了失去二〇〇〇年這個特殊的「名分」而跟自己太過不去。而且城市之間的競爭,也大可不必上升到國家的榮辱。勝敗乃兵家常事,還是應該抱有平常心。

  這些正正反反的理由,我好像是說給自己聽的。我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時而客觀,時而憤憤不平。就抱著這樣複雜的心情,收拾行裝,踏上了回國的旅程。飛機上,合唱團的女學生們唱起歌鼓勵著神情沮喪的大人們。機艙裡一片悲壯。我突然深切地認識到:不錯,後人也許能夠對這一次的成敗進行冷靜的分析。對於他們來說,那只是研究已成為歷史的典型事例。但對每一個直接參加申辦的人員來說,這卻是切身的痛楚,是情感上難以撫平的波瀾。何振梁先生已經不再擔任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之職,對於他來說,親自參加申辦奧運也許只有這麼一次了。而何先生自己這些日子以來,已心力交瘁,他有多少無能為力的苦衷,我們是可以想見卻又無法真正體會的。這位獻身於中國和世界體育的老人,在別人的攙扶下,從前艙走到後艙,和每一個代表團成員握手、道謝。機艙內一片啜泣聲。當他走到我面前時,我握著他的手說:「您要保重身體!留得青山在,……」他又用那極其親切誠懇的眼光看著我說:「楊瀾,我請你來是準備開慶功宴的。讓你白跑一趟,很對不起。」我再也忍不住淚水,緊緊握住他的手,說不出話來。

  身下的蒙特卡羅已漸漸消失,只剩下海天一色,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蒙特卡羅,就這樣與你告別,真有點不甘心。

  然而不甘心就意味著希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