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八屆八中全會的決議(3)


  毛澤東說,高饒事件,有的人是保護過關,是高彭聯盟,還是彭高聯盟?組織派別,進行分裂活動。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所有問題,其實是雞毛蒜皮。說共產風,浮誇風吹遍全國,至少國防部、外交部、湖南省三個地方沒有吹遍。浮誇風吹一吹極有好處。風總是要吹的,吹一吹可以教育全黨全民。

  毛澤東繼續講下去,說到犯錯誤的人有兩重性:革命,反動,說完全不革命不是事實。

  最後毛澤東說:31年的關係,難道廬山就此分手,不應當分手。歡迎最近幾天同志們的進步。

  隨後,即宣佈散會。

  在8月13日的全體會議上,彭德懷作了一次比較系統的檢討,幾天來會議上對他的批評(包括毛澤東那些極尖銳的批評), 他基本上都接受下來。

  1959年8月16日,中共八屆八中全會舉行全體會議。到會的中央委員,每人收到兩份剛剛印好的文件。一份是《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另一份是《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的決議。這天全體會議的主要議程是通過這兩個決議。

  《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大約有4500字,共分5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說彭德懷問題嚴重性和危害。「在我們黨內出現了以彭德懷同志為首,包括黃克誠、張聞大、周小舟等同志的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反對黨的總路線,反對大躍進,反對人民公社的猖狂進攻」,這個進攻出現在國內外反動勢力向我們黨和我國人民加緊進攻的時候,「在這樣一個時機,來自黨內特別是來自黨中央內部的進攻,顯然比來自黨外的進攻更危險」。

  第二部分是說彭德懷問題的由來和性質。說彭德懷的《意見書》和在廬山會議上的發言是代表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向党進攻的綱領,其實質是:「煽動黨內的有右傾思想的分子、對党不滿的分子、混入黨內的投機分子和階級異己分子,起來響應國內外反動派的污蔑,向黨的總路線,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舉行猖狂進攻」, 「不是個別性質的錯誤,而是具有反黨、反人民、反社會土義性質的右傾機會土義路線的錯誤」。

  第三部分是說彭德懷反黨集團的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有組織的活動。「這一活動是高饒反黨聯盟的繼續和發展」。還說彭德懷「鬧獨立土國」, 「最不民主,最專制氣對下粗暴、專橫,「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說他「惡毒攻擊和污蔑党的領袖毛澤東同志以及中央和軍委其他領導同志」說他「封官許願」, 「拉拉扯扯」, 「挑撥離間」, 「造謠扯謊」「進行宗派主義分裂黨的活動」。由於他在軍隊中的地位,「也由於他偽裝爽直、偽裝樸素的手法」,他能迷惑而且已經迷惑了一些人,這「對黨和人民解放軍的前途是有很大危險性的」。因此,「揭露這個偽君子、野心家、陰謀家的真面目,制止他的反黨分裂活動,就不能不成為黨和所有忠於黨、忠於人民解放軍、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人們的重要任務」。

  第四部分是說彭德懷犯錯誤的社會、歷史和思想根源。說彭德懷本質土是民主革命中參加的一部分資產階級革命家的代表。掛著馬列主義招牌,「實質上一腦子資產階級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資產階級的極端虛偽的所謂自由平等博愛思想,並且還有某些封建殘餘思想」, 「是資產階級的經驗主義和唯我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思想方法」,說彭德懷是帶著「入股」的思想參加黨和軍隊的。並說「在黨的歷史的幾個重大關頭」,如立三路線、兩次王明路線、高饒反黨事件,彭德懷都站在錯誤路線方面,反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以後,「他在大部分時期仍然反對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並且在黨和軍隊內進行活動」。

  第五部分是說對彭德懷等人的處理。說鑒於彭德懷做過一些有益於革命的工作,鑒於「他有革命和反動的兩面性」鑒於他表示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全會本著團結——批評或鬥爭——團結的方針,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批判從嚴,處理從寬」的方針,在他「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條件下,繼續同他保持同志的團結」,對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也採取同樣的方針。「當然,把彭德懷同志和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同志調離國防、外交、省委第一書記等工作崗位是完全必要的」。但可保留他們的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職務,「以觀後效」。

  這個「決議」顯然是對彭德懷等幾個人很不公正的處理。同一天,毛澤東在一個材料上寫過一段著名的指示,對廬山會議的性質作了最後結論:

  「廬山出現的這一場鬥爭,是一場階級鬥爭,是過去十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的生死鬥爭的繼續。在中國在我黨,這一類鬥爭,看來還得鬥下去,至少還要鬥二十年,可能要鬥半個世紀,總之要到階級完全滅亡,鬥爭才會止息。」在這裡,毛澤東把廬山會議中黨內不同思想的矛盾,直接看成了階級鬥爭。這個觀點,可以說是造成廬山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囚。

  8月19日,彭德懷回到北京,準備參加軍委擴大會議,接受新的一輪批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