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回京陳詞(2)


  2月24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一起召集軍委各總部負責人在總參謀部開會,討論各大軍區部隊輪番入朝和如何保障志願軍物資供應的問題。彭德懷介紹了志願軍面臨的嚴重困難,要求國內各方面想辦法大力支援前線。討論到具體問題時,有些人強調國內機構剛剛建立,許多問題難以落實。彭德懷本來就為前線的供應不繼焦急不滿,會前蘇聯軍事顧問表示不能派空軍掩護志願軍的交通線,更使彭德懷十分失望。此時,會議又出現這個情況,彭德懷十分惱怒,猛地站起來,把桌子一拍,說:「這也困難,那也困難,就是你們愛國,難道志願軍不愛國!你們去前線看看,戰士吃的什麼,穿的什麼!傷亡那麼多人,他們為誰犧牲?現在既沒有飛機,火炮又很少,後方運輸根本沒保障,糧食服裝運不上去,又餓死、凍死了很多戰士,難道國內就不能克服困難嗎片」彭德懷火冒三丈,會場氣氛驟然緊張,主持會議的周恩來,雖大度維持,會議還是不歡而散。會後,周恩來連續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會議,對加強志願軍第一線兵力和後方供應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定,即凡國內的部隊,都要輪番到朝鮮作戰。一則替換第一線部隊休整,二則鍛煉部隊,提高全軍現代化作戰指揮能力。會議決定,將剛改裝的空軍和高射炮部隊調到朝鮮北部掩護後方交通線,再向蘇聯購買幾十個師的武器裝備;調用國內各種物資大力支援前線,由幾個大城市為志願軍制作炒麵和罐頭食品;號召國內各行各業增產節約和捐款購買飛機大炮。這些措施對減少志願軍的困難,增強戰鬥力起了巨大作用。

  彭德懷在北京停留的一周內,除和毛澤東、周恩來商談決策重大問題外,又和軍委各總部負責人研究具體實施辦法。日夜奔跑,十分緊張,本來已經消瘦的身體更顯疲勞消瘦,毛澤東見狀要他在北京體息幾天,因前線正緊張,彭德懷仍於3月1日匆忙離京。當天,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說明志願軍在朝鮮作戰中所面臨的嚴重困難,要求蘇聯方面儘快派空軍掩護中朝軍隊後方運輸線。3月5日,斯大林複電同意派2個驅逐機師和3個高炮師參戰,並同意給中國增供6000輛汽車的合同。

  彭德懷離京後,從3月1日至3日,周恩來夜以繼日地召開一系列會議,將所定各項措施迅速部署完畢。3月3日即將具體落實方案電告彭德懷和高崗。彭德懷對周恩來驚人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效率大為佩服。

  彭德懷在瀋陽和安東兩地與軍政領導人研究了落實中央各項決定的措施後,於3月5日晚乘吉普車返回朝鮮。這時,正值入朝的第十九兵團後續部隊也沿公路向南開進,人車擁擠,凡遇阻塞時,彭德懷就命令司機在路旁停住,讓部隊的車開過去,說:「部隊是開到前線打仗的,應讓他們先過去,以便爭取時間休息和作進攻準備。」他坐的車沿途擠來擠去,走走停停,隨行人員萬分擔心,彭德懷則借機觀察。他看到後勤各分部在沿途建立了許多對空監視哨,發現敵機就打信號彈,汽車立即閉燈躲避,大大減少了損失。彭德懷高興地說:「我們沒有飛機,這個土辦法也能減少很多損失呀!有了困難就要發動群眾想辦法,這也是我軍歷史上好傳統咯。」

  3月9日晨,彭德懷回到上甘嶺志願軍司令部,還沒有來得及脫大衣吃早飯,鄧華、朴一禹、解方等就來報告:敵人已自7日開始,集中20多萬兵力在幾百架飛機支援下向聯軍陣地發動了代號為「撕裂者行動」的攻勢,並於當日晚分兩路強渡漢江。彭德懷一手拿著警衛員送來的烤饅頭幹,一手端著杯茶水,站在地圖前,邊聽邊看。他分析,這次「聯合國軍」是企圖從中朝聯軍陣地中間突破,迂回包圍,重占漢城,進而向「三八線」以北推進。當即決定各軍於3月10日後撤,縮短供應線,等待後續部隊,吸引敵軍深入進至中朝聯軍殲敵的有利地區,然後對敵實施戰役反擊。

  「聯合國軍」全線進攻後,中朝軍隊幾十萬人物資糧彈供應仍未得到改善。3月11日,彭德懷急電周恩來說:「敵7日又開始全線進攻,為縮短我軍防線,決定放棄漢城,採取運動防禦,保持有生力量。現運輸情況未改善,部隊仍經常斷炊吃不上飯,就地籌糧亦不可能。而敵方空軍又有增加,我空軍如不能相應掩護交通運輸,此種困難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這將影響有決定性的下一戰役。」

  3月14日,中朝聯軍被迫撤出漢城。朝鮮人民軍中一時思想波動,彭德懷特邀朴一禹談話說:「我在一月間曾對金首相談過,我們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關鍵是能消滅敵人的主力部隊,只有消滅了敵人主力,才能得到城市,請你轉告各軍團領導,讓他們對人民軍指戰員作些宣傳解釋工作,以穩定情緒。」中朝聯軍撤出漢城,彭德懷預料在國內也會產生震動,他身為中朝聯軍司令員,同樣是坐臥難甯,有時發牢騷說:「我們要是有足夠的飛機大炮,有可靠的物資供應,能把漢城丟掉嗎?可現在我們沒有那樣的裝備呀!我早就估計到漢城是保不住的。」他在指揮所裡反背著手,走來走去,想來想去,最後掏出鋼筆,伏在炮彈箱子上,起草了一份絕密電報發往中央:「周總理、陳(雲)、薄(一波)並高(崗):為便利消滅敵人,縮短供應線,我軍已於14日撤出漢城。如敵繼續前進,擬逐步誘敵進至『三八線』以北,此一行動可能引起國內市場波動,請注意。彭德懷,3月16日9時。」

  3月中旬,「聯合國軍」猛烈北進,彭德懷指示各軍暫時避免與敵大打,以待後續部隊到後進行反擊。同時,按原定方案命令新入朝的第十九兵團所屬3個軍在南川店、兔山地區集結;第三兵團的3個軍向伊川、新溪地區集結;原在朝鮮休整補充的第九兵團3個軍向金化、平康地區開進。彭德懷要求各兵團各軍必須於4月10日前到達指定地區待機殲敵。

  這時,中央軍委增調的野戰炮2個師,反坦克炮2個師、火箭炮1個師、高射炮4個師、坦克團及後續補充兵員工2萬人先後入朝。

  「聯合國軍」重占漢城後,採取所謂「磁性戰術」——依靠機械化部隊緊隨中朝軍隊之後保持接觸,以猛烈火力進行殺傷,逐步向北推進。彭德懷根據敵人進攻的特點,在給中朝聯軍各軍的命令中強調指出:「要在寬大正面上採取重點設防,梯次配置,按預定計劃依託每一防禦陣地節節阻擊殺傷敵人,使敵人每前進一公里,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美國後來出版的《韓戰決策》一書中,談到志願軍這種節節防禦的戰術時寫道:「第八集團軍的一些軍官們認為,中國軍隊在防禦方面比廣為人知的進攻方面幹得更出色一些。他們很善於隱蔽和偽裝,一個整師的部隊能在荒野中從我們的眼皮下消失了……撤退時他們經常在盟軍主要前進路線的兩側山上留下一些小股襲擊部隊,這些部隊常常在夜間出來搗亂,有時還給人以反攻的錯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