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奮力抗擊(2) |
|
在東線,「聯合國軍」於1月31日發起進攻,彭德懷電令鄧華指揮的東集團主力于5、6兩日相繼出動,向洪川以南地域迅速開進。這時,「聯合國軍」被志願軍阻止在砥平裡和橫城以北地區,形成突出態勢,造成志願軍從其側面反擊的有利戰機。彭德懷遂決定對橫城和砥平裡地區之敵實施反擊。關於攻擊目標,他在徵求鄧華、韓先楚意見後,原擬圍殲砥平裡之敵。但隨即得知砥平裡之敵兵力集中,戰鬥力較強,且已構築了工事,不易迅速分割殲滅。考慮到如一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利川及原州附近的敵軍可能來援;如兩晝夜還不能解決戰鬥,則水原方向之美軍,亦可東援,這樣就會打成消耗仗;志願軍將處於極為不利境況。因此,聯司迅速改變部署,決以志願軍理個軍和人民軍兩個軍團先攻橫城地區戰鬥力較弱的南朝鮮軍五、八兩個師。 2月11日晚,志願軍鄧華集團和人民軍金雄集團共7個軍,根據彭德懷的命令,對橫城附近之敵開始戰役反擊。經過兩夜一天的激烈戰鬥,圍殲了向北猛進的敵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進犯的氣焰。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回憶道:「2月11日夜間,共產黨發動了反攻。在中共軍隊進攻面前,美二師遭受重大損失,尤其是火炮的損失更為嚴重。這些損失是由於南朝鮮第八師倉惶撤退造成的,該師在敵人的一次夜間進攻面前徹底崩潰,實際上是全軍覆沒。」這次反擊作戰於13日晨結束,鄧、金集團密切配合,共殲敵1.2萬餘人(其中俘敵7800餘人),使向該區進攻的美軍和南朝鮮軍被迫撤退。只有西面砥平裡之敵仍在原地未動。中朝聯軍的猛烈反擊震驚了麥克阿瑟。13日,麥克阿瑟乘飛機親臨朝鮮戰場觀察,當天返回東京後,承認美軍的新冒險慘敗。橫城反擊後,為擴大戰果,阻止敵軍的攻勢,彭德懷決定以機動兵力於13日晚向砥平裡之敵發起攻擊。但這一次攻擊對敵情判斷有誤,實際上,該地「聯合國軍」兵力較估計的多,且已構築了較強的防禦工事,而此役志願軍火炮少,雖參戰部隊建制多,但協同動作差,以致當晚未能解決戰鬥。14日,集結在西線的美、英軍開始東援,當晚又未解決戰鬥。15日,美、英軍大批援軍開始逼近砥平裡,彭德懷認為要大量殲滅敵人或迫使敵人全線退卻,可能性已很小,為避免處於被動,遂於2月15日命令部隊停止進攻。自16日開始,部隊先後撤出戰鬥向北轉移,轉入防禦。至此,第四次戰役的第一階段結束。 中朝聯軍經過23天作戰,殲敵2.2萬餘人,但志願軍部隊傷亡亦較大;而此時,應補充的新兵和增調入朝的後續部隊第三兵團、第十九兵團尚未趕到。彭德懷考慮,如「聯合國軍」乘勢突入「三八線」及其以北地區,中朝聯軍將陷入十分不利的地位。經過聯司領導人討論,決定中、朝聯軍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採取「積極防禦,縱深設防,利用良好地形節節抗擊,遲滯和殺傷敵人,贏得時間,改善交通運輸,屯積作戰物資,以待後續作戰部隊到來進行戰役反擊」的作戰方針。彭德懷在作戰指揮上靈活多變,根據敵我態勢,指示各軍:「在敵優勢火力下,不應死守一地不動,也不應在一個陣地堆很多部隊,以避免過多過早消耗自己的力量為原則。各部可依據情況,分成數個梯隊,輪番阻擊,換班整補。只要我們能爭取兩個月的時間,後續部隊即可趕到前線,新兵亦可補充到部隊,作戰物資也可屯積起來。第二番兵團即可接替第一番兵團連續作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