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釣魚」清川江(1)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還沒有把麥克阿瑟打痛。麥克阿瑟判斷中共只派出少數志願軍象徵性的出兵,不過是為了保衛邊防和鴨綠江邊的電力設施;中國遭受了長期戰爭的破壞,經濟貧困,百廢待興,無力支援這場戰爭。斷言「中國人現在沒有參戰,戰爭在兩個星期之內就會結束」。隨即調集大量兵力,憑藉強大的海、空軍支援,發起「聖誕節回國總攻勢」。

  這時,麥克阿瑟指揮的第一線作戰部隊共5個軍13個師另3個旅和1個空降團,約22萬人,飛機1200餘架。其部署是,東線以美軍第十軍為主力經長津湖西進,西線以美軍第八集團軍為主力由清川江北上,計劃在江界以南之武坪裡銜接後,圍殲在朝鮮北部戰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聖誕節(12月25日)」前攻佔全朝鮮。

  11月3日,彭德懷電毛澤東,建議將華東的第九兵團之二十七軍開新義州東北地區隱蔽集合,準備「聯合國軍」再攻。4日,彭德懷又向毛澤東報告:「擬採取鞏固勝利、準備再戰的方針。當前具體工作是消除疲勞,總結經驗,加強運輸,儲存糧食,利用大山深溝處挖窯洞,打土坑、糊泥棚,解決住宿困難。在內線要點構築必要工事,如敵再進,誘其深入後殲滅之。」

  11月7日,被志願軍擊退到清川江以南的敵軍,經過重新整頓,以部分兵力對志願軍陣地實施試探性進攻。與此同時,麥克阿瑟為阻止志願軍繼續增兵,命令空軍「全部出動,以最大的力量摧毀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樑和沿江一帶北朝鮮的城鎮和村莊」。美國空軍每天出動各型飛機達1000架次,對鴨綠江大橋和朝鮮邊境城市新義州等地進行毀滅性轟炸。鴨綠江南岸一片火海,濃煙滾滾,所有城鎮都化為廢墟。

  就在美機狂轟濫炸之時,志願軍後續部隊第九兵團(二十軍、二十六軍、一十七軍)15萬人於11月7日、12日、19日先後巧妙地由輯安、臨江秘密渡過鴨綠江,擔任東線作戰任務。志願軍第一線作戰部隊達到9個軍30多個師約40萬人,為「聯合國軍」第一線兵力的1.7倍,東西兩線志願軍的地面兵力均占敵優勢。

  為了下次戰役殲滅大量敵人,彭德懷在大榆洞召開志願軍黨委會議,研究第二次戰役的作戰方針和佈署。彭德懷分析說:「麥克阿瑟雖遭到第一次戰役的打擊,但美軍主力未受損失,同時他對我軍的兵力還不清楚,所以,肯定還要向鴨綠江大舉進攻。我軍雖在兵力上佔優勢,但裝備太差,如和敵軍死拼硬頂,肯定要吃虧。不如先避其銳氣,故意示弱,邊打邊退,迷惑敵人,誘其深入。我軍可以後撤30至50公里以分散敵人,然後在運動中尋機殲敵,這是我軍的拿手戰術。我們要在清川江畔釣大魚!」經過討論,大家同意彭德懷的方案。會後,彭德懷命令各軍,把清川江、大同江以北的德川、戛日嶺、杜日嶺、球場之間的地區全部讓給敵人,誘敵上鉤。根據彭德懷的指示,各軍在後撤時沿路丟棄一些槍彈衣物,似已潰不成軍。而志願軍主力則轉移到敵人側翼,進入山林,嚴密偽裝。晝不冒煙,夜不露光,消除各種可疑痕跡。

  當時,朝方領導人對彭德懷後撤幾十公里誘敵深入的戰役部署十分不解,詢問彭德懷為什麼不乘勝向清川江以南追擊。彭德懷後來回憶說:「他們當時忽視了在武器裝備上敵優我劣的具體條件,極力主張乘勝追擊。我們當時如果不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同意他們的意見,那肯定不會取得第二次戰役那樣大的勝利的。」「聯合國軍」自7日開始試探性進攻後,前線指揮官接受第一次戰役中被圍殲的教訓,前進謹慎,邊進邊看,進攻速度十分緩慢。至15日,平均每天只前進兩三公里,遲遲未進入志願軍預定殲敵地區——東起寧遠、德川,西至雲山、納清亭之間。後來接任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李奇微在回憶中寫道:「前線指揮官在向鴨綠江接近時很清楚前面的危險。因此,他們一面不折不扣地服從麥克阿瑟的命令,一面盡力防備災難的發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