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殲滅「二馬」(2) |
|
蘭州三面環山,北有天險黃河、白塔山可依託;南有南山作屏障。國民黨軍在抗戰期間就修築了堅固的土事,青馬又不斷構築加固。主陣地修有鋼筋水泥碉堡,形成碉堡群,通向城裡的環山公路與各主要陣地相連接。外斜面有環形人工削壁1至2道,高6至10米,削壁腰部有暗藏的側射機槍火力點,削壁外有一兩層3至6米深的外壕,各壕間又有暗堡和野戰工事。陣地前埋設大量地雷及鐵絲網。馬步芳部憑藉堅固工事,既能發揚火力,又便於組織反撲。蘭州戰役打響前,馬步芳在對其部屬的命令中宣稱:「本署以誘敵于有利地形與之決戰,憑大然屏障築工嚴密部署,如敵來犯,決舉全力一鼓而殲滅之。」敵蘭州總指揮馬繼援則揚言蘭州是「攻不破的鐵城」。 第一野戰軍隴東追擊順利,產生了輕敵麻痹思想,認為敵有可能放棄蘭州,怕失去戰機,急於殲滅之。部隊抵蘭州外圍的第二天,在準備很不足的情況下,野戰軍司令部就下令向「蘭州鎖鑰」古城嶺、營盤嶺、狗娃山等幾個外圍陣地發起試攻。因對地形偵察不細,沒查明敵軍的兵力火力部署,對敵之堅固工事和敵軍的頑強性估計不足,野戰軍步炮協同不夠,所以在外圍攻打了一天,未奪得一個陣地,雙方均有不小的傷亡。 掃清外圍主陣地的試攻沒有奏效,彭德懷斷然下令全線停止攻擊。要求各兵團總結經驗教訓,仔細偵察敵情,查看地形,開展軍事民主,討論攻擊戰術。根據彭德懷的命令,部隊用3天時間作了各方面準備。普遍進行陣地總結,深入政治動員,克服輕敵思想;發揚軍事民主,研究進攻戰術;認真偵察地形,反復夜摸道路,挖壕溝接近敵人陣地;大力組織騾馬和勤雜人員,動員一切人力、物力運輸物資器材。 8月23日,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彭德懷等關於試攻蘭州的報告來電指示:馬步芳既決心守蘭州,有利於我軍殲滅該敵。為此,「似須集中三個兵團全力于攻蘭戰役」攻擊前似須有一星期或更多時間作充分戰鬥準備,「並須準備一次打不開而用二次、三次攻擊去殲滅馬敵和攻佔蘭州」。 彭德懷在23日到豬嘴嶺第十九兵團指揮部。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向他報告:十九兵團部隊的歷史上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攻敵幾個陣地,一天多沒拿下一個。軍、師、團的幹部都很憋氣,覺得非出這口氣不可。接著,檢討說:「這次仗沒打好,責任主要在我們兵團領導人身土。」彭德懷說:「部隊試攻受阻,主要原因是輕敵,次要原因是敵工事堅固,敵人頑強。這次試攻是我決定的,時間倉促,部隊準備不夠。不過通過這次試攻也達到了瞭解敵人的目的。你們要告訴部隊沉住氣,總結經驗教訓,仔細研究敵人,扎扎實實地做好準備工作,待命向敵人發動總攻。」 當時有的幹部仍認為當前形勢已是「秋風掃落葉」,馬步芳未必會固守蘭州。彭德懷在一次會上又提醒說:馬步芳、馬繼援都是反動透頂的傢伙,他們就象輸紅了眼的賭棍,把最後一點賭注全押在蘭州。我們部隊大部分還沒有同他交過手,不是有個「困獸猶鬥」的成語嗎?對敵人切勿疏忽大意。馬軍慣打反撲,在佔領敵陣地後,改造工事未完成時,最須注意。他還意味深長地說:蘭州這一仗打好了,西北可以早一點解放。打不好,讓敵人跑掉,我們就是對人民犯罪。 經嚴密偵察,敵人主力在南山,東西兩翼薄弱,分兵把守;北面黃河鐵橋是敵人唯一退路。這樣,攻佔南山就成為攻打蘭州的重點,能否奪取黃河鐵橋是能不能全殲敵人的關鍵。據此,彭德懷又適當調整了兵力部署。8月24日21時,彭德懷和張宗遜向中央軍委報告:「二兵團、十九兵團攻城準備工作己妥。疲勞尚未恢復,糧食不足,油、菜更難解決。青馬軍不斷反襲,故很難得到休息。以現在的準備工作看,攻佔蘭州有六七成把握,故決定在25日晨開始攻擊。」毛澤東在26日複電:如25日攻城得手,則局勢起了變化。如不得手,則作為偵察性質之作戰,按來電確定先打援,後攻城。 野戰軍作了充分準備後,於25日拂曉發起總攻。敵軍堅固工事一個個被突破。經過異常激烈的戰鬥,沈家嶺主陣地上的上、下狗娃山,首先被第四軍攻佔。下午,第六軍攻克了南山最高峰營盤嶺的主陣地二營子;六十二軍攻佔敵另一主陣地豆家山。六十五軍於黃昏佔領古城嶺、馬架山。至此,蘭州的「鎖鑰」已全部掌握在野戰軍手中了。在戰鬥中,敵軍指揮官用機槍和大刀督戰,連續向野戰軍發動反衝擊。進攻部隊攻佔每一條壕溝,攀登每一道削壁,奪取每一個陣地,都經過艱苦的戰鬥和反復的爭奪,多次拚刺刀,同敵人肉搏。 皋蘭山的主峰營盤嶺,敵之工事最強。當六軍十七師五十團衝鋒到第一道削壁時,突破口未被炸開,敵人憑藉鋼筋水泥暗堡拚命抵抗,幾次爆破和攻擊均未成功。這時七連指導員曹德榮挺身而上,抱起炸藥包,趁著手榴彈升起濃煙霧之際爬到削壁下,身貼崖壁,手托炸藥包炸開了缺口。這位捨身炸削壁的英雄,以自己的身體開闢了前進的通道。隨後部隊又突破二、三道削壁,在十六師密切配合下,勝利地攻佔了二營子陣地和皋蘭山主峰營盤嶺。後來彭德懷多次談到:打蘭州是一場惡戰,是艱巨的攻堅戰。有的團一千五六百人的建制,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幾百人。這些戰鬥英雄們為了人民事業,粉身碎骨,英勇的自我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