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聯友軍共赴國難(2) |
|
2月中旬,李克農代表中共再次赴洛川,時張學良去南京,便與王以哲真誠友好地談判了10數日。2月28日,雙方取得諒解,先與東北軍六十七軍訂立了局部口頭協定。同東北軍的整個協定,則待張學良返回後再議。口頭協議的內容是:為鞏固紅軍與六十七軍一致對日,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線,在防區恢復通商關係,彼此負有保護責任等。 3月5日,雙方口頭協定正式生效。彭德懷、毛澤東致電王以哲,我方已通知紅軍及地方黨政機關執行。要求王通知甘、鄖、洛等地軍政機關立即實行。指出此雖系口頭協定,但雙方出於抗日救國誠意,會比「尋常外交上之文字協定更為誠信無欺」。紅軍與六十七軍訂立和實施口頭協定,增強了雙方的信任,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和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就抗日救國大計作進一步會談創造了條件! 不久,張學良從南京回來,表示希望和中共最高級人士會談,以解答他的某些疑問。4月9日,周恩來赴延安與張學良舉行了著名的膚施(延安)會談。在會談中,周恩來闡述了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分析了國內外形勢,解答了張學良提出的各種問題,張學良深為折服。雙方對聯合抗日的許多重大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這次會談的成功對於西北地區統一戰線的形成,促進全國統一戰線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彭德懷非常重視教育部下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向西方野戰軍提出,統一戰線工作和「消滅敵人的戰鬥任務一樣的重要」。⑤在彭德懷的號召下,野戰軍從上到下對敵方開展了爭取工作。他們給敵方官兵寫信,提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號召;交戰時,向對方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被俘的敵軍經過教育後,歸還武器,全部釋放。「在曲子、馬嶺、阜城幾次戰鬥中,對俘虜的紀律是前所未有的」。「掏腰包、虐待的事,個別現象也未發現」⑥。在紅軍同東北軍對壘的前方,兩軍漸漸地熟悉起來,白天陣地上鴉雀無聲,夜晚,抗日歌聲從雙方的陣地上傳出來,此起彼和,悲憤激昂。以後雙方官兵在陣地上開聯歡會,變成要求抗日救亡的朋友,建立了友鄰關係,體現了抗日民族團結的感召力。 山城堡戰鬥後彭德懷曾會見王以哲,和王以哲推心置腹地交談。8月中旬,彭德懷給東北軍將領何柱國去信,說明停止內戰,共同抗日救國的道理,請他將部隊撤到固原城及其以南地區,不要阻攔紅二、四方面軍北上抗日,紅軍保證在其部隊移動時給予方便,決不進攻。同時,派朱瑞為紅軍代表前去同何談判。由於紅軍的努力達成了口頭協議。 馬鴻賓部一〇五旅旅長冶成章夫婦在曲子鎮被俘後,不吃不喝,默不作聲。紅軍給他精心治傷,彭德懷向冶談話,講抗日救國,停止內戰的道理,將冶氏夫婦放回。這對後來在回族軍隊中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起到了作用。對極其反動的甯青四馬(即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馬步青),彭德懷也曾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工作。 12月28日,彭德懷和任弼時就張學良放蔣介石回南京後的形勢和推動抗日運動問題致電中央軍委。電報說: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放了蔣介石,中國局勢有走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較多可能,但美帝國主義的動搖態度,會影響南京。所以蔣介石回南京後,可能產生新的動搖;不過,西安事變後,再組織大規模進攻紅軍的戰役可能性小了。但蔣介石仍不會放鬆限制紅軍的發展。我們認為應用最大力量和方法擴大紅軍,鞏固抗日根據地,加強白區義勇軍的發展,以實力促進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早日建成,推動全國抗日運動的迅速發展。彭德懷、任弼時的電報與中共中央在西安事變前後所採取的方針完全一致。後來彭德懷率紅軍主力駐在陝西三原、耀縣地區,繼續做了大量的爭取東北軍、十七路軍將領的統戰工作,收到明顯的成效,對促進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全民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中國共產黨從血的教訓中走上了武裝革命的道路,達到了政治上的成熟。列寧說:「無產階級革命第一次使過去單槍匹馬進行革命鬥爭的英雄有了真正的基礎、真正的群眾、真正的無產階級軍隊,使這些領袖能夠大顯身手。」彭德懷便是這樣的革命所造就的領袖人物之一。他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作戰中的英勇無畏,政治上的忠誠堅定和坦率正直的秉性、艱苦卓絕的作風,使他在黨內軍內獲得了很高的威信,也使他在以後更為壯闊激烈的抗日戰爭中,能夠身當大任,建立卓著功勳。 * * * ⑤⑥《西征中抗日統一戰線的工作》,1936年7月15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