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三次反「圍剿」(1) |
|
蔣介石在中原大戰中擊敗馮玉祥、閻錫山兩個對手,十分得意。這時,他的心腹之患,就是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為給反共戰爭造聲勢,國民黨策動湘鄂贛等省一批豪紳地主到南京國民黨中央總部請願,要求派兵「剿匪」。 1930年12月上旬,蔣介石到南昌召開「剿匪」會議,決定在南昌設立「陸海空軍總司令行營」,任命從湖南調任為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的魯滌平為南昌行營主任,第九路軍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調集10萬兵力,以「分進合擊」的戰術,由北而南,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形成從吉安、泰和、贛州以東,永豐、南豐以南的一個大弧形包圍圈,打算在東固地區殲滅紅軍。 這時,中央革命根據地紅一方面軍一、三兩個軍團共5個軍,約4萬餘人,根據毛澤東和朱德的部署,向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心黃陂、小布、洛口一線集結。準備從中間突破,首先攻打「圍剿」主力十八師或五十師,然後各個擊破。 12月29日,張輝瓚將十八師主力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和師部開進永豐縣龍岡紅一方面軍的包圍圈中。 12月30日上午,紅一方面軍發起進攻,殲敵軍一個師部和兩個旅,活捉十八師師長張輝瓚,俘敵9000餘人。 在龍岡戰鬥中,彭德懷奉命率紅三軍團包圍龍岡山之上下固,牽制朱耀華部斷敵後路。 1931年1月3日,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十二軍追擊向東韶逃跑之敵軍譚道源五十師,殲滅其一部,打了第二個勝仗。其餘各路敵軍見勢不妙,紛紛撤回。 魯滌平「圍剿」蘇區失敗,蔣介石大為惱怒,春節剛過,就調兵遣將。3月,集18個師又3個旅共20萬兵力,以何應欽為總司令,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作戰方針,分兵四路,佈置成西自贛江,東至閩西建寧一條700裡長的鏈形陣地,向中央革命根據地推進,企圖將紅軍圍殲于贛南。 在蔣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前,中共蘇區中央局於3月18日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彭德懷被增選為蘇區中央局委員。不久,蘇區中央局又連續召開三次會議,討論退敵方案。毛澤東仍主張誘敵深人,採取由西向東,先打弱敵,然後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有人提出分兵退敵、先打強敵的方針,經反復討論,通過了毛澤東的意見。 彭德懷對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深為信服。這時,紅三軍團取消軍的建制,直轄一、三、四、六4個師。從5月16日至5月19日,一、三軍團配合作戰,全殲敵軍四十七師一個旅、二十八師大部和四十三師一部,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取得中洞、白沙兩戰勝利。 紅軍繼續向東橫掃。5月21日,在山高路窄,荊棘叢生的中村東北端與敵二十七師遭遇。紅三軍團在一軍團配合下首先向敵軍發動猛攻,多次衝鋒,殲滅該師一個整旅,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第三次大捷。 5月31日,在紅一軍團攻克廣昌後,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出敵不意從建寧城背後,向城內守敵發動猛攻,以一個師從建寧河下游迂回至建寧城前面,前後包抄城內守敵,激戰數小時,全殲守軍五十六師3個團。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最後一戰的勝利。 紅一方面軍自5月16日至5月31日16天中打垮了敵軍的3路進攻,從西到東橫掃700裡,5戰皆捷,消滅國民黨軍隊3萬多人,繳槍2萬余支,勝利地結束了第二次反「圍剿」戰役。 在中洞、白沙、中村、建寧4次戰鬥中,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作戰方針,以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勇敢戰鬥精神,率領紅三軍團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