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
關於打武昌和立三路線問題 |
|
一九三〇年六月二十日前後,部隊集結大冶、陽新邊界之劉仁八和三江口附近,準備休息數日,派往上海出席中央召集的蘇區代表會的紅軍代表回來了。何長工與滕代遠先後差一天,都回到了紅五軍司令部。五軍軍委召集了擴大會議,滕代遠、何長工傳達了當時中央會議的精神(立三路線)。總的是中央認為全國革命形勢已經到來,要組織全國暴動,自中央到各省、邊區等,要組織行動委員會①。對國際形勢的估計是,帝國主義武裝進攻蘇聯,我們要武裝保衛蘇聯。對國內軍閥戰爭的估計,大意是兩敗俱傷,自取滅亡。紅軍的具體任務是:紅三軍團進攻武昌,配合二、四方面軍(注:當時是二軍團和紅一軍。)奪取漢陽、漢口;一軍團奪取南昌、九江。三軍團由紅五軍擴編,轄五、八軍和十六軍,八月一日要擴大到五萬人,準備成立第三方面軍。對全國各城市的工人和市民工作、北方農村工作、全國兵運工作均沒有談到具體情況。 八月一日要擴大到五萬人的問題,當時紅軍還不過七千人,如何能完成得了?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不實際,當時並沒有帝國主義去進攻蘇聯,美國嚴重的經濟危機波及英、法,日本正在圖謀吞併東北。國內軍閥戰爭不一定會打到兩敗俱傷,自取滅亡。也看不出我們黨在白軍內有多少兵運工作,每次消滅白軍,都是紅軍硬打死拼,沒看到軍隊起義配合。上述一切只是感覺,並不是真正理解。 進攻武昌,這是具體的切身問題。當時武昌城有白軍五個團據守,修了堅固工事,江面上各帝國主義兵艦滿布,長江正是漲水期間,南湖水滿,沿江只有一條大堤,只沿大堤才能接近城牆。蔣桂戰爭結束後,錢大鈞軍十二個團駐嶽州休整,羅霖師駐在陽新城。我軍進攻武昌,錢、羅兩部必尾後攻擊。前有堅城,後無退路,側長江,背南湖,這比一九二九年一月井岡山突圍和六月進攻安福還要危險多了,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擴編為三軍團,我開始是不同意的。我說,現在紅五軍不到八千人,僅三團制的一個師;即使發展到三萬人,也只有一個軍。到五萬人再成立軍團也不遲吧,何必虛張聲勢,搞一些空架子。實際上不能提高戰鬥力,反而減弱戰鬥力,浪費幹部,幹部又缺乏。後來我提出一個妥協方案,要消滅鄂東南六縣地主武裝,發動群眾建立政權,擴大紅軍,占嶽州為後方,做打武昌的實際準備。 遵照中央指示,成立三軍團,轄五、八軍和十六軍。第五縱隊擴編為八軍,第一縱隊擴編為十六軍,二、三、四縱隊改為五軍,由軍團司令部兼五軍司令部。會議通過了這個妥協方案,成立三軍團黨的前委,中央指定我為前委書記。我在那時並沒有認識立三路線的全部內容,僅僅是從打武昌這個具體行動問題,認為是軍事冒險主義。對立三路線只是個別問題上的抵制,對立三路線從政治到軍事、經濟都是一條完全冒險的錯誤路線,是沒有認識的。現在還想著,黨中央路線錯誤,下級党在開始時不容易瞭解,因為它不容易瞭解全盤情況;即使瞭解了,也只能向中央建議,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為避免嚴重損失,也只能抵制像打武昌那樣的事。如開始就採取對抗,那就會有分裂黨的危險。這個問題究竟應採取怎樣適當的辦法,到現在我還沒有肯定明確的觀念。 * * * ①一九三〇年六月,中國共產黨內以李立三為首的「左」傾領導者為推行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將黨、青年團、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合併為準備起義的各級行動委員會。在九月召開的黨的六屆三中全會停止了李立三「左」傾錯誤以後,行動委員會仍存在了一段時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