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粉碎三省「會剿」建立湘鄂贛邊區


  一、七兩團和直屬隊撤出平江,轉移到東鄉龍門集 結,沿途農民熱烈歡迎和慰勞,喊口號、唱歌不絕。農村

  房屋雖然大部被燒毀,但農民還是儘量讓出房子,給紅軍宿營,不使自己的軍隊露營淋雨(農民對紅軍的稱呼,我是第一次聽到)。在群眾熱情鼓舞下,軍隊情緒飽滿。

  第四團在瀏陽受相當損失後,失去聯絡,過了兩三天,地方黨派嚮導將他們引來歸隊。

  在龍門休整近十天,做了以下幾件工作:

  1.建立政治部工作。黨代表滕代遠兼主任,張榮生任副主任。政治部對軍內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對外打土豪。沒收分配要經過政治部批准。出佈告、殺人宣佈罪狀等,由政治機關署名。

  2.繼續加強士兵委員會工作,發展黨組織(當時軍隊黨還是秘密的)。連上建立黨的秘密支部,發展黨員的對象,主要是秘密士兵委員會會員。到十月,絕大多數基層單位都有了支部。

  3.從上到下地建立黨代表制(委任)

  4.加強宣傳工作。連隊、機關都做宣傳工作,多數人手裡都提著宣傳筒。開始用紅土,以後用石灰寫大字標語,沿途及宿營地都寫滿了。

  稍事休整,八月中,湖南敵人約十二至十五個團繼續向平江、瀏陽集結,準備向紅軍進攻(這時農民叫我軍為紅軍,叫國民黨軍為白軍)。為避免同敵軍硬拼,我軍適時向江西之修水城進攻,進佔渣津、修水約十天,解決了冬服;消滅白軍一個營和二三百民團。

  九月初,湘鄂贛三省白軍「會剿」開始了。我軍退出修水城,佔領銅鼓。我們相對分散部隊,開始學習做群眾工作。江西受盲動主義影響比較少些,群眾比較容易發動和組織。不到一個月,修、銅一帶群眾有了一些組織,特別渣津地區群眾已經組織起來。部隊學會了打土豪、籌款、挖窖。地主一窖常埋幾百、幾千元,甚至萬元。張榮生帶的工作隊,在渣津地區捉了一批土豪。江西土豪穿的很壞,我看了覺得實在不像土豪,放了一批,受了他們的批評。張榮生說:這些土豪都是罰款千元以上者。開始我還不太相信,以後看這些地主家屬背來一袋一袋的銀元繳罰款,我才相信了。

  佔領修水的城市政策同平江起義時一樣:按資本大小捐款,不滿一萬元者不捐;一萬元以上者捐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反動政治代表和一般商人合夥者,除去反動部分,折價百分之三十繳款。官鹽沒收發給群眾,造成後來沒有鹽吃,群眾有意見。當鋪宣佈沒收,憑票無償發還原物。沒收了兩家較大的反動的布店,因軍隊要做衣服,沒有分給群眾,以後買不到布時,群眾也有意見。在修水縣城籌款不到三萬元(沒收布店除外),而捉土豪挖窖所籌款項比城市多了一半。以後在認識逐漸提高以後,改變了籌款對象。實際上,這是由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民主革命兩個不同階段的革命對象沒有搞清楚而產生的問題。

  當我軍向南進佔銅鼓時,沿途群眾很熱情,商店也沒有關門。敵人繼續前進,我軍向萬載大橋轉移,背靠瀏陽。湖南張輝瓚旅三個團,突然向大橋我軍襲擊,打破了互不越省界的慣例。我們向平、瀏、修、銅四縣邊界山區轉移。江西、湖南兩省白軍向我夾擊,我即向鄂南之通城、通山、九宮山地區轉移。湘贛白軍趕追,鄂軍堵擊,我們又從九宮山和修水、武甯間南進,到處消滅民團、警察,搗毀縣、區政府,殺反動派,散發財物。消滅白軍一個營為目的,儘量避開打硬仗。

  在反對三省「會剿」的戰術上,是採取同敵人打圈子、打推磨仗(敵稱為盤旋戰術)。經常跳在敵軍側後方,使敵摸不著頭腦,弄得敵人疲憊不堪。拖到十月中下旬,敵人精疲力竭了,在渣津消滅朱培德部一個整營,敵人停止了「追剿」,我們粉碎了湘鄂贛三省反動當局八月會議的「會剿」計劃。三省交界的這個地區,對長沙、武漢、南昌威脅太大,因此引起他們嚴重恐懼。

  在四十五天的艱苦奮鬥中,我方各種減員一千有零。紅軍縮小了(不到兩千人),張榮生、李力兩同志在這次三省大會剿中英勇犧牲了。張在臨死前說:「共產黨的事業一定會勝利!」他是紅五軍最早的一個共產黨員,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雷振輝(團長)、李玉華(連長)可恥地叛變了。李玉華造謠說「軍長被圍」,率領第一連偽稱「解圍」,逃跑投敵。大部分士兵識破其面目,又逃回來了,還有十餘人被他騙走。雷振輝當晚未逃脫,翌晨出發時,拿出手槍企圖兇殺叛變。被警衛張子久同志發覺,奪了雷的手槍,子彈擊在地下。雷力大個高,又把槍奪過去,幸被連長黃雲橋同志一槍結束了他的狗命。黃後來當贛南紅獨立師師長,在反五次「圍剿」時犧牲了!

  後來,渣津一帶群眾因平江遊擊隊狗隊長(群眾替他取的名字)亂燒亂殺反水了。群眾原來對紅軍很好、很熱情,現在對紅軍扯白旗、打土炮。當時平江黨盲動主義也是嚴重的,我們感覺這個問題不解決,建設根據地、擴大紅軍、深入土地革命都是廢話。

  十月中旬,滕代遠同志以湖南省委特派員名義召集了第一次湘鄂贛邊區党的代表會議(瀏、平、修、銅、萬載五縣代表及紅軍代表的聯席會議)。當時平江有縣委,修水有工作委員會三個同志,萬載有工作組數人;通城、通山兩縣沒有取得聯繫;瀏陽東鄉有區委組織,瀏陽縣負責人是王首道,這裡亂燒、亂殺脫離群眾現象比較少些。決定在平江、銅鼓邊界之幽居開會,記得開了三天或四天。這次會議對邊區根據地的創造是有意義的,會議的主要內容是:1.建立湘鄂贛三省邊界特委和根據地,選舉湘鄂贛邊區黨的特別委員會,以王首道同志為特委書記,滕代遠同志為紅五軍黨代表兼軍黨委書記。2.反對了亂燒、亂殺的盲動主義思想。3.反對了嚴重的宗派主義,決定紅軍和地方遊擊隊混編。在三省嚴重「會剿」中,重要幹部有雷振輝、陳鵬飛、李玉華叛變或逃跑,士兵中也有個別叛變的。混編後部隊政治上得到鞏固,軍民聯繫要好些。因主力紅軍是外籍人,人生地不熟,混編後,即變為人熟地也熟了,能提高地方武裝的戰鬥力,又能適應鬥爭環境,分散與集中運用自如。4.這兩個多月的艱苦鬥爭,對紅軍的建設是有益的。數量雖有所減少,而政治質量是大大提高了,取得了某些初步經驗。體會到:沒有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認識一致,是不能團結的。軍隊內部不能團結,軍民也不能團結,沒有軍內和軍民的團結,就不能長期堅持鬥爭,更談不上勝利。5.也談了平江起義的經驗:(1)有共產黨的領導,(2)有邊區群眾特別是平瀏群眾的支援,(3)有井岡山的旗幟和榜樣,(4)有北伐時期的影響。這些是起義勝利、粉碎敵軍進攻和「會剿」的主要條件。此外,軍內士兵會的組織對維繫軍隊良好紀律、鞏固部隊,都起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士兵委員會的組織,在黨組織力量和政治思想領導如此薄弱的情況下,不要說堅持三個月,就是堅持三個星期也是困難的。起義後我們被迫接受非常不熟悉的事情——主要是沒有後方的作戰,傷病員安置極端困難,給養靠自籌,醫藥無來源,這些是我在舊軍隊根本沒有想過的事情。現在也學會打土豪、挖地窖籌款了,做群眾工作也在開始學習。一切都是新問題,都要重新學起。

  會議對時局也作了些分析。大意是:1.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時,人民武裝鬥爭是沒有經驗的。現在井岡山有了一年多的經驗,建立了根據地和紅軍。2.國民黨徹底反革命的面目已經完全暴露,北伐戰爭時期提出的一切政治經濟口號,一點也沒有兌現,沒有解決任何一個小問題。3.人民對國民黨的面目有了親身的體會,對國民黨是刮民黨,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人民對國民黨的清鄉政策、屠殺政策表示了憤恨。這次平江起義,人民的態度就是這樣明顯。

  當時,我個人認識到,為什麼要以井岡山為旗幟、為榜樣呢?這個旗幟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是實際的,不是空洞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失敗了,都留存了一小部分力量,在井岡山會合,形成了當時的朱毛紅軍,成為紅軍旗幟,不僅有號召作用,而且要在紅軍發展中成為統帥,使全軍有頭。在打土豪、分田地、建設根據地的問題上,我在一九二七年冬、一九二八年春就注意井岡山。我當時感覺,對天上有飛機,陸上有火車、汽車,水上有兵艦、輪船,且有電訊、電話等現代化交通運輸與通訊聯絡的敵軍作戰,沒有根據地是不行的;不實行耕者有其田,也就建立不起根據地。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對毛潤之的敬仰。

  在部隊混編後,主力保存十一個大隊(連),三個縱隊,每大隊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人。其餘編為地方遊擊隊、赤衛隊。根據省委指示,我和滕代遠、鄧萍、賀國中、李燦、張純清等同志率五個大隊去井岡山與紅四軍取得聯繫。實際我自己也想去「取經」,想弄清革命的性質,分田怎樣分法等等問題。其餘六個大隊分散在邊區各縣,歸黃公略同志指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